摘 要 語文新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堅定不移地推進教學方式的轉(zhuǎn)變。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決定了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能否得到真正的張揚和提升。隨著閱讀課文在語文教學中比重的加大,如何搞好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受到眾多語文教師的高度關注。
關鍵詞 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提高質(zhì)量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經(jīng)驗的重要途徑?!薄伴喿x是學生感知世界,豐富人生閱歷,提升自我人格的重要手段?!遍喿x是一種生命活動,是一種生活,是一種自由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正如薩特說的那樣:“閱讀就是自由的夢”。人們正是在自由中快樂,閱讀中享受著精神生活。
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如何使閱讀教學更科學、更有效?下面結(jié)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兩點粗淺的看法。
一、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1.教師要設法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主動性
我們知道在整個語文教學中,學生是閱讀的主體,學生要有濃厚的閱讀興趣,才能提高教學效果。教師要千方百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課內(nèi)課外都能愛讀、勤讀,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主動性、積極性。首先,要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各種生動活潑的氛圍,讓學生多讀教材,把握語文的思想蘊含和文化內(nèi)涵,做到閱讀認知教學、智能訓練、人格教育的結(jié)合與統(tǒng)一。教師要因人而異,因地制宜不斷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認識,不斷提高學生的知識品味。再次,以讀為樂,學生在閱讀中有了許多收獲,受到了成功的鼓勵,作為認識主體的價值和潛能,讓學生自己去品嘗,去領悟閱讀的樂趣,讓學生在這種樂趣中成長。
2.教師要鼓勵學生發(fā)揮閱讀的獨立性
學生的閱讀是教師永遠不可代替的,教師只能從閱讀方法、閱讀技巧、閱讀內(nèi)容上加以指導,充分讓學生去感知、發(fā)現(xiàn)、辨別、理解到再認識的活動過程,從而讓學生達到閱讀的個性社會化,只有這樣,才能從課內(nèi)到課外,從課本到書庫,從學校到社會,博覽群書,通觀社會,汲取豐富多彩的文化乳汁。
3.教師要巧妙設疑以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設疑是閱讀教學中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方法。為了打破學生頭腦中的平靜,激起學生思維活動的波瀾,教師必須致力于提高“問”的藝術(shù)。 教師要利用文章中的矛盾啟發(fā)學生思考,打開學生思維之門,這是因為有矛盾,才能激發(fā)學生思考的興趣。如教《孔乙己》這課時,在同學們讀完全文,了解到孔乙己是個受封建教育毒害極深、窮困潦倒且迂腐麻木的人物形象后,教師可以這樣提問:“孔乙己是個可憐的人,應該被大家同情,為什么課文里多次寫到大家在‘笑’孔乙己?這里不但有酒店的老板,甚至還有那些同樣掙扎在貧困線上的酒店的小伙計及‘短衣幫’們?!眴栴}一提出,課題氣氛就會活躍起來了,有的說是孔乙己的動作、語言惹人好笑,有的說是黑暗的社會造就了人與人之間的麻木、冷漠。最后統(tǒng)一認識:作者在本文中除了控訴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外,還真實地揭露了當時群眾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狀態(tài),使學生從另一個側(cè)面認識封建社會的腐朽與黑暗。
4.教師要培養(yǎng)情感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閱讀教學中,想象思維是經(jīng)常用到的思維方式之一,學生的閱讀過程,實際上是學生通過作者的語言再創(chuàng)造一個新形象的過程,這個過程的推進是離不開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善于采用多種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比如人物形象的再塑造,故事情節(jié)的續(xù)寫,詩歌意境的再現(xiàn)等方式去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豐富學生的想象力,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例如:在教學《皇帝的新裝》一文時,教師要讓學生對課文結(jié)尾進行續(xù)寫。有的學生寫到皇帝一時惱怒,最后把小孩及其家人殘酷地處死了;還有的學生寫到皇帝經(jīng)過這一次游行大典后,感到痛心疾首,從此改邪歸正,治理朝政,最后成為一位人人擁戴的好國王,多么富于合理的想象。
二、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
1.要以說引讀
在班里,由喜歡閱讀的學生介紹報紙、雜志中出現(xiàn)的一些好文章,通過“先行者”的榜樣的力量來激發(fā)同學們閱讀的興趣。要求學生講一講書中的故事,讓閱讀面廣的學生“出盡風頭”。選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熱點問題進行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養(yǎng)成討論的良好習慣,在討論中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凈化和美化。定期舉行精彩片斷朗誦會,培養(yǎng)學生的朗誦水平、語感和審美能力,同時也積累一些語言,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
2.要以寫引讀
布置一個作文題目,如“我看楊修的死?”“魯濱遜在孤島上的冒險生活給了你什么人生啟迪?”,“從《朝花夕拾》中你可以看到魯迅的童年生活怎樣?”,“讀讀陶淵明的詩文,談談你對歷史中的陶淵明的生活態(tài)度的看法?”,“《愛蓮說》中的周敦頤與陶淵明有何異同?”等,要求學生寫成文章,這樣為了弄清這些問題,學生就需要讀大量的文章。
3.要以活動引讀
班級每學期舉行一次知識搶答賽,在知識題中有意識地增加一些文學作品方面的知識,如與四大名著有關的人物及情節(jié)、典故、歇后語: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孫二娘開店——進不得;孫悟空借火扇——一物降一物;周瑜謀荊州——賠了夫人又折兵;林沖棒打洪教頭——專看你的破綻下手等等。
4.要以展示閱讀成果來強化閱讀
當學生進行了大量的延伸閱讀之后,許多學生開始有表達的欲望:對文章的內(nèi)容,談自己的看法;對文章的藝術(shù)方面評頭論足。老師在此時恰當引導,把他們寫的讀后感、隨筆整理出來,在學習園地中展覽。學生在展覽中享受到成功的樂趣,這樣就進一步強化他們的閱讀學習。每半個月對學生的讀書筆記進行檢查,并由學生自己認為精彩的句展覽學生閱讀成績的同時,訓練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積累了語言。每月出一期“得意之作展”。將學生認為最滿意的習作,經(jīng)過認真的修改,用方格紙工整地抄寫出來,再經(jīng)過篩選,把優(yōu)秀的作品張貼在班級學習園地里。
5.要以生活引讀
當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出現(xiàn)了疑問、困惑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從書本中去尋找答案。如有的學生意志淺薄,控制不住自己,教師要引導他去讀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去從中尋找生活的真諦,從而堅定生活的信念。
總之,作為語文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閱讀能力,加強課外閱讀,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以適應時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