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叫的時候,醒了過來,不是睡意蒙眬的醒,而是徹底的清醒。一只公雞叫,另外一只公雞應(yīng)和,然后是家家戶戶的公雞爭相叫著,穿越夢境,在村莊夜的空曠里,此起彼伏。然而,這種熱鬧的叫聲并不會持續(xù)太久,幾分鐘的時間后,次第漸弱,直至一切重歸于靜寂。
我睜著眼一動不想動。這是后廂房。東面是房門,西邊有一扇小木窗,在墻面的三分之二高處,正值花季的我踮起腳只能觸到它的邊框。窗子的外面是與鄰家相隔出來的逼仄的小巷子,常年幽暗陰晦,除了偶爾有巷子的空氣裹挾著絲絲的風(fēng),從木窗里跳躍著進(jìn)來一縷,再大的陽光,或明或暗的時光交替里,與木窗存在與否并無關(guān)系。房間的光亮,不是來自窗子,而是來自屋頂?shù)耐呖p。上世紀(jì)90年代初期平原上的村莊,幾乎都是用泥糊的墻,沙木做的梁,青黛的瓦片一片覆一片、一行貼一行蓋的屋頂。在廂房屋頂中央,拿走一塊瓦,然后,換上一塊白色的塑料紙,用四周的瓦片壓住,白塑料紙成了黑糊糊的瓦片中一塊光亮的縫隙。曾經(jīng)問過母親,為什么不多拿走幾塊瓦?母親說,塑料紙輕,如果面積大了,風(fēng)一吹,瓦鎮(zhèn)不住,就會被吹走。很簡單的道理,年少的我并不知。塑料紙并不是太透光,日曬雨淋白色也成了灰白,霧蒙蒙的感覺。但就是那點點與世間萬物的燦爛相比,微弱到可以忽略的光亮,伴著一個女孩子成長的年少青春。
在不足十平米的廂房里,我睡的這張床、用木板做桌面擱起來的桌子、一張立柜、一條長凳,是房間里的全部設(shè)施。瓦縫里擠進(jìn)來三更天微弱的夜光,模糊可以看清它們的輪廓,恍恍惚惚,似是而非地在暗光里晃動著。桌子倚墻而立,墻面上用報紙糊著,蓋住了泥墻。泛黃的報紙在昏暗里,倒是呈現(xiàn)暗白,幽幽的暗光,在靜立的黑洞里,像一面旗幟掛在黑洞的一面。報紙散發(fā)出的陳舊的味道,在黑暗里飄移著,流動著,它是唯一讓廂房有一絲書香氣息的東西。報紙的正中,又糊了一張成方圓的畫像。那是春節(jié)時,一個同學(xué)送的。送美女帥哥明星畫像,送筆記本,送一支鋼筆,是當(dāng)時同學(xué)間最為流行的表示友誼長存的方式。成方圓抱著吉他,微微含笑,背后是一片不太清晰的樹林,綠綠的一大片,卻沒有確定有哪一棵樹是具體的,有幾縷陽光從樹縫里灑進(jìn)來,金子般的光線,像成方圓時年那美好而圓潤的形象?!拔蚁胛叶ㄊ悄切淞种械哪愁w果實 / 在眾多的蔭蔽中尋求太陽的恩賜……如果我的命運的確如此 / 恩惠的陽光呵 / 我愿意接受你烈日的煎熬 / 為了一顆不至于過早沉淪的心”。 夜里的成方圓的畫像,看不清她的動人容顏,只是有一個很模糊的人靜坐在墻面上,不言不語,而我相信哪怕一張畫,都是有靈魂的,整個世界整個村莊,都是熟睡的,只有成方圓的畫像以一種她自己這一生也不可能知道的方式,慰藉著一個女孩子的心靈。
也許還有一個生靈,活著的,游走在黑暗里的生靈陪在身邊,也許是一只壁虎,或者是一只老鼠,更或許是一只盛夏里豐盈的蚊子。黑暗就是虛無,也許確實有生靈,也許根本就是沒有,只是我內(nèi)心的一種想象。而人置身于一種空蕩的黑暗里,只有想象才能支撐起慢慢向前行走的時間。蚊子靠吸人的血而生活,它不具備和人類有共存的空間;老鼠是我內(nèi)心排斥的,有一年夏天總是聞到房里有股腐爛的味道,卻不知這股味道來自哪里,直到秋天天涼,給床底鋪稻草的時候,掀開枕頭,掀開床單,一只已經(jīng)干枯的老鼠,爬滿了蠕動的白花花的一團蛆蟲,當(dāng)時,胃酸往上翻,惡心得不可抑制地干嘔。所以,我更愿意游走在黑暗里的生靈,是一只壁虎,在房里的土壁某處停留著、張望著,和我共呼吸著從木窗里悠進(jìn)來的并不多的新鮮空氣,某一時刻一定專情凝視著靜躺在床上睜著眼的少女,它一定會思考,為什么少女這段時間來,每夜都是三更醒來?為什么少女的雙眼是迷茫臉龐是悲切?
