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初中物理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的思想在課堂中的表現(xiàn)及其對策體現(xiàn)為:1.以做題技能訓練作為概念原理掌握的唯一條件;2.片面追求實驗教學,只看重實驗結(jié)果的歸納總結(jié);3.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物理;做題;實驗;能力
初中物理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是教學中的一個很常見的誤區(qū)。作為科學性極強的物理學科的教學,離不開實踐。《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對加強理論和實踐的結(jié)合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指出初中物理課程應“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培養(yǎng)其探究能力”。這幾年,廣大一線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開展方面也作出一些有益和成功的嘗試,但不可否認一些教師的課堂具體操作仍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偏差。下面我就簡單談談在實際的物理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的幾種具體表現(xiàn)和對策:
一、以做題技能訓練作為概念原理掌握的唯一條件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用抽象的語言先介紹某個定律或定理,然后講解關于該定理的典型例題,介紹解題的步驟、方法,通過對習題的解答來加強對定理的理解和認識,用知識的應用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種把單純的解題作為教學的目的,是一種對學習物理的錯誤理解,學好物理的唯一途徑變成了題海戰(zhàn)術(shù)。解題的技巧被當作是一種機械記憶的形式被有意識地塞進學生的大腦,而認知的結(jié)果被視為僅僅是最后獲得的答案的對錯,這就是只重視解題技能的訓練而請示教學概念和原理的教學特點,這是一種對知識學習的錯誤理念。知識的細節(jié)的熟悉并不能形成對知識整體看法,教師同時應具有對觀念和原理的教學中使之關系明晰化的意圖。
比如,初中課本中安排了大量的實驗,而學生對實驗又特別喜歡,教師應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全方位地組織一些實驗教學。課堂上的演示實驗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還能使抽象、復雜的概念生動直觀地被學生接受。也只有當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情感時,才能對學科產(chǎn)生親切感和廣泛的好奇心,才能產(chǎn)生持之以恒的巨大內(nèi)驅(qū)力,學生的思維活動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應該結(jié)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和問題,來誘導學生的好奇心,從課堂走向生活,營造一個向未知境界不斷探索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為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營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
二、片面追求實驗教學,只看重實驗結(jié)果的歸納總結(jié)
初中物理新大綱中明確要求,要“使學生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實驗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見物理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很多原因,物理課堂上的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內(nèi)容陳舊,設備不齊全,從學生的角度而言,他們對實驗有著極其濃厚的興趣,希望自己能親自動手做實驗。新課程要求教學要以實驗教學為主,重視學生的探究過程,倡導在做中學,從而體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學的組織要適當適時。但是有的教師片面追求實驗教學,既不管教學內(nèi)容是否適合實驗,也不管學生的認知水平能否適用于實驗,似乎一提到物理教學,就是實驗式教學,其他的教學方式都沒有體現(xiàn)重視實踐教學,其實這也是一種物理教學的誤區(qū),都應當摒棄。
一些新教師對于新教材的精神沒有深入的領會和理解。他們認為重實踐就是在課堂上讓學生放開手腳去做實驗,學習就是放手讓學生自由地學習,獨自去探究,教師可以省些心。一堂課下來,看起來熱熱鬧鬧的,但實際上學生收獲甚微。教師從課堂導課開始就沒有組織好教學,教學中也未給予必要的引導或指導,學生的實驗過程雜亂無序。教師對課堂駕馭能力又不夠,最終的實驗結(jié)果也只能是教師簡單地宣布概念原理的歸納和總結(jié)。
那么,怎樣糾正這種片面追逐求實驗教學的模式呢?我個人認為,要提高實驗教學效果,教師首先自己要敢于實驗,樂于實驗、善于實驗,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就要有相當熟練的物理實驗操作技巧和技能。
三、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在傳統(tǒng)式的教學中,一直是教師傳授知識,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課程以知識為本位。受這種教學方式的影響,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高分低能”現(xiàn)象屢見不鮮。
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物理知識的時候,要有意識地從學生身邊熟悉的物理現(xiàn)象入手,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物理就在自己的身邊,物理是一門很有趣味很實用的課程,學物理絕不是為了做一些物理題目。在課堂上,教師應針對相關的物理現(xiàn)象,發(fā)動全體學生,針對物理教學中的問題或錯題案例進行全體討論,或由一位學生介紹想法,其他學生就思路的成功或不足之處進行評論和修正。教師也可加入討論,直至全體學生思維形成共振,引起共鳴,最后達成共識為止。同時使學生認識到物理知識為提高人類的生活質(zhì)量,推進社會進步起著重要作用。教師自己不但要熟悉物理學發(fā)展的現(xiàn)狀,關心物理學的未來發(fā)展發(fā)展方向,而且要盡可能為學生們列舉當今科技的發(fā)展成果,使物理學更具時代氣息和科技信息,站在面向科技、面向未來的高度進行物理課堂的教學,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總之,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實施,新教材的推廣使用,為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注入鮮活的生命力。隨著中學物理教學改革不斷走向深入,廣大教師進行了許多教學的實踐探索,在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等各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轉(zhuǎn)變。在物理教學中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誤區(qū)還有很多的表現(xiàn)形式,絕不僅限于以上提出的幾點,這就要求我們物理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研究和改進。
參考文獻:
[1]朱長華.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宿州學院學報,2005.
[2]李巖莉.初中物理學習中的性別因素的研究[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
(作者單位 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qū)土地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