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拆字法是識字教學中常用的方法,對于識字教學具有一定的意義。拆字法不僅能幫助學生記住字形,而且可以幫助高年級學生分析、理解漢字乃至從漢字中理解漢文化。因此,通過拆字進行識字教學是非常受老師歡迎的一種教學方法。在介紹拆字教學法的同時指出了拆字教學法在使用中的一些失誤,并針對失誤提出了一些對策,其目的就在于能更好地發(fā)揮拆字教學法在識字教學中的作用。
關鍵詞:拆字法;失誤;對策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學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數(shù)量的漢字后才能理解詞句的意思,進而領會課文的思想內容,順利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并利用所識的字詞敘述事情,表情達意。因此,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如何保證學生順利完成識字任務是眾人所關注的問題,于是各種教學法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xiàn)了,其中就有一種比較受老師歡迎的教學法——拆字教學法。
一、拆字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
對于大多數(shù)一線的語文教師來說,拆字教學法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大多數(shù)小學語文教師認為漢字教學就是要關注學生,只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讓學生在快樂中掌握漢字即可。隨著這種方法的廣泛使用,它的缺陷也日益突顯。有些人認為現(xiàn)代漢字已經成了一堆毫無依據(jù)可言的任意性符號,不存在理據(jù)和構件規(guī)律,更不存在講解和拆分的客觀標準,他們使用拆字教學法無論對漢字的拆分還是對漢字的聯(lián)想都是憑主觀經驗而來的。他們使用這種方法是把趣味性當成追求的目標,將漢字視為一個個孤立的形體,憑個人想象,脫離理據(jù)只求新、求奇地講解字義,不追求漢字拆分的理據(jù),使得它越來越成為一種主觀行為。在這種思想下,有些拆字就出現(xiàn)了不科學的情況。
(一)拆分不科學
老師在拆分字時,往往把每一個字的部件拆分成幾個最小的單位。如“樓”,本是“木”“婁”的形聲字,有人卻把它拆成“木”“米”“女”三個部分,并解釋為“一個女孩子背著一袋米在樹旁休息”,其意義完全與我們生活中的樓是不相干的。拆分的不科學性還無法使學生正確、快速、有效地掌握漢字的認知方法。如把漢字拆分成幾個部件,并把這些組成部件賦予一定的意義,而這個意義往往是通過主觀、隨意性“加工”產生的。很多時候牽強附會、生搬硬套,不能正確反映出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所以這將會直接影響學生快速有效地掌握識記漢字的方法。
(二)聯(lián)想不科學
聯(lián)想的不科學導致字的音、形、義的割裂。有人把“悲”理解為“心里像長了韭菜一樣悲哀”。那么,“霏”是不是說天上的雨像韭菜般地往下掉?“緋”是否可講為絲捆韭菜?前例中的“樓”字的拆分其實也造成了音、形、義的割裂。
(三)拆字過于表面化
只注重漢字的形,造成漢字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分離。如有位教師在教學生“士”,并讓學生記住字形時,學生說“十加一”等等流于形式。而另一位教師在教“士”時告知學生,古代男子束發(fā)插簪表示成年,只有貴族的男子才有資格“加冠”,行冠禮表示成年,加冠的貴族分四個等級,第一等級為“王”,所以給士帶上的冠冕,冠冕堂皇,冕中間吊著一塊玉,垂到耳邊,叫做“充耳”,充耳不聞,意在不該聽的不要聽,冕的前后綴下的珠串叫旒,擋著眼睛不該看的不要看,“視而不見”。這就是士加上“一”為王。這位教師通過對古代成年男子加冠制度的講解向學生展示了古代文化,使學生在這方面有所了解,并使學生意識到每個漢字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只要你能細細品味,就能品出它的魅力來。
二、針對問題采取的策略
科學性是識字教學的內在需求。心理學中的遺忘理論告訴我們記憶痕跡除了隨時間的推移而衰退外,還有兩個重要的理論,即“干擾說”和“線索依存說”?!案蓴_說”認為,愈益增多的新信息在記憶存儲中歸類的不科學、不嚴密或處于無序的狀態(tài),能導致信息的互相干擾,以致信息提取失敗?!熬€索依存遺忘理論”認為,遺忘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不能發(fā)現(xiàn)從記憶中回憶該信息的方式,可以導致信息猶存卻因沒有良好的提取線索失敗。”漢字拆分科學體系的建立目的一方面在于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科學的拆分方法,從而為科學的析字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建立科學的漢字體系能夠使學生在利用已有拆分經驗時能夠科學地、嚴密地、有序地提取正確的信息,從而盡可能地避免信息的干擾,給信息的提取提供很好的線索。那怎樣才能科學地講解漢字呢?
(一)在使用拆字教學法時拆分要科學
1.拆分部件要正確。有位老師在教學生“笑”字時就把“笑”拆分成“竹”和“天”兩個部件。李冰陽說:“竹得風其體夭屈如人之笑”,笑的下面部件應為“夭”而非“天”,“夭”表示彎腰的意思。在老師的錯誤拆分下,學生就很容易把“笑”下面的“夭”寫成“天”。
2.漢字拆分層次要科學,樹立漢字組合的層次意識。合體字由于是由部件構成的可以進行層次分析。漢字的部件層次可以分為單層結構和多層結構。單層結構如“解”字由“角”“刀”“?!比齻€部分一次構成。多層結構如“落”,第一層由“艸”和“洛”兩個部件構成,第二層由“氵”和“各”組成,其原因是對該字的結構層次不理解。教師在拆字教學中應注意漢字的層次結構,從而避免學生寫錯別字或少寫錯別字。
(二)在使用拆字教學法時聯(lián)想要科學
聯(lián)想時不要割裂漢字的音、形、義。如“矮”是表形狀的會意字,是“一女委身如矢高”。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想成“一個女孩子彎腰就跟箭一樣高,看起來很矮?!边@種教法不僅關注了字形,還兼顧了字義,做到了形義結合,而且還使學生學到了新的知識。
識字教學永遠是一個不會停息的話題,筆者寫這篇文章一方面出于對漢字的好奇心,想了解中國博大精深的漢字;另一方面想讓學生通過科學的拆字教學法既能快速、有效地識字,又能從中體會漢字的魅力。
參考文獻:
[1]王宗海.有效教學: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15.
[2]轉注,薛曉光.優(yōu)勢互補有容乃大:談寓字理識字于隨文識字之中[M].小學語文,2002(3):32.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劉海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