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段落訓練”作為第二學段閱讀教學的重點曾被廣大語文老師機械反復的教學,終因偏離了閱讀教學的本質而被新課改“拋棄”。為了提高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感知水平和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在教學實踐中,采用各種不同的教學策略,循序漸進,為學生搭建訓練的平臺,不斷地培養(yǎng)并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概括能力;策略
一、概括能力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及原因分析
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教師都有這樣的記憶,在語文課堂中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中高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之一,把握文章內容是每位語文教師教學每篇課文的必修程序,學會概括段落大意和文章的主要內容是每位語文老師課堂教學的主要教學目標。在一段時間里,這種教學模式確實促進學生的理解、概括能力有所提高,但每篇都要概括,不但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形式,還破壞了課文的整體感,偏離了閱讀教學的本質意義。
概括能力是閱讀教學的重點內容,是指導學生分析課文、理解課文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既可以使學生獲得篇章結構的知識,提高布局謀篇的能力,又可以使學生受到分析、判斷、推理、概括、綜合等方面的思維訓練,直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站在整體的角度看小學階段語文教學中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不難發(fā)現(xiàn),中年級段閱讀的概括能力訓練是否到位,直接決定著高年級段閱讀能力的發(fā)展。那么,在實際的課堂中,我們該如何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呢?
二、概括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策略
策略一:鋪設臺階,形成簡約意識
中年級段閱讀的概括能力訓練是否到位,直接決定著高年級段閱讀能力的發(fā)展,但教師平常對概括能力訓練往往簡單化——直接提出要求。如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其實,簡明扼要地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對我們教師而言,也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反復閱讀,推敲語言。雖然對學生的要求可以低一點,但對于剛開始接受這種訓練的三、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難度還是很大的,因此,我們要順應學生的思維特點,幫助學生鋪設臺階,形成簡約意識。
如在一次比賽課上,一位教師在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小珊迪》:整體感知課文,了解對話內容時,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課文中有很多對話,不同的地點有不同的對話,你找找看有幾次對話,每次對話的地點在哪里,又是誰和誰之間的對話?
2.檢查交流
完成表格填寫前3列內容,然后連起來說說對話的主要內容。
結果,學生又是動手又是動口,學得既熱烈又有實效。
通過自主學習,表格的輔助為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鋪設了臺階,一目了然,學生說對話主要內容時,條理十分清晰,老師坐觀其果,不費一力。
策略二:精打細敲,獲得扎實訓練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二學段明確提出“閱讀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但我們深知,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筆者深入課堂聽課時,發(fā)現(xiàn)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在閱讀課初讀環(huán)節(jié)交流“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時,無論哪一級的學生都會在概括上出現(xiàn)問題。大約有兩種現(xiàn)象:一是概括無重點,用復述課文替代;二是概括太簡約,不能較全面的涉及課文要點。顯然,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扎扎實實地進行培養(yǎng)訓練。
1.抓關鍵詞訓練
有的語段雖然層次清晰,但并無中心句提示主要意思,需要教師滲透抓重點詞概括的訓練,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如《白鵝》一課,寫了白鵝的叫聲、步態(tài)、吃相??梢砸龑W生提煉文中提到的詞語──“叫聲、步態(tài)、吃相”來提出問題,還可以用箭頭圖示重點詞,使主要意思更加一目了然。
2.抓課題訓練
課題是課文的魂,抓住了魂就抓住了根本。教材中的課文題目,有的指向課文主要人物,如《地震中的父與子》;有的指向事件,如《一次成功的實驗》;從標題入手,抓住“人物”的可補充事件,抓住“事件”的可補充人物和事件要點,抓住“中心”的可圍繞中心展開,這樣可以迅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3.用填空法訓練
利用填空法可以降低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難度,有法可循,不會一開始就被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嚇倒。如《給予樹》這篇課文,與一般課文相比,故事情節(jié)比較曲折,如果讓三年級的孩子直接說出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對于多數(shù)孩子來說,有一定的困難,且不能表述完整。因此,可以采用填空法,一邊默讀,一邊完成。時間: ,媽媽 ,其他哥哥姐姐都買了禮物,只有 ,因為她 ,媽媽為她 。這樣的填空題既可以梳理課文內容,又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可以幫助我們理清文章的寫作線索,有利于抓住作者一系列的情感變化逐層展開教學。
4.根據(jù)問題訓練
初讀一篇文章,常會伴隨著閱讀預測進行,讀著標題,可能會生出許多疑問,閱讀解疑的過程就是把握文意的過程。如《軍犬黑子》中“黑子究竟是不是一條優(yōu)秀的軍犬?”的深入探究,一位視尊嚴如性命的軍犬黑子的剛烈形象就凸顯出來了,同時也直指訓導員惡作劇的殘忍,教育人類應該敬畏生命。問題不僅可以幫助整體把握,更能引導學生深入感悟。
5.想象畫面訓練
閱讀時邊讀邊想象畫面是很好的讀書方法和習慣,有的文本畫面感非常強,可以運用想象畫面概括小標題的方法把握文意。
策略三:化難為易,學會簡約表達
概括的過程既要求完成文章思想的提煉,也要求完成語言的提煉,因此,概括不僅要求內容重點突出,還要求語言精要準確。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決定了他們的語言往往是具體化的,需要經(jīng)歷由具體到抽象的學習過程。我們可以通過比較、感悟等方式,讓學生學習簡明扼要的表達,以逐步在鑒賞中學會簡明表達。
1.比較中學會表達
在培養(yǎng)學生概括能力的教學中可同時出現(xiàn)幾種學生概括的內容,讓大家在甄別鑒賞中學會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主要內容。
語言精確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要求。我們只有通過具體可見的例子和學生自己的語言實踐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可取之處,并給予適時的點撥,才能使精準的語言觸手可及,簡約的意識具體可感。
2.感知中學會表達
感知是人們認識事物的先覺條件,也是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基礎,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先去感知課文,并在感知的同時,重視學生歸納概括及組織語言準確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梢杂删植堪盐盏秸w概括,可以由概括事件到敘述大意,也可以由段落感知到整體概括。
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概括能力是高層次的思維活動,以上策略的運用能幫助學生從淺易處人手,消除概括課文大意時無從開口、無從下手帶來的苦惱,使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盡量準確、全面。當然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立竿見影,這就需要我們立足于平時的教學工作,扎扎實實地進行語文教學,不斷地探索、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解讀.浙江教育出版社.
[2]李萍.緊扣題眼 輻射全篇:《黃山奇石》教學設計談.新課程:小學版,2006(Z1).
[3]勵汾水.讓課堂上的談話更有成效:聽語文特級教師王雷英執(zhí)教《給予樹》有感.中小學教材教學:小學版,2006(1).
(作者單位 浙江省衢州市龍游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