這個夏天,我失去了考學(xué)跳農(nóng)門的唯一機會。在就業(yè)單一、城鄉(xiāng)分化明顯的年月,農(nóng)村的孩子,除了讀書考學(xué)是跳農(nóng)門的最佳出路,幾乎沒有一條捷徑可走。我把自己關(guān)在屬于自己的后廂房里,看書作文,父親的謾罵與村人的指點只能讓我更加偏執(zhí)地?zé)釔畚淖?。夜深人靜,聽不到風(fēng)的一點呼吸。微弱的油燈下,抬起酸痛的雙眼,一只壁虎停留在成方圓的畫像下角,隔我一掌之遙的土壁上,靜靜地安詳?shù)赝遥页⑿?,用筆逗它,它并不逃離,相反,它朝我走近,它的親近恬靜的姿勢一下子溫暖了我。漸漸地,不僅僅是一只,而是兩只或更多的壁虎,在悶燥籠子般的小房里安然游走,它們是唯一能容納我、與我相伴的有生命的事物,我習(xí)慣它們,就如我是家中被忽略的孩子,習(xí)慣孤獨和沉默。我并不是早慧的孩子,但相信失去機會,并不等于失去人生,上帝關(guān)了這扇門,一定會打開另外一扇門。時常用普希金的詩激勵自己: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 不要憂郁,也不要憤慨 / 一切都是暫時的,轉(zhuǎn)瞬即逝。若干年后,當(dāng)我一步一步實現(xiàn)年少時的夢想,某一春風(fēng)得意的時刻突然想起一直封塵心底、不愿再提及的前塵往事,這會不會是對我曾經(jīng)苦難的少女時代一個絕對的諷刺?我回答不出,我只感到我的心會在懷念的悲情里深陷。
瓦縫里的夜光逐漸在明朗,房里的物什在漸漸清晰,在立柜邊上有反光,淡淡的,不強烈,但無法忽視它的存在。那是一塊不規(guī)則的鏡子,半人高,尖銳的棱角,冷森森的。那是我撿來的。年少時不懂得裝扮美,但女孩子天性潛意識是愛美的。不知是誰發(fā)明了鏡子,也不知是誰把鏡子從古代一直延續(xù)至今,鏡子成了女子不可缺少的隨身品??粗謇锍黾薜呐⒆蛹迠y里都有兩面好看的鏡子,銅色邊圈,銅絲底座,背面是漂亮的花紙,鏡子兩側(cè)中間鏍絲固定鏡子和銅邊,鏡子可以兩面自由翻轉(zhuǎn)。鏡子像圓盤一樣并排放在嫁妝中間,很醒目。偷偷擠過去,假裝看嫁妝,把臉湊到鏡子前,鏡子里一個女孩子和我一樣正瞪著好奇的眼睛,原來那就是我呀。鏡子里一張稚氣平凡的臉因興奮漲得通紅,不知所措時,抬嫁妝的人說,離遠(yuǎn)一些離遠(yuǎn)一些。很長時間,那張似曾相識的鏡中的自己,一直在腦子里晃來晃去。只盼著快快長大,等到自己出嫁時,也有一面屬于自己的鏡子。有一天,鄰里一位嫂子的衣柜鏡子打碎了,把一些碎的鏡片扔在坡邊垃圾里,破鏡片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像陽光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去坡邊撿回一片破鏡片,破鏡片有尖銳的棱角,把它小心立在立柜側(cè)面,居然能用,能照出我瘦小的人兒,那一份欣喜無比驕傲:我有了第一面屬于自己的鏡子。在沒人顧及我成長的年少時光,我對著鏡子淡淡憂傷,對著鏡子淺淺羞澀地笑,對著鏡子憧憬著不可預(yù)知的未來。多年后,在鏡中看到自己的額頭生出細(xì)細(xì)的皺紋,圓潤光澤的臉龐已經(jīng)無可抗拒地失去了彈性,原來,我們的青春是如此的短暫,短暫得來不及放在手邊珍惜,感覺是一瞬間長大,而過程歸結(jié)為零。所有的事物都不可能在原地等待,如果它是流動的,它就流走;如果它是停止的,那它就干涸了。沒有永恒,只有曾經(jīng)。在沒有青春更長的歲月里,我們更需要修飾自己的品性與修養(yǎng),淡定人生。鏡子可以照一個人的容顏,同樣,也是可以照一個人自信與心靈。
與后廂房一墻之隔的,是父母親住的正房。土墻并不隔音,父親睡夢里的呼嚕,偶爾的嘆息,母親睡不著時輕微的翻動聲,細(xì)碎碎的卻猶如在耳邊。父母親生兒育女,臉朝黃土背朝天仍解決不了一家基本的生計,父母親的一生,就會是我的一生嗎?這是困擾了我好長時間的問題。后半夜的夏天,并不是太熱。一條舊床單隨意搭著我的肚腹,盡管如此,正值青春妙齡的身體曲線仍然朦朧凸凹有致,干凈曼妙的處子之身散發(fā)著如鮮花般的芬芳,勝過地面的泥水氣息,勝過瓦縫里透著的光亮,勝過我見過的所有事物,我是如此看重它,寶貝著它,而最終,等待它的命運如何,卻是我當(dāng)時根本無法估計,或者無法預(yù)測的。
雞們又開始叫了,扯著喉嚨,聲音澈亮劃破寧靜的村莊,然后雞咕嘟咕嘟相互擁擠,扇動著翅膀,紛沓細(xì)碎地走出雞籠。正房里父親翻了身,咳了一聲,說,該起床了。瓦縫的光亮好像是在我冥想亂想的時候,突然地散開成明亮而清澈的白光,廂房里的一切事物,包括我躺著的身體,完全置于瓦縫的白光里,一覽無余。昨天已經(jīng)完全過去,新的一天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