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在《蘇州園林》一文中說過這句話,“我國的建筑,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保烙嫼芏嗳硕寄苡洃洩q新。的確,中國建筑非常講究對稱美。以首都為例,古老的北京城就是一座對稱的城市。它以故宮為中心,從永定門、前門、 天安門、午門、神武門、景山到地安門、鐘樓、鼓樓和安定門,組成了一條中軸線。南北平行的大街同東西向的胡同縱橫交錯,分列在中軸線兩側。
生活中,“對稱”元素到處可見。有些是人為的,如:藝術作品;但有些卻是自然界本身存在著的,比如:我們人類本身就是一個對稱體。寫作,也應如此——追求對稱的美感。那么怎樣才是語言的對稱呢?它是指語言的排列、組合具有一一對應的關系,通常由兩部分組成:出句和應句。
最好的朋友是那種不喜歡多說,能與你默默相對而又息息相通的人。——高爾基
所謂人生,是一刻也不停地變化著的,就是肉體生命的衰弱和靈魂生命的強大、擴大?!蟹颉ね袪査固?/p>
我們從中國古典文化作品中開始欣賞吧。
組例一
1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選自《關雎》)
2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選自《桃夭》)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其中的對稱可見一斑。
組例二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選自《道德經》)
2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選自《孟子》)
孔子、孟子和莊子的文章,處處可見對稱。組句1簡短,包含三個對稱句。組句2中“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薄拔从腥识z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均為對稱句。
組例三
1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臺聳翠,上出重霄;飛閣翔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軸。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選自王勃《滕王閣序》)
2
從軍行
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當句對”是初唐四杰之王勃寫作的一大特點。其作品流傳千古的句子有很多。其中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可謂千古絕唱。他不僅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如身臨其境的美圖,而且句式上下句相對,在一句中自成對偶:如“落霞”對“孤鶩”,“秋水”對“長天”。“初唐四杰”的從軍、出塞作慷慨雄壯,表現了知識分子的壯志豪情,對盛唐邊塞詩的高度繁榮和成熟有一定影響。楊炯的從軍行,是其代表作之一。第二聯(lián)詞采壯麗,對偶精整,將反侵略的軍事行動寫得聲勢逼人。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對稱是語言美的基本形式。對稱的詞語、句子組合在一起,自然就形成了華美的文章。
接著用詩詞來印證一下:
組例四
1
遺愛寺
白居易
弄石臨溪坐,尋花繞寺行。
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
2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詩中“左牽黃”和“右擎蒼”、“錦帽”和“貂裘”“親射虎”和“看孫郎”分別對稱。
組例五
1去年孟東野往,吾書與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fā)蒼蒼,而齒牙動搖。念諸父與諸兄,皆康強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妝不肯來,恐旦暮死,而汝抱無涯之戚也。
(選自韓愈《祭十二郎文》)
2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韓文,可謂絕妙!句子本身還能分解出四字句對稱,如:去年/孟東野往,吾書與汝/曰。范文,一段寫陰雨天氣及郁悶心情,另一段寫景明天氣及喜洋洋心情,構成了兩個對稱段。
由此可見,古人對“四字句”是多情有獨鐘了。
組例六
1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
(選自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2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選自朱自清《春》)
