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僅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更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讓學生潛在的智慧因素活躍起來,使其迸發(fā)出耀眼的火花。那么,在語文課堂這塊主陣地上,如何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培養(yǎng)語文實踐能力呢?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感悟語言,培養(yǎng)想象能力
沒有想象就沒有創(chuàng)造,而想象又必須依托形象。語文課應當讓學生根據(jù)語言文字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展開想象,激活思維,使語文課“動”起來,讓學生“活”起來。
如《趵突泉》一課中有這么一句:“要是冬天來玩就更好了,池面騰起一片又白又輕的熱氣,在深綠色的水藻上飄蕩著,會把你引進一種神秘的境界?!比绾巫寣W生入情入境地體會這種神秘的境界,并浮現(xiàn)于腦海之中呢?教學時,我首先配上音樂讓學生反復朗讀,然后閉上眼睛想象畫面,接著再欣賞相關錄像,并讓學生試著給錄像畫面配上解說詞,如此,學生主體通過“讀—想—賞—說”這四個相互關聯(lián)的環(huán)節(jié),就將語言文字所描繪的趵突泉冬日美麗的畫面景致在頭腦中加以內(nèi)化了。
小學語文課本中還有許多課文雋永含蓄,給讀者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間。我們在教學中就應該想方設法引導學生想象,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
如《五彩池》一課,文中有一處省略號:“池邊是用金黃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帶,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圍成各種不同的形狀,有像鐮刀的,有像盤子的,有像蓮花的……”此處,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這樣思考:這個省略號里可能還隱含著哪些作者沒有直接描述的內(nèi)容呢?請大家想一想。通過想象,學生又說出了很多五彩池的形狀,如,“如有像月牙的,有像五角星的,有像橢圓的……”
這一訓練過程,不但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感悟,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也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使學生受到了情感的陶冶。
二、續(xù)寫內(nèi)容,培養(yǎng)作文能力
小學語文中精選的文章都是一些大作家的作品。許多課文的結尾是言有盡而意未窮。教師可利用課文的這個鮮明的特點,通過續(xù)寫課文內(nèi)容來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能力。
如《麻雀》一課結尾:“我急忙喚回我的獵狗,帶著它走開了?!钡÷槿敢院蟮拿\會怎樣?是跟著老麻雀回家了呢,還是會再次遭遇到別的危險?這些問題懸在學生心頭,他們急于想知道。此時此刻我們可以順水推舟,抓住學生求知心切、愛刨根問底的特點,引導學生以“獵狗走后……”為首句續(xù)寫故事。的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了學生敘寫的故事結尾,令人覺得妙趣橫生。有的學生寫道:“小麻雀跟著媽媽安全地回到了家里。從此,老麻雀更加精心地喂養(yǎng)著小麻雀。全家人過著幸??鞓返纳睢币灿薪厝幌喾吹模骸袄下槿竾樧吡双C狗后,在帶著孩子回家的路上,又碰到了別的野獸,老麻雀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不幸犧牲了,留下小麻雀一個人孤獨地生活著……”
其實,只要我們稍稍啟發(fā),并創(chuàng)設實踐的舞臺,學生的思維就會迸發(fā)出新的火花,并表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
三、借用繪圖,培養(yǎng)理解能力
有些寫景的文章或說明文中有一些段落和句子是描寫物體形狀的。在教學這樣的段落或句子時,如果逐字逐句講讀,繁瑣提問,往往會事倍功半。不妨讓學生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試著把物體的形狀畫下來。
如《中國石》一課,課文中有一段描寫中國石形狀的:“這塊石頭像雄雞!又像祖國版圖,它有拳頭大小,黃白色,連表面皺紋的起伏也與大陸地貌相似?!蔽蚁纫龑W生反復朗讀,邊讀邊想象這塊中國石與祖國版圖的形狀,然后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把“中國石”與“祖國版圖”的形狀畫下來,并涂上色彩。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學習的興趣大增,個個揮筆作畫,效果很好。
其實,畫的過程就是學生獨立地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而說的過程則是進一步將語言和形象統(tǒng)一內(nèi)化的過程。如此設計,既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又能增強學習語文的情趣,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和語言表述能力。
四、訓練語感,培養(yǎng)朗讀能力
朗讀訓練是小學語文中最重要、最常見的訓練項目。而且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寫得情辭并茂,極富感染力。教師應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扎實的朗讀訓練。
低年級語文課本中有許多童話故事、寓言故事。針對高年級學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可以讓學生對課文中的人物語言、心理活動省略之處進行合理想象,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即興對話朗讀。
正是在經(jīng)常性的訓練中,學生的朗讀能力才會得到提高。
記得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先生曾說過:“當今時代是知識爆炸的時代,人的一生能學多少知識呢?知識不夠,我們可以明天補,而關鍵在于能力的培養(yǎng)?!彼晕蚁?,作為我們語文教師,只要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有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意識,并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就一定能提高學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作者單位 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金鎖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