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教學原則第四提出:“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幫助他們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其中強調:“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幫助他們形成以能力發(fā)展為目的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發(fā)展聽、說、讀、寫的綜合技能……”
英語學習需要給學生較多的語言實踐機會。因此,小班化教學是理想的授課模式。由于我國的大多數地方的高中的班級人數都超過了正常班級人數的要求,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課前準備
(1)合理分組。首先,如何分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性別,性格,能力,興趣,學習成績等因素或以座位臨近來排座位進行合理搭配劃分學習小組。但每組最好控制在2~4人為宜,每個小組都應包括學業(yè)成績高、中、低等的學生,并要使各小組的學生平均成績大致相同。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共享學習資料,互相影響,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其次,如何分工。每組應由組長、記錄員、資料員、報告員,檢查員等成員構成,并由每個成員輪流擔任。另外,責任要落實到位。教師應使學生明白小組目標的實現來源于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最終使其把共同目標轉化為小組合作成員的內在需要和自覺行動。
(2)合作目標與任務呈現。教師根據教材內容事先設計小組合作任務,并布置給各小組,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有目的地預習。在小組預習的基礎上學生可根據教師的問題,在小組內展開討論,在討論中辨明是非,培養(yǎng)能力。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之前就對問題有了一定的思考和準備,以使學生對知識產生感性的認識和深入探究的欲望。
二、課堂實施
(1)討論、交流、報告。在一個主題下,學生可以通過集體討論,查找資料,總結、歸納來完成小組合作學習。在活動結束后,選出代表,報告各組的活動結果,分析和評價自我表現。這樣的教學活動任務,不僅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充分地操練學生的口語表達。
(2)活動評價策略。評價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以小組評價和個人評價為主,在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過程以及學習的效果的同時,將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結合起來,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成績、社交技能、問題意識、情感態(tài)度及社會性發(fā)展、小組活動方式、課堂秩序、組員參與情況和學習氣氛等因素。且定期由小組長討論出“最佳合作學習小組”“最佳小組進步獎”等獎項,并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合作學習不僅要進行教師評價,而且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組內互評。盡量使評價全面公正。評價不僅是對學生的評價更是對教師的評價。所以在評價結束后,教師的應該反思自己在教學中的引導和調控能力,以便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在保證教學質量的穩(wěn)步提高的同時,提高學生自我表現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自尊心以及一定的社交能力。
三、課后的總結
小組活動式教學過程的一部分,為保證教學的延續(xù)性,教師可以讓小組成員一起做份全面地學習總結(體現知識和技能)和錯題的分析。難以解決的問題由組長匯報給老師,老師選出有共性的問題集體討論解決,這樣就使學生在學會學習總結的同時也提升自己對知識的深層理解、應用、分析、判斷,表達等綜合能力。逐步的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意識。
四、操作中應注意的問題
(1)教師的作用。小組合作學習體現的是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教師的作用就發(fā)生了變化。教師這時應是決策者(決定小組的質和量,決定教學的總體規(guī)劃,考慮如何評價學生的過程和結果)、指揮者(安排活動空間、分派職責、指揮組間合作)、解釋者(解釋學習任務、成功的標準以及期望行為)、監(jiān)督者(監(jiān)督學生的行為,并提供幫助)和評價者(教師評價學生的學習及合作情況)。教師應從主宰課堂的絕對權威變成組織和參與學生探討知識的一員;
(2)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學得主動、興趣提高。小組合作學習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小組合作預習課文、鞏固知識及進行討論、探究,改變了課堂上教師講課,學生被動接受的情況。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能夠更好地發(fā)現課文的重點和難點,學習上做到有的放矢;通過親自準備學習內容,學生對學到的課文內容掌握得更加牢固。在查找、準備資料的過程中,學生們的視野也擴大了。
(3)小組合作學習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通過輪流走上講臺,或演講、或呈現預習的內容、或講解詞匯等,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原來有些比較懶惰的學生,為了完成自己的任務,積極準備,認真查找資料,主動向老師和同學請教。每一次的勝利,意味著信心的增強。不少同學因此也提高了學習興趣,學習成績也逐漸提高了。
(4)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學會了和與他人協作。我們正處于信息萬變的時代。“高速發(fā)展”是這個時代的特點。因此,集體的協作顯得至關重要。個人的英雄主義是不受提倡的。我國的中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由于環(huán)境的影響,很多學生一切以自己為中心,不懂得與他人協作。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能促進學習,更能培養(yǎng)合作型人格。“ 這種人格特征體現為:學生具有一種兼容并蓄、寬容大度的態(tài)度,對事不存偏見,能接受自己的一切(包括好與壞),正視自己的缺點,也能接受別人的意見,尊重他人的成果。”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們慢慢學會了與他人協作,學會了與別人共同探討、協商,共同解決難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們學會了關心、幫助別人;當個人意見與別人產生分歧時,學生們學會了交流、溝通、取得共識。這些都給學生將來在社會實際工作中能夠與他人協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5)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學會了良性競爭,取得雙贏。排除競爭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要抑制、排除惡性競爭,把惡性競爭轉化為良性競爭,使競爭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和促進學生積極向上的手段。合作學習中的競爭包括小組競爭和組內競爭。把傳統的個人之間的競爭變?yōu)樾〗M的競爭,這樣就會使小組成員認識到小組是一個學習的共同體,個人目標的實現必須依托于集體目標的實現。通過一系列的小組合作競賽活動,學生們明白了集體力量的強大。俗話說得好:“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學生們在合作學習中互相學習,互相幫助,整個集體處于一種良性的競爭中,不僅是英語科,其他的科目的學習也會有很大的進步。
(6)小組合作學習使課堂更有靈活性,拓展了學習空間。小組合作學習,使得課堂更具靈活性。通過不同的分組活動,學生的練習量大大增加,而且通過座位的變化,拓展了教學的空間,對于學生進行語言的交際和操練有很大的幫助,使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