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切身感到:現(xiàn)在學生學習語文的時間在減少,而學生所要學的內容卻沒有減少,甚至更多,更難了。所以為了做到“減負增效”,教師就應該著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實現(xiàn)高效課堂。那么,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精簡教學環(huán)節(jié)
我認為一堂真正的好課所包含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往往只有幾步,它更著重讓學生充分地與文本對話,讀寫說悟,實實在在地體會揣摩語言文字。例如:我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夜鶯的歌聲》時,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1)自主探究,談初讀感受;(2)研讀課文,主要抓住人物言行分析,并進行“批注”;(3)學生交流閱讀感受;(4)補充資料,升華文章主旨。簡簡單單的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更有時間去主動思考、積極感悟,真正實現(xiàn)簡簡單單教語文,實實在在促發(fā)展的目標。
二、精選教學突破點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學情和教材的內容,精心選擇教學的突破點。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jù)學生的認知實際,精選教學的突破點,設計的問題既要突出教學的重點,又要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把握課文的主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文。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檢閱》一文時,我就主要抓住“這個小伙子真棒!”“這些小伙子真棒!”兩個關鍵性的句子,提出“人們?yōu)槭裁催@樣夸他(他們)?”這一中心問題,引導學生閱讀課文,體驗感悟。在這一問題的引導下,學生走進課文,積極討論,認真思考。課堂氣氛異?;钴S,學生讀得認真,想得深刻。這樣就實現(xiàn)了在積極動腦、動口的過程中,揣摩到了人物細膩而又矛盾的心理,因此,教學目標迎刃而解。正因為較好地抓住了文章的突破點,且提出的問題輻射到了整篇文章,有效地統(tǒng)領起了對整篇文章的感悟,避免了瑣碎的提問,擴大了學生的領悟、交流的空間,從而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三、根據(jù)目標取舍教材
一篇文章就好比是一棵大樹,有粗壯的主干和繁茂的樹葉。作為教師在理解教材時已經(jīng)給文本確定了具體的目標,這個目標的定位一般都是簡單而集中的。因此,教師要學會取舍教材,著力保留教材的主干,聚焦其中的重點,而對于那些繁雜的枝葉也舍得舍去,切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
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13課《夜鶯的歌聲》是一篇比較長的文章,像這樣的文章如果按照常規(guī)的教學,面面俱到,不僅費時間,而且各個環(huán)節(jié)也因為課堂時間緊而淺嘗輒止。于是我在教學時,主要選取“誘敵上鉤”和“巧送情報”兩個部分內容進行教學,重點抓住描寫小夜鶯言行的句子進行研讀,讓學生讀書并作批注,交流感悟,這就大大縮短了教學的時間并且突出了重點。
四、創(chuàng)設情感體驗點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多次用到“體驗”一詞,這意味著語文教學強調從學生已有的認知情景出發(fā)去體驗感悟,進而產生情感的共鳴,同時在體驗和交流體驗的過程中,發(fā)展語言,形成能力。一般教學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學生拿到一篇新的文章都是有一定的理解的,但是往往理解不夠深刻,這就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體驗點,引導學生從生活的角度出發(fā),去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情境和情感,體驗點的創(chuàng)設比單純的說教更易于學生接收。
例如:《檢閱》一課,我在引導學生想象博萊克是怎樣練習的之后,設計了情景對話:博萊克你累嗎?那就放棄吧!那就放棄吧!這時,學生轉換角色,移情體驗,從而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提高了教學的效果。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這篇課文,由于受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的局限,學生對課文中所蘊含的主題與情感缺少體驗,很容易產生陌生感與疏離感,我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找到學生類似的情感體驗。我讓學生把自己分別想象成雷棣,是受到戰(zhàn)爭威脅的一員,在一聲聲互問、互答的過程中,讓學生理解了小作者對父親的懷念、對戰(zhàn)爭的痛恨、對和平的渴望。
總之,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辦法還有很多,只要我們從學生的需要入手,以學定教,簡簡單單教語文,實實在在促發(fā)展,就一定能使語文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 湖南省道縣仙子腳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