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三年多,在英語課堂上從最初的學生要亂“動”到現(xiàn)在的不讓學生“動”,我以為是自己慢慢積累了教學經(jīng)驗,越來越能控制課堂紀律了。然而,好動的學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復制品,學生的多樣性、復雜性使得每天的課堂也因此呈現(xiàn)出異彩。
【案例】
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最后一課是一個語篇,共四段。
這一單元的話題是有關“季節(jié)”,本課首次以短文形式出現(xiàn),描寫了Zoom和Zip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里的相關活動,借以復習鞏固單詞swim in the lake,go hiking,skate,fly kites,并呈現(xiàn)四會句子Why do you like summer?Because I can swim in the lake.Why do you like winter?Because I can sleep a long time.
我照例讓學生先來聽一聽錄音,要求做到“四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錄音開始播放,學生靜靜地聽著,有的手指著圖片聽,有的一行一行地指著文字聽。再次聽,這回要做到“五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口到。長句雖不多,但可能是首次出現(xiàn)語篇的緣故,學生在讀到“says Zip”“asks Zoom”等語句時很不流暢。我以老師范讀、學生開火車讀、跟錄音機讀等方式練習,以期學生習得、鞏固,卻發(fā)現(xiàn)學生學得很枯燥,漸漸失去興趣,記憶也很機械,我教得很累,但效果卻不理想。我想,糟了,剛教完“夏天”這一段,還有三個季節(jié)的段落呢。
這時,我發(fā)現(xiàn)有個“問題學生”正雙手合掌,左左右右地枕著腦袋在練習睡覺,姿勢甚是滑稽。難不成早上第二節(jié)課就困了?而且睡覺的姿勢還是如此“卡通”。我趁機走過去,只見他還在津津有味地“輾轉反側”,不時地瞧瞧書上,原來他在模仿Zoom和Zip冬眠的樣子。
平時的英語課特別好動的他,手里不是抓著筆在玩,就是在書上亂涂亂畫,這樣的學生班上還不止一個。碰到這種情況,我總是要求他們先把桌上整理干凈,就剩一本英語書,然后把手放好,想玩也玩不起來。沒想到,現(xiàn)在這個“問題學生”居然玩起了書上的插圖。
我的心情一下子由晴轉陰,剛想制止,但轉念一想,難得他對書上的東西感興趣,何不在這四個季節(jié)中加入動作表演?課改的重要理念之一不就是尊重學生自己選擇學習方式的權利,滿足學生的要求和愿望,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嗎?于是我不顧原先設計的教學思路,而是按照好動的學生的愿望進行了一次表演課的嘗試。
雖然以前我們也有過對話的編演,偶有動作,但那一般是先學習再分角色表演。而現(xiàn)在是嘗試在表演中學完一個完整的語篇,順序完全發(fā)生了變化。
我對學生說:“Miss Fang想把第一段加上動作來表演一下,請大家指教指教。”我的話剛說完,學生一下子來了興趣。我一邊朗讀一邊示范。
It’s summer.(做很熱狀)Zoom and Zip swim in the lake.(狗刨式游泳)They are happy.(笑臉)“I like summer.”(拍拍胸脯)says Zip.(做小松鼠跳狀)“Why do you like summer?”(雙手攤開,疑問語氣)asks Zoom.“Because I can swim in the lake.”(指著自己,游泳狀)
表演后,有些學生躍躍欲試,有些學生則幫我想出了更確切、更好看的動作。比如:夏天可以用一個大火球來表示,“你為什么喜歡夏天?”這句話可以用三個動作連貫而成,等等,想像力還真是豐富!于是,剩下的三段我讓學生四人小組合作表演完成,每組可以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段落來朗讀表演,不認識的單詞可以查閱單詞表或詢問老師同學,要求每個組員都積極參與,或讀或演。最后,要評出最佳合作小組、最佳表演小組、最默契小組。教室里一下子忙碌了起來,連好動的學生也有事可做了,他們有些雖不會讀,但可以加入到表演中,而要想表演肯定得先知道這句話是什么意思,這也促使他們開始認真地聽別人朗讀、講解。好一片認真的景象,我不禁為自己的急中生智暗暗竊喜。這節(jié)課就在你一言我一語的雙手舞動中進行著,效果比原先好得多了。
【反思】
