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強調要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和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體驗和理解數學知識。在教學中恰當地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可以很好地落實這一數學理念。開展有效學習,首先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產生對知識的渴望。我們不能強迫學生坐在教室里,硬性地把一個個知識點灌輸給他們,只有當學生迫切需要學習的時候,他們才能真正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恰當地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能使學生獲得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體會數學與自然、社會、人類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構有價值的數學知識,獲得情感、能力知識的全面發(fā)展。
著名教育家皮亞杰認為:“智力活動必須是被一種情感性力量所激發(fā)的,一個人從來不想學習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币獜娬{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就得引起學生的興趣。而興趣則是產生學習動機的主觀原因,從心理學上來說,興趣可以使感官和大腦處于最活躍的狀態(tài),引起注意力高度集中,使感知清晰,想象活躍,記憶牢固;能抑制疲勞,產生愉快情緒;能以最佳心態(tài)獲取信息。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應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興趣。
一、模擬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
根據教學內容的安排和學生身心發(fā)展水平的特點,采用語言直觀、實物演示、游戲等教學手段,從生活實際中引入一些實物、場景,創(chuàng)設課堂的生活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讓學生依托這些情境進行分析比較;使抽象的數學問題能具體化,以更便捷的方式溝通書本知識與生活現象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初步數學地思考周邊事物,到自主構建“生活—數學—生活”的學習體系,進而形成創(chuàng)造性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熱愛數學的情感、克服困難的意志。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6和7的認識”問題時,通過簡短的引入語言,呈現七個小矮人的情境圖,學生很快就會被這生活場景所吸引,頭腦中馬上閃現出小矮人、筷子,杯子等都有7,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想一想生活中接觸過哪些有關6和7的事物。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它是如此親近,只要用心就會發(fā)現數學問題,從而使學生體會到一個數學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
二、用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
學生對故事非常感興趣,并百聽不厭,根據教學內容,把教材中一幅幅畫面所反映的問題情境編成簡短的故事,可以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增加課堂教學的樂趣,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教師在教學“0的認識”時,給學生講故事:一天,小貓和貓媽媽去河邊釣魚,貓媽媽一心一意地釣魚,釣到了一條又一條的大魚。
三、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
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內容充實形象,有“聲”有“色”,給師生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更大的時空范圍,讓原有的模式化教材變?yōu)椤伴_放的”“參與式的”“有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活教材。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使難理解的問題容易化;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如學生對出租車計費的問題不太理解,可以借助電腦顯示里程表、計費器的工作情況:計費器上的數字在一定的行程范圍內始終顯示著起步時的價格,而超過一定的里程后,增加的錢數隨著里程數的變化而變化。水表的變化、電表的變化情況都可以通過電腦演示,學生在熟悉生活,認識事物的基礎上建立表象,豐富積累,解決實際問題時才會得心應手。
情境創(chuàng)設的形式還有很多方法。總之,一個好的情境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愿望和參與動機,能使學生主動地融入問題中,積極地投入到自由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圍中,也能夠化解教學中的一些重難點。然而,我們在充分認識“情境”在教學中的作用的同時,也要防止認識上的偏差,并非所有課的導入都必須要有一個“情境的創(chuàng)設”?!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要提供豐富的現實背景”,這個現實背景既可以來源于生活,也可來源于數學本身。數學教學應與現實生活相聯(lián)系,但絕不是所有的數學知識都必須從生活中找“原型”。
(作者單位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中衛(wèi)市迎水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