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講學稿”是教育教學改革不斷向縱深發(fā)展的產物,是素質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體現(xiàn)。筆者有幸參加了“全國講學稿研究會二屆二次會議”,聆聽了專家的報告,觀摩了“講學稿”運用課,聽取了“講學稿”運用者的現(xiàn)場討論,感覺收獲很多。本文是筆者會后對講學稿教學的所思所想,望與同仁共勉。
關鍵詞 講學稿 教學 思考
講學稿——一種融教師的教案、學生的學案、分層次的評價練習為一體的師生共用的探究活動的載體。其核心就是從學生的當前目標出發(fā),在教師占有大量資料的前提下,把學生所要掌握的知識和能力精心設計成問題的形式來進行導學。它是將教師詳細的教案簡約為學生的學案,通過教案與學案的有機統(tǒng)一,設定師生雙邊活動,指導學生學習,從而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
一、講學稿的編寫與使用
“講學稿”是集體備課的產物,其特點是:提前備課,輪流主備,集體研討,優(yōu)化學案,師生共用;它的研制流程是:個人構思,先成個案→交流研討,后成共案→課堂反思,實施精案→課后反思,交流提升。它具備明確的學習目標、清晰的知識結構體系、適當?shù)膶W習方法與學習策略指導、檢測學習效果的精要材料;編寫“講學稿”遵循以下基本原則:主體性(確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導學性(具有指導學生學習的作用)、探究性(盡可能設計可供學生在研究中學習的內容)、層次性(關照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開放性(有可供師生豐富完善的“留白處”)、創(chuàng)新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民主性(師生可共同參與)、實踐性(讓學生在做中學)。
“講學稿”的使用流程如下:
老師:至少前一天將講學稿發(fā)至學生手上進行課前預習,第二天,檢查上交的講學稿,找部分學生交流講學稿的預習情況;
學生:在閱讀課本的基礎上盡可能地完成預習作業(yè),第二天早上,上交講學稿。
課堂上:師生互動交流。
課后教師反思重建,撰寫錯題集、課后記;學生課后復習,反思學習心得,查漏補缺。
二、講學稿教學的優(yōu)勢
講學稿的使用給我們教師和學生帶來了很多的便利和好處。
(一)師生共用,教學統(tǒng)一
講學稿既可當作學生課前預習的提綱,又可供學生課堂訓練;既可當作家庭作業(yè),還可充當復習資料,這樣講學稿把學生的課前預習、課堂學習和課后復習有機的統(tǒng)一起來。師生共用這一文稿實施課堂教學,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統(tǒng)一到了講學稿上。
(二)集思廣益,精華薈粹
講學稿充分發(fā)揮了每個教師的教學智慧,促使教師團結協(xié)作形成合力;有效地整合教育資源,真正實現(xiàn)了資源共享,使集體備課得到落實,使集體智慧得到有效發(fā)揮;既有了“亦師亦學”的樂趣,又有了“教學相長”的收益。講學稿是任課教師集體智慧的結晶,它吸納了各參考書、輔導資料的好思路、好方法、典型題,通過講學稿把最好的東西奉獻給學生,使學生不僅大大減輕了購買各種復習資料的經濟費用,同時也大大減輕了學生的學業(yè)負擔,使學生從題海中解脫出來。
(三)針對性強,提高能力
預習是講學稿模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講學稿使學生的預習有章可循,它既體現(xiàn)了講學稿的導學功能,又是實現(xiàn)主體先行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將講學稿提前發(fā)放,學生以講學稿、教科書為藍本,自行解決講學稿中的基礎問題。對預習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的困難,鼓勵學生敢于暴露,并主動尋求幫助,勤于合作探究。通過互相啟發(fā)、思維碰撞等,從而“開其意,達其辭”。長此以往,學生不僅養(yǎng)成了依案預習的良好習慣,而且提高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課堂活躍,突出主體
“講學稿”的教學將課堂教學中心由“教”轉到“學”上來。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有了講學稿,教師在課堂上講的很少,大多數(shù)時間是學生提出問題,小組討論,交流補充解決問題。同時,學生通過運用“講學案”自學,初步掌握了課本內容。因此,上課時氣氛活躍了,舉手回答問題的人多了,要求上臺板演的人多了,學生的自我表現(xiàn)欲增強了。學生真正成了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只在學生經過交流討論仍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上給以引導點撥、解疑釋惑。這樣,學生對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不但理解透徹,而且印象深刻,達到了教學的目的,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他們在課堂上通過討論、小結得到教師的肯定和贊揚,從而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動機,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并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講學稿教學的困惑
(一)講學稿的編寫執(zhí)筆之前需要首先所有教師集體深入研究課本和教參,同時還要根據(jù)所教內容和教學要求研究適合的練習,然后由一位教師執(zhí)筆確定第一稿,最后由另外一位教師進行審核。整個過程周期長,更需要教師投入大量的精力和高度的責任心才能確保講學稿的質量。在這種情況下,對于教師的要求很高,另外,由于出一份講學稿的時間較長,在分配課時時,不得不把一個知識內容分幾個人去執(zhí)筆完成,這樣可能出現(xiàn)這個知識點的幾節(jié)課配套的講學稿上有同樣類型的例題出現(xiàn),或知識點的不連貫。
(二)使用中有的教師會認為講學稿就是學生和教師都有的一模一樣的教案,上課就是把講學稿一發(fā),然后按上面的順序講,學生跟著后面聽再做做練習。如果這樣使用講學稿,那講學稿就和小練習和試卷沒什么區(qū)別了。同時,“講學稿”是預先設計好的,就像一個程序,一環(huán)一環(huán)既已安排好了,所以學生的思維有可能會被牽制。還有,因為所有的問題都已呈現(xiàn)在他們的眼前,所以他們學習的興奮點勢必會減少,也很難再產生“一石擊起千層浪”的教學亮點。加之“講學稿”都是以練習的形式呈現(xiàn),因此,學生很容易會在課堂上產生學習的“疲態(tài)”。
(三)由于講學稿具有精選的特點,每種類型的題目都要兼顧到的同時就很難使每種例題配套的練習量達到要求,中等及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當堂不易理解。講學稿要求針對性強,要針對學生學習中的難點加強練習和理解,因為它是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的,而我們學生水平不竟相同,要做到每個學生都能自主預習存在一定的難度“講學稿”教學法是成熟于近兩年的一種教學模式,我們應該對它有一個全面的、清醒的認識,并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地進行實踐與反思,爭取發(fā)揮出講學稿的最大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