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尼斯·瑪提尤森的祖先在格陵蘭島上駕駛狗拉雪橇的時間已經長達700多年了。作為因紐特人 的后代,他手持海豹皮鞭,身穿北極熊皮褲,指揮著他的雪橇狗們奮力前行。通過喉音的格陵蘭語,他命令它們左轉或右轉,喝止它們打架,提醒它們繞過薄冰層,雪橇狗對他言聽計從。乘坐狗拉雪橇不失為觀賞格陵蘭島的絕佳方式,但前提是你能駕馭住這19條以海豹為食的雪橇狗。
眾所周知,因紐特人是北極地區(qū)的土著居民,大約有15萬,主要分布在加拿大、格陵蘭、阿拉斯加(在那又被稱為愛斯基摩人)和俄羅斯。在人們眼中,在冰面上釣魚,以狗拉雪橇作為交通工具,在小冰屋里居住,幾乎就等同于北極生活。此類認識的部分原因在于,丹麥人種學家克努德·拉斯姆森(Knud Rasmussen)在20世紀20年代證實,因紐特人是一個獨立的群體,擁有共同的語言和文化,還提出他們也許是一千年前從亞洲遷徙而來的。
事實上,北極地區(qū)的人口只有10%是土著居民,而其中因紐特人還不到一半。但最吸引人們注意的,卻是這些因紐特人,因為氣候變化給他們的文化造成了威脅。與此相同的還有北極地區(qū)的牧民,如俄羅斯薩米人和斯堪的納維亞人。隨著凍土地帶的融化,他們的馴鹿數(shù)量銳減。相比之下,因紐特人的困境更加直觀:海冰融化意味著海豹滅絕,而海豹滅絕意味著雪橇犬失去食物。
因紐特人的文化正經歷著更為嚴重的衰?。盒锞坡?、肥胖率和自殺率一直居高不下。在俄羅斯,人們對土著居民沒有特殊的認同感,所以這里的北極居民前景不甚樂觀,而其他地區(qū)的因紐特人較為富足。由于因紐特人來到北極地區(qū)的時間早于歐洲人,所以早就擁有了自己的權利。在阿拉斯加,多數(shù)因紐特人在當?shù)毓境钟泄煞?,每年拿到的分紅有幾千美元。大部分加拿大因紐特人在經歷了1986年的重大改革后,居住在半自治的省份,從事石油運輸和礦業(yè)開采。
在格陵蘭,因紐特人大約占到該島總人口的85%,他們的生活水平更高。1979年,格陵蘭獲得自治權,2008年公投后,其內政事務可自主決定,但外交、國防以及移民等仍受丹麥政府(老殖民帝國)管轄。
完全獨立是多數(shù)格陵蘭人的心愿,這有望實現(xiàn),但不會一蹴而就。格陵蘭需要想辦法每年獲得35億丹麥郎(合5.88億美元)以填補丹麥政府補貼的缺口。此外,格陵蘭是個基礎設施極少、人口僅有57000,而且國民從來沒有私有財產意識的巨大國家,所以格陵蘭政府也許不得不制定出一個合理的管理方案。格陵蘭政府認為,發(fā)展自然資源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此問題。
即使不將石油資源考慮在內,該地區(qū)的資源儲備仍然非常強大。人們認為,格陵蘭未被開發(fā)的水力資源據(jù)世界之首,鋁材制造商美國鋁業(yè)希望利用該地區(qū)的廉價水電,在首都努克郊區(qū)建立一座冶煉廠。甚至有傳言稱,該地區(qū)的水電將被運往美國和歐洲。
首個大型采礦項目或將于今年取得初步進展,項目中開采鐵礦、稀土和紅寶石的計劃正在等待審核。這將是巨大改變的第一步。采礦公司倫敦礦業(yè)提議,未來至少三年內,在鐵礦石項目上投資24億美元(這個已經超過了格陵蘭的GDP),并輸送2500名勞動力。同時,美國鋁業(yè)公司旗下的冶煉廠也需要2500名勞動力。這些勞動力或許將全部來自中國。單單這兩個項目所需的中國人,就意味著努克的人口數(shù)量將增多了三分之一。
雖然格陵蘭人熱情友好,但大量中國人的涌入仍讓他們感到不安。“中國人跟我們不一樣,”倫敦礦業(yè)駐努克代表卡杰·克雷斯特(Kaj Kleist)坦言,“雖然他們跟我們長得差不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