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之前的語文閱讀教學,常常用頻繁的講問代替學生的讀書,課改之后的語文閱讀教學提倡要充分地讀書。的確,“沒有朗朗書聲的閱讀課,沒有每個學生充分閱讀的閱讀課,不是高質(zhì)量的閱讀課?!钡覀冞€要謹防語文閱讀教學走入朗讀的誤區(qū),朗讀并不是簡單地讀的遍數(shù)越多越好,朗讀也要有目標,盲目地讀只會事倍功半。
一、課堂讀書要適量
新課程提倡要多讀書。多讀書的“多”肯定是指讀的量要大,但這不是單純指讀的時間長、遍數(shù)多、形式多,它還包括內(nèi)容要有一定的容量,至于讀什么和讀多少,就必須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需要來確定,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過多了學生接受不了,過少了又完不成目標。
還記得有位教師在講五年級上冊《古詩三首》中的《山行》課堂片段時,一節(jié)課時間,教師帶著學生讀十次課文,全體學生齊讀了四次。學生讀得很好,正如這位教師的評價:“太好了!你們只讀了幾遍就讀得這么好,你們真太了不起了!”就在學生已經(jīng)讀得“很好”,甚至多數(shù)學生已經(jīng)會背誦的情況下,這位教師還是從容不迫地帶領學生一句又一句、一遍又一遍地讀著這四句詩,讀著這“28個字”的課文,一直到下課,這節(jié)課讀書的遍數(shù)真不少,是“書聲瑯瑯”了,但對五年級學生來說,學習的內(nèi)容量太少了,如果照這樣下去能完成教學目標嗎?
二、課堂讀書要有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生朗讀提出的要求是“正確、流利、有感情”,“正確”是指朗讀要使用普通話,不讀錯字音,不丟字,不添字,不重復,不讀顛倒,不吃字,讀得字字響亮?!傲骼笔侵咐首x在做到正確之后,要速度適中,口齒清晰,從容不迫地讀,不能一字一拍地讀,也不能一口氣連讀下去。“有感情”是正確理解課文的結(jié)果,只有對課文字、詞、句的內(nèi)容理解了,讀的時候才能做到真摯自然,不矯揉造作。
雖然新課程也強調(diào)“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但教師們一定不要誤解理念。有個教師講《大拇指湯姆》一上課,他就讓學生讀3遍課文,沒有要求。學生就漫無目的地讀起課文,這篇課文比較長,當學生讀完后,一節(jié)課時間已過去了一半。這節(jié)課雖然體現(xiàn)了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但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教師的主導作用失去了?沒了主導哪還有高質(zhì)量的學習?要知道新課程不光是以學生為主體,還有以教師為主導呢!
因此課堂上單單讓同學們漫無目的地讀是不行的,它只能浪費時間而無效果。課堂上教師應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讓學生的每次朗讀都能學到不同的知識,都能有不同的收獲。譬如,在學生每次朗讀之前要把要求提得明確恰當,使學生對朗讀的內(nèi)容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在學生質(zhì)疑的基礎上,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設計引導學生形成有價值的朗讀理解,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通過點撥、示范、講解等進行指導,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逐漸深入地放聲朗讀,培養(yǎng)語感。經(jīng)過這樣的指導訓練,使學生做到有理解地讀,有體驗地讀,傳情達意地讀,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
三、課堂讀書要生成感情
有些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只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讓學生用統(tǒng)一的語速、語調(diào),把自己的感受強加給學生,統(tǒng)一學生對同一個詞、同一句話、同一段內(nèi)容的不同解讀,讓學生“異口同聲”地讀出教師滿意的感情來。這樣指導學生朗讀只能阻礙學生的思想,阻礙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其實,讀書情感是建立在閱讀理解基礎之上的。如果學生根本不懂得詞義,不理解一句話或一段話是什么意思,只是把自己認識的漢字簡單相加地讀出來,其內(nèi)心是不會產(chǎn)生文本所傳達的感受的,只能是“小和尚念經(jīng),有口無心”地念念罷了。在教師的指點下,學生讀懂了文字,理解了文本的意思,又與自己的生活體驗建立聯(lián)系之后,便會產(chǎn)生屬于自己的感受。讀出自己的感情。俗話說得好:“一千個讀者心中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才叫真正的生成感情。
祖國的語言需要朗讀去錘煉,學生的語感需要朗讀去培養(yǎng)。通過朗讀可使小學生學習普通話,用課文中規(guī)范的書面語言規(guī)范學生不規(guī)范的口頭語,可以使學生識記生字,理解新詞、句子,加大積累,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語感,提高他們的記憶力。朗讀的作用可真不小,如果我們引導不當,或不加以引導,學生即使朗讀得很多,也得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我們一定要把握好學生的朗讀。
(作者單位 河南省洛陽市伊川縣白元鄉(xiāng)夏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