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輪組是一種重要的簡單機械,使用滑輪組既能省力,還能改變力的方向.但同學們在初學滑輪組時,往往對繞線問題感到困惑,本文以滑輪組的股數(shù)(n)作為繞線的“靈魂”,探討此類問題的解決方法.
一、股數(shù)(n)——滑輪組繞線的“靈魂”
1.股數(shù)(n)的確定
吊起同樣的重物,若滑輪組的股數(shù)不同,省力程度將有顯著差異;將重物提升同樣的距離,若滑輪組的股數(shù)不同,繩子自由端的移動距離也各不相同.可以說,股數(shù)是決定滑輪組省力程度和影響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的重要因素.
首先讓我們看看圖1所示的幾種情況,總結一下滑輪組股數(shù)的確定方法和一般規(guī)律.
在豎直滑輪組的工作過程中,重物往往是吊在動滑輪上面的,并隨著動滑輪一起升降,因而可以將動滑輪和重物看成一個整體.對圖1的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可知,有幾段繩子直接吊起動滑輪和重物,就可以說這個滑輪組的股數(shù)就是幾.
2.股數(shù)(n)的規(guī)律
由圖1的(a)(d)可以看出,如果繩子起點在定滑輪,股數(shù)(n)為偶數(shù),是動滑輪個數(shù)的2倍,必有如下規(guī)律:若動滑輪個數(shù)為x,此種繞法的滑輪組股數(shù)n=2x.
由圖1的(b)(e)可以看出,如果繩子起點在動滑輪,股數(shù)(n)為奇數(shù).有1個動滑輪,股數(shù)n=3;有2個動滑輪,股數(shù)n=5.必有如下規(guī)律:假設動滑輪個數(shù)為x,則此種繞法決定的滑輪組股數(shù)n=2x+1.就是因為繩子起點在動滑輪,導致多出“1股”.
綜合比較(b)(c)和(e)(f)可得,定滑輪的個數(shù)對股數(shù)n沒有影響,定滑輪只是起到改變力的方向的作用.
3.股數(shù)(n)的口訣
通過前文闡述可以發(fā)現(xiàn),在常規(guī)豎直滑輪組的問題中,繞繩的起點對股數(shù)n的奇偶性產(chǎn)生影響,如果繩子的起點在動滑輪,股數(shù)n就是奇數(shù);如果繩子的起點在定滑輪,股數(shù)n就是偶數(shù).由此總結出第一句口訣:“奇動偶定”.
為提高繞繩的準確率,一般建議從滑輪組的內(nèi)部往外,一圈一圈纏繞,由此總結出第二句口訣:“由內(nèi)而外”.
兩句口訣——“奇動偶定,由內(nèi)而外”,可以很好地解決滑輪組繞線問題.
二、股數(shù)(n)的作用
1.對省力效果的影響
如圖2所示,將重物與動滑輪看成一個整體,在滑輪組勻速升降的過程中,這個整體受力平衡.另一方面,用同一根繩子穿繞滑輪組,繃緊后其拉力處處相等.若不計繩重和滑輪的軸心摩擦,對虛線框中整體進行受力分析:
由2F1=G+G動,得F1=■.
對此類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可得,如果滑輪組的股數(shù)為n,在不計繩重和滑輪的軸心摩擦的情況下,勻速拉動繩子需用外力F=■.
2.對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的影響
如圖3所示,由于重物吊在動滑輪的軸心處,s表示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
由于在重物上升的過程中,左右兩段繩子都要被抽出,因而s=2h.
對此類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可得:
如果滑輪組的股數(shù)為n,重物上升的高度為h,則繩子自由端的移動距離s=nh.
3.對繩子自由端移動速度的影響
假設在滑輪組工作過程中,重物上升的速度為v物,繩子自由端的移動速度為v繩.可以認為重物和繩子同時移動,同時停止,運動時間t相同.
由s=nh得v繩=nv物.
三、典型例題
例1 小明站在地上,利用如圖4甲所示滑輪組提升重物,請畫出繞線.
解析 由于人站在地上拉繩,因而只能向下用力,從定滑輪出線,才能改變力的方向,因而可按如圖4乙所示進行連線.
例2 滑輪組如圖5甲所示,繩子能夠承受的最大拉力為200N,要吊起500N的重物,應該如何繞線?
解析 由于只有1個動滑輪,因而股數(shù)n=2或者n=3.由F=■,得n=■,考慮到動滑輪有重量,代入數(shù)據(jù)計算,只能取n=3.
根據(jù)口訣“奇動偶定,由內(nèi)而外”,將繞線的起點固定在定滑輪,最終繞線如圖5乙所示.
例3 滑輪組如圖6(a)所示,體重500N的小明用該滑輪組提升重物,已知繩子能夠承受的最大拉力為600N,物體重2000N,動滑輪總重200N,若不計繩重和滑輪軸心摩擦,則應該如何繞線?
解析 由于有2個動滑輪,因而股數(shù)n=4或n=5.
由F=■,得n=■,
代入G=2000N,G動=200N,F(xiàn)=600N,得n=3.67,由于n為整數(shù),n=4或n=5都可以.
真的都可以嗎?假設取n=4,如圖6(b)連線,代入數(shù)據(jù)計算人的拉力
F=■=■=550N
在向下拉繩的過程中,人自重500N,向下拉繩的力為550N,結果可想而知,此時人不能將重物提升,反倒會使自己像爬、繩爬竿一樣沿著繩子向上爬.因此,在向下拉繩的情景中必須考慮人的自重,本題只能取n=5,如圖6(c)連線.
例4 小明利用如圖7甲所示裝置提升600N的重物,所用拉力為300N,工作過程中的機械效率為67.7%,請連線.
解析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推導式:
η=■×100%=■×100%
由s=nh代入得
n=■,代入數(shù)據(jù)得n=3,利用相關規(guī)律連線如圖7乙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