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fā)揮學生主動性,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關鍵詞:主動學習;合作興趣;探究學習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課改后課堂教學素質化的顯著標志。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經歷獲取知識的過程,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這樣就需要我們認真地從學生的角度備好每一堂課,真正做到課程標準中提到的“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探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
一、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信任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他們,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熱愛是最強大的動力?!睂W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如,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時,我利用投影和音響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和求知欲。我先用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把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景物之中,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和求知欲。然后運用投影創(chuàng)設情境,增強直觀性。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投影展現(xiàn)出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美麗的景色,擴展了學生視野,使學生對課文理解深刻、記憶清晰,在復述課文內容時有條有理、形象具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自學理解能力,讓他們感受到課文所描繪的美景,使幼小心靈迸發(fā)出熱愛大自然、熱愛偉大祖國的情感。
二、樹立正確的合作學習觀念,變接受學習為合作學習
小學語文教材中不乏具有積極合作因素的文章,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抓住文章中積極的合作因素,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引導、啟發(fā)學生分析學習、理解教材中的人物為什么要合作?合作的目的是什么?又是怎樣合作的——特別是像《偉大的友誼》中馬克思和恩格斯為了共產主義事業(yè),為了共同的奮斗目標,親密合作成功的光輝典范。要讓學生通過認真學習,懂得同學間的合作學習就是為了大家能相互學習、互相幫助、相互促進、共同進步,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抓住契機,及時引導學生把文章中正確合作的方法與自己和同學間的學習合作進行對比,找出自己的缺點與不足,
并努力改善。如此,只要舉一反三,利用遷移規(guī)律,開展學習合作的活動,學生一定能夠樹立起互助互學的、共同進步的、正確的合作觀念。
三、培養(yǎng)探索實踐能力,變筆記為探究學習
1.探究自己的疑問
學生根據(jù)自己喜歡的問題,自主探究,自己探究自己的疑問。學生根據(jù)自己喜歡的問題,自主探究,自主實踐,讓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生的需求得到充分尊重,讓學生去思考,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雙手去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
2.探究伙伴的疑問
學生能積極主動探究實踐,用心靈去親自感悟。學生能積極主動探究,形成互動機制,訓練競爭意識,促進團體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形成互動機制,訓練競爭意識,促進團體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建立合作規(guī)范,培養(yǎng)合作技能,培養(yǎng)尊重他人意見的情感。
3.探究教師與文體的疑問
教師在與學生、文體對話基礎上,將有一些預設,即有針對文體的疑問。
總之,作為當代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教學改革,積極應對教學中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不斷地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果,讓學生的知識取得能力發(fā)展與興趣提高和諧統(tǒng)一地結合起來,體驗學習語文的興趣,激發(fā)學好語文的熱情,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重要意義。
(作者單位 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鄭口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