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學生,僅僅靠課堂上那么薄薄的幾本教材,學上幾篇名家的作品,是遠遠不夠的,也解決不了什么問題,因此,學生平時就應多積累、勤觀察、勤思考。多思、多想就會萌動文思,激發(fā)寫作實踐的欲望,慢慢地就會摸索出寫作的“門道”。筆者在實踐中,對作文積累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生活中的積累
生活,五彩斑斕,是個大課堂,生活中的是是非非,觸動我們的情思,引領我們思考、感悟。生活中的積累首先是準備我們感悟最深的生活素材,即那些比較生動的、感人的或能引人思考的事。事不在大小,往往越是小事,就越生動、越有說服力。生活中所儲備的素材不需要準備生活中所謂的大事,有些小事往往是生活中確實感動人的,尤其是心靈受到觸動而引起自己感情共鳴的小事,類似這樣的材料,注意留心積累,一定會受到良好的效果。為了引導同學積累,寫出個性化作文,課堂上,開辦了每周“心靈之約”欄目,由班內(nèi)活躍分子組成欄目“特約顧問團”,征集每期的談論話題,同學們或說說令自己感動的事,或趣談童年趣事,或暢想未來,或說說我與我的外號的情緣,從過去走向今天想象未來,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到關注普通人的生活,學生逐漸形成大語文觀。有時利用課堂幾分鐘時間,觀察大自然的變化:特別是季節(jié)變更之際一草一木的變化,不一樣的旭日東升后,聯(lián)想思考,并注重積累。
二、文學中的積累
陸游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同學要盡量多閱讀一些優(yōu)秀的作品和文章,從中接受歷史的、現(xiàn)實的和生活的各種信息。閱讀量大了,詞匯量也會豐富,提煉和概括素材的能力也會隨之提高。筆者在教學中經(jīng)常給學生來一些“文化套餐”,即根據(jù)需要給學生推薦一些文學作品,比如畢淑敏的系列文章、中考滿分作文、文體特色鮮明的作文等等。對于這些,要求學生積累文章的思路,即本文先寫了什么,接著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并且與時俱進。比如,我會組織同學學習“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跡材料以及學寫頒獎詞;今年溫家寶總理對自己九年工作的評價也深深地感動了我,我查閱資料,和同學一起學習了這位鞠躬盡瘁的總理的感人事跡。
三、影視節(jié)目中的積累
電視節(jié)目是目前人們精神食糧的來源,因為學生欣賞電視節(jié)目時,目的不明確,所以不少學生因追求情節(jié)發(fā)展而忽視電視劇里的素材。其實,用心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電視劇中的題材具有一定的時代特色,若進行整理,應該是十分有價值的。在電視節(jié)目中,生活片和科幻片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因此,這些素材的積累對我們的作文有一定的幫助。筆者在教學中要求學生積累,如《西游記》中唐僧取經(jīng)被妖精迷住,把孫悟空趕回花果山,積累這些材料,就能加工備用。另外,在觀看影視片時,不要只重視情節(jié),更應把注意力放在細節(jié)上。如,有一部電視劇,其中有這樣的細節(jié):有一位老師殘疾后仍堅持上課,因為要向黑板高處寫字,便重重地摔了一跤。他爬起來,還要堅持上課。這時學生通知了校長,校長建議老師多休息一下,而老師擦去了額頭上的血跡,說:“校長,我上課好受點?!甭牭竭@句話,我的眼淚奪眶而出。如把這些閃光的細節(jié)都記錄下來,不是很好的素材積累嗎?此外,我還引入中央電視臺的“今日說法”“大家”,及江西衛(wèi)視的“傳奇故事”等節(jié)目中的精彩的、真實的、感人的故事,電視中公益廣告的精彩廣告詞,如,“為夢想創(chuàng)造可能。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棄一定失敗。勵志照亮人生,創(chuàng)業(yè)改變命運”等等,拿來與學生共同分享,這些都是幫助學生積累素材的重要來源。
四、課本中的積累
充分利用好課本資源,自備“資料庫”,儲存語言材料,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那么從課本中,初中生應如何積累呢?我從以下幾方面讓學生積累:積累名家軼事,從課文中積累名人的故事;從作者中可建立“名家”檔案。課本中收錄的都是名家作品,有關他們的文學常識,也在我們掌握的范圍之中,根據(jù)對他們的了解,可分類建立名家檔案,如:勤奮刻苦、自強不息的海倫凱勒,老當益壯的高士其、賈祖璋,愈挫愈勇的柳宗元、蘇軾,有著強烈愛國思想感情的辛棄疾、陸游、杜甫、范仲淹。相信建立了這樣的檔案,一定會對你的寫作有更多的幫助。
積累優(yōu)美的句子。我們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精選的美文,思想積極、健康,語言優(yōu)美、生動。我們可分類積累優(yōu)美的句子。如,按修辭手法進行積累、按描寫方法分類積累。積累名家、名句,詩詞中的名句一定要積累,培養(yǎng)語感,汲取營養(yǎng)。積累豐富的情感體驗。情感體驗的積累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哲理童話故事的哲理、寓言故事中的哲理、議論文中的哲理、托物言志文中的哲理,從生活中作者引發(fā)了許多感想。
除了上述素材積累途徑外,筆者還要求學生在布置的作文訓練中積累,積累自己最滿意的作品,積累自己運用最拿手的文體,以便在考場上可以運用自如。
總之,長時間的積累,可以豐富知識,陶冶情感,培養(yǎng)審美能力,做到厚積薄發(fā),幫學生養(yǎng)成能夠堅持積累素材的好習慣,那么寫作時學生也就能得心應手了。
(作者單位 河北省涿鹿希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