在小學階段學生接觸得比較多的閱讀材料都是以對話的形式出現(xiàn),從五年級開始有一些語篇,因此,五年級的閱讀課已經(jīng)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這一階段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一些同學對于完成對話也比較在行。但是在這些對話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大量的生詞與長句,需要學生通過上下文的閱讀來猜一猜意思,因此,“聽”和“讀”顯得尤其重要。開學初,我就下定決心,要在這學期重點訓練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每到閱讀課,我都會讓學生大量地練聽、練讀,如跟錄音讀、跟師讀、學生互讀、小組分角色讀,等等,也在“讀”中練習聽力。
可能正是因為只注重“聽”與“讀”,實際教學中也出現(xiàn)了學生開口會說、見面不認識或雖能朗讀但意思不懂的“文盲英語”現(xiàn)象,這不得不引起我的深思。如何上好一堂閱讀課?如何讓學生在讀中領悟、理解閱讀篇章?如何讓學生在“動”中學到有用的知識?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大解放”說——思想的解放、手的解放、嘴的解放、眼睛的解放、空間的解放、時間的解放。他說,教育就是解放人,就是把人的“自然的生長力”從形形色色的桎梏中解放出來。這不禁給了我一些提示,讓我有意識地把它與英語教學聯(lián)系在了一起。
在英語課堂上解放學生的雙手,讓他們手腦并用,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自由表演,也許正是上好閱讀課的一個有效的切入口。
【我的實踐】
研究表明,在英語教和學的實踐中,興趣和成就感常常是成功個案的動力源泉。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說過:“如果孩子的興趣和熱情一開始就得到順利發(fā)展的話,大多數(shù)孩子將會成為英才或天才?!睂τ趦和?,故事本身就有足夠的、直接的吸引力。學生對于喜愛的、感興趣的故事,就會主動去讀,會對所讀內(nèi)容積極思考,努力想讀懂故事、理解故事。短文閱讀正可以看作是一個個小故事,有經(jīng)驗的老師也可以把對話重新整合,用故事的形式來進行復述,或讓學生把它寫下來,當作小作文來訓練。
于是,筆者在教學中進行了階段性的實踐與探索。我校從三年級起開設英語課,三年級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解放兒童的眼睛”“解放兒童的嘴巴”,讓他們在各種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四年級開始通過朗讀闖關、找朋友、成果展示等多種活動及黑板報、英語園地、英語墻報等良好環(huán)境的營造,引導學生逐漸養(yǎng)成認讀的良好習慣,使學生的注意力從形象生動的圖片、畫面向具體的文字轉移,鼓勵學生和英語做好朋友,“解放兒童的雙手”,“解放兒童的空間”。五、六年級則側重通過故事教學、動作表演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英語閱讀能力,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扎實的基礎,六年級更可以加大難度,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訓練小作文的書寫,真正達到“解放兒童的雙手”“解放兒童的思想”。
在我們的教學領域中,素質教育講的也是個性、創(chuàng)造,而動作表演教學的嘗試則正是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與個性的發(fā)展!若能讓兒童不受束縛,解放雙手,解放思想,在動中有效地學習,不僅對其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溝通能力的增進很有幫助,而且對學習動機的提升、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養(yǎng)成,也有深遠的影響。此外,在表演朗讀中,學生可以看到老師良好的閱讀示范,并與老師在分享閱讀與表演過程中產(chǎn)生良性互動,而老師亦可借此歷程進一步觀察、了解及幫助兒童發(fā)展語言。這樣,教學中將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天天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
參考文獻:
[1]席岳歆.陶行知談兒童的創(chuàng)造教育.學前課程研究,2009(10).
[2]胡春洞.英語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6.
(作者單位 浙江寧??h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城西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