魯迅文章,第一句用了四個對稱: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和紫紅的桑葚。第二句有三個對稱:長吟的鳴蟬、肥胖的黃蜂、輕捷的叫天子。朱自清作品,“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即是對稱,“剛睡醒”是出句,“張開眼”是應句,兩者用不同的語言表達了同一意思?!吧嚼蕽櫰饋砹?,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也是對稱句。
組例七
1畢業(yè)前,為了完成一幅理想的畢業(yè)創(chuàng)作,我到了一個叫大龍溪的村子去尋找題材……你沒聽說過這個地名吧?嗯,這是我們江南的一個小村子,大龍溪很美,村子靠著山,山腳有個大龍?zhí)?,龍?zhí)兜乃鞯酱迩俺闪藯l小溪,溪水碧清碧清的。
(選自葉文玲《心香》)
2江南,秋天當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天的顏色顯得淡,并且又時常多雨而少風;一個人夾在蘇州上海杭州,或廈門香港廣州的市民中間,混混沌沌地過去,只能感到一點點清涼,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tài),總看不飽,賞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種半醒半醉的狀態(tài),在領略秋的過程中,是不合適的。
(選自郁達夫《故都的秋》)
葉文中的語言非常優(yōu)美,出句句末和應句句首重疊對稱?!豆识嫉那铩分卸嗵幨褂脤ΨQ:不止一處出現重疊對稱(“得”字重疊對稱),另外,還有結構對稱、轉折對稱(多雨而少風)等。
從古至今,文人大家們一直沒有放棄追求文字的對稱美。我們也不再一一列舉了。如果感興趣,不妨自己抽點時間仔細挑選,細細品味一番。
考場上,合理、有效地弄機組對稱的語言,也不失是得高分的一個方法。
組例八
1寬容是一種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電風暴一時的肆虐,才有風和日麗;遼闊的大海容納了驚濤駭浪一時的猖獗,才有浩淼無垠;蒼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強食一時的規(guī)律,才有郁郁蔥蔥。泰山不辭杯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擇細流,方能成其大。寬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納百川的江河湖海。
(選自滿分作文《包容是陽光》)
但愿每次回憶,對生活都不感到負疚?!〈?/p>
情愿讓日子過得忙迫,也不要讓日子過得無聊。——羅曼·羅蘭
2年輕,代表永恒;年輕,吟唱出歡樂;年輕,充滿了憧憬,年輕的心,總在年輕的期待中,默默地劇烈著、狂執(zhí)著、奔跳著,那是一種執(zhí)著、一腔熱忱、一抹傷感、一份勇氣。
(選自滿分作文《年輕的心》)
3是的,也許你曾驚嘆夕陽的無限美麗,可是你卻永遠也抓不住她的倩影;也許你曾流連于曇花的嬌姿,可是你卻永遠也抓不住她的生命;也許你曾迷失于月光的朦朧之美,可是你卻永遠也抓不住她的光芒。生命是美麗的,生命是令人驚嘆的,生命是令人敬畏的。但,生命卻也終將逝去,徒留下一派繁華,一聲驚嘆,一句感慨。這也似乎在預示著我們終將行走在消逝中。
(選自滿分作文《感悟消逝》)
4沒有陽光,就沒有日子的溫馨;沒有雨露,就沒有五谷的豐登;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親情、友誼和愛情,那么世界將是一片孤獨的黑暗。正因為我遇見了雷鋒,世界變得如此明亮,我們不再擔心黑暗中碰得鼻青臉腫,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變成了雷鋒,那么人生的路將照得夜如白晝。
(選自滿分作文《學會感恩》)
5收集自己的眼淚,化作堅毅之帆;淌下自己的汗珠,化作勇敢之舵;采擷自己的思緒,化作機智之燈;拾起內心灑落的感激,化作前行的動力……
縱然江上風云變幻,守著自己的內心世界,不會孤獨;望著高高揚起的風帆,不會寂寞。……
(選自滿分作文《必須跨過這道坎》)
6理想。是第一層境界:“獨上高樓,望斷天涯略”?!?/p>
奮斗。是第二層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薄?/p>
收獲。是第三層境界:“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碑攰^斗之泉澆灌理想之田,秋天,便是收獲的季節(jié)。這一片金黃的麥田,折射出一段閃亮的人生之路。且不論這“麥田”是大是小,也不說這收獲是否等值付出,只要是收獲,便已是一種結果,成功了,便收獲鮮花與掌聲,失敗了,便收獲一段經驗幾多教訓,然后從頭再來。就像國學大師季羨林曾說:“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詩,你的成功與失敗都是那片片詩情,點點詩意?!笔斋@,是收獲理想,收獲奮斗,收獲一段詩意的人生。
(選自滿分作文《詩意地生活》)
考場上,稍加留心,通過對文字的簡短緊縮,抑或擴充,多用一些成語,“形對稱”、“音對稱”、“義對稱”多種形式并用,相信,閱卷老師會找到你作文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