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作為低年級的學生,其識字數(shù)量直接影響到學生閱讀的時間。但是,在不少小學低年級的語文課堂識字教學中,還存在一些違背低年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漢字學習特點的現(xiàn)象,影響了小學低年級學生識字的興趣和效率,這些問題必須盡快得到解決。
一 小學低年級學生識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部分教師忽視學生的實際識字水平,主觀地選擇教學方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知識程度的不斷提高,兒童接觸的事物越來越多,再加上父母們對孩子早期教育的投入也越來越多,這就導致學齡初期學生的識字量并不是零起點。但是,在低年級語文的識字教學中,卻有部分教師的教學設計只考慮到教師如何去教,考慮到教材體系的要求,而忽略了學生已有的識字儲備。
2.識字教學目標設置不合理,小學語文識字量偏大
在人教版教材中規(guī)定,小學一年級上冊認識400個常用字,會寫100個字;下冊認識550個常用字,會寫其中的250個字。二年級上冊認識400個字,會寫300個字;下冊認識450個字,會寫350個字。這樣,經(jīng)過兩年的學習低年級學生共要認識1800個常用字,會寫1000個字。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完成1600~1800字的目標比較困難。即使強行記憶,沒有真正理解字的音、形、義,就不可能達到熟練運用文字的目標,同樣還會影響其閱讀能力。
3.課堂識字教學方法簡單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老師過分地追求考試成績,過分強調正音、正字,片面夸大識字的好處,咬文嚼字、重復訓練,忽略字音、字義、字理的重要意義,片面強調字形的感性認知。還有部分教師為應付考試押考題,尋找大量的偏字、怪字、難字等不常用的字讓學生死記硬背,而忽略了最常用、最基本的字詞,從而造成學生課業(yè)負擔重,教學效率低下。即使在短期內認識較多數(shù)量的字,但對字形、字義理解不透徹,最終認識的字又變成了生字。
如《兩只鳥蛋》一課共有12個要認識的字,6個要求四會(會讀、會寫、會講、會用)的字。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個別老師在導入新課后就讓學生自己閱讀,畫出生字,自學生字。然后,教師把生字從課文中抽取出來,既不帶拼音,也不帶熟字,孤零零地寫在卡片上,讓學生讀幾遍。這樣,學生只會用簡單的方法分析字形,根本沒有把漢字的音、形、義結合起來。
4.識字教學評價不科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評價識字要考查學生認清字形、讀準字義、掌握漢字基本意義的情況,以及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運用漢字的能力。”這說明,音、形、義是檢測識字能力的重要內容,而現(xiàn)在識字教學中評價的方式太單一,只注重 “會寫”字的考查,對于“會認”字涉及不多。那么教師教學的重點也會放在“會寫”字上,而忽視“會認”字,勢必造成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發(fā)展受限。
二 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實效性策略分析
1.改革小學課內識字教學的方法
教師在設計識字教學內容時,要充分體現(xiàn)漢字固有的基本特點,綜合漢字“音、形、義”,三個信息源的內在統(tǒng)一性,努力使識字教學內容符合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特別有利于學生理解漢字字義、掌握漢字字形。如分析象形字時,可以利用“字畫結合”的特征,列舉一些象形字“火、水、山、石”等,同時把這些字代表的事物畫在旁邊,多種因素有機結合、同時呈現(xiàn)。學生學得既感興趣,又印象深刻。
在進行識字的理論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堅持快樂識字原則,創(chuàng)設情境,注意教給學生記憶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梢杂幸庾R地把一些生字編成謎語、故事說給他們聽,告訴學生更多的識字途徑,如讀兒歌、做游戲、唱歌曲、看動畫片、玩電腦,還有孩子的姓名、家長的職業(yè)、逛商店、路邊的招牌廣告等,皆可隨機識字,讓孩子們主動地、無意識地、有趣地和生字交朋友。在實際生活中,提高小學生的識字興趣。
2.拓寬識字范圍,重視小學生的課外識字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語文課程應是開放而富有活力的,應盡可能滿足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從校園生活到家庭生活再到社會生活,漢字幾乎滲透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所以老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由課內識字延伸到課外識字,讓學生聯(lián)想生活進行識字教學,利用生活中的有利條件,增強識字的敏感度和興趣,讓學生從閱讀中嘗到識字的樂趣,主動地識字。
第一,教師要充分利用好家庭環(huán)境,讓學生主動地去識字。教師可利用家長會、校訊通、家校聯(lián)系冊等各種形式,調動學生家長的積極性,幫助學生進行家庭識字。如低年級家長把各種物品的名稱寫在卡片上,貼在物品上,學生每天對照實物讀字卡,字與物相結合,久而久之學生就能掌握字的音、形、義。
第二,校園環(huán)境也是識字的好教材。學校的名稱、校風、校訓、宣傳標語等,為學生識字提供了一種自然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教室環(huán)境也是識字的好場所,如班級內張貼的一些宣傳畫、眼保健操圖、書法作品、課程表;也可在學校的各種活動中識字,如在文藝演出時從節(jié)目單上識字,在體育運動會上從秩序冊上識字,從各種競賽張貼的標語、會議的標語上等進行識字。
第三,要鼓勵和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識字,在社會交往中識字,在新聞報刊中識字,在課外閱讀中識字。如一塊普通的公交站牌在人們眼里只不過是一種便民的交通提示工具而已,可如果我們讓學生利用它來識字,學生就會更樂于去學習;如節(jié)假日隨父母去走親訪友,一聲問候,一句稱呼,會認識許多親戚朋友,了解稱呼。與別人交往時記住他人的姓名,外出旅游時了解各地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等,讓學生在感到驚訝與欣喜的同時,長知識學漢字;如新聞報刊每天都有新的內容,人們每天談論的話題,這些都可以成為學生識字的課本。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