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時候,祖父和父親閑時就喜歡教我們念一段順口溜:沉水下面三座廟,新廟了新廟,舊廟了舊廟,老廟了老廟。我和哥哥、姐姐總是念不到第三遍就舌頭打轉,然后在笑笑鬧鬧中銘記了一個已在祖祖輩輩心目中溢彩流芳的地名——沉水。
后來,聽更多的人神彩飛揚地說起沉水,眉飛色舞地贊嘆沉水,每每,眼前便浮現出夷江碧水如練,柔情環(huán)繞著青山良田,日夜吟唱的錦秀畫圖;浮現出豐姿綽約的船娘一手撐腰,一手搖漿,披一身晨暉的如夢倩影;浮現出老漁翁江邊獨釣,緩緩吞吐煙鍋里的裊裊心事,超然世外的悠然心境……沉水好啊!未去沉水,心已依依,夢已依依……
今年秋風送爽的一天,我與好友終于迫不及待地踏上沉水這方熱土,去領略早已在夢里邂逅千回的山水勝景。
眼前的沉水,比夢里更美。雖然只是新寧縣的一個村落,但抬眼望去,上至車頭村,下至滿竹坪,夷江如秀美村姑的一腔情思,七彎八拐,九曲回腸,清波蕩漾,緩緩東流,如詩如畫;沿江兩岸,山如斧削,巍然挺立,如男人不屈的腰板;近處山坡連綿的臍橙樹碩果累累,像一個個紅燈籠掛起山里人的希望;遠處片片碧綠的的翠竹隨風歌吟,吟唱著山里人的向往……而百十戶人家的座座農舍如顆顆珍珠,就那么自然地散落在這錦秀山水之中……
山奇水秀,山環(huán)水繞,山水生情,這就是沉水。難怪著名作家林家品先生游覽沉水時,留下了“這里比陽朔還美”的千古慨嘆!
沉水的山水美,沉水的傳說也很美。很久以前,天生異相且得異人傳授的伍公,是朝廷剛正不阿的重臣,遭奸相弄權排擠而厭倦官場生涯。在與奸相斗智斗勇得勝之后,他辭職回鄉(xiāng),途經此處,沉醉于美麗的山光水色而定居在此。變成草民的伍公繼續(xù)在民間除暴安良,濟弱扶貧,生是善人死成靈佛,百姓對伍公感恩戴德,金塑其像,建祠供奉,善良百姓祈求有求必應。一次,當地發(fā)大水,西岸舊祠成了水湖,而伍公佛像卻出現在東岸。重建的祠廟里,伍公享受著百姓的祭奉,護佑一方生靈,沉水由此而得名。
像此類的勝跡和傳說,還有很多:黃龍柳山中的彭公祠、烏鹿廟、銅鼓寨是佛文化遺產;峰佳山、黃龍古街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據考證,陳毅元帥的祖籍就在黃龍的峰佳山。一處名勝有一段傳說,一處古跡有一個故事……
我將來要當一名麥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塊麥田里玩。幾千幾萬的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指?/p>
世上總有一顆心在期待、呼喚著另一顆心?!f提斯
我與朋友駕著敞篷的木船在那夢幻的河流上漂行,木船犁出一片雪白的浪花。兩邊田禾稻香,木瓦樓房,半匝籬笆,水鳥細吟,站在船頭,用眼睛閑閑地讀去,心就生出一種散淡的境界。
船行江中,突然從對岸傳來一個村姑優(yōu)美的歌聲:
口唱山歌把哥聽,
看哥知情不知情。
點燈還要雙燈草,
唱歌還要哥接音……
醉人的山歌,近處的鳥啼,遠處的溪流聲,還有那農家小院隱約飄來的犬吠,仿佛是一曲悠揚的田園交響曲。
水在景中偎,景在水中立。兩岸的風景和清澈的水勾曲相連,互為依存。望去像一幅絕妙的畫卷展開,呈現出一種心醉的柔媚和婉約。
沉水因景而美麗,景讓人浮想聯(lián)翩。
沉水因水而傳揚,水讓人流連忘返。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哪里?眉眼盈盈處”。宋人王觀這闕山水詞,用來描述沉水恰到好處。
一陣晚風吹來,驚醒了我迷蒙沉醉的夢。身在這悠遠柔媚的水鄉(xiāng)里,我很想下輩子變成一只小鳥,選一片竹林,或一處幽境,或一株河岸的柳樹,筑一個小小的鳥巢,就這么安詳地斂翅棲息在這里!
——【節(jié)選自《邵陽城市報》】
【簡要賞析】
本文是篇短小精美的寫景抒情散文。全文按照時空順序,移步換景,虛實結合,將眼前美景和想象、傳說結合在一起,比較完美地寫出了沉水之韻,作者無限向往之情。
【考點精練】
1聯(lián)系全文,列舉“沉水情韻”的表現。
2有人說:作為游記,前兩段似乎多余,你如何認為?
3作者引用伍公定居成佛的傳說,有何作用?
4探究:試從情與景的角度,剖析作者的寫作思路,談談本文如何有力表現文章中心的?
【參考答案】
1.溢彩流芳的地名,如詩如畫的錦繡山水,美麗的傳說名勝,醉人的村姑山歌。
2.不僅不多余,反而是作者獨具匠心之筆,通過少時念誦的順口溜和別人贊嘆引起的美好想象,強烈表達了對沉水美景的向往之情,收到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奇妙效果。
3.一方面,表現了沉水自然風光的美麗,百姓對除暴安良、濟弱扶貧美好社會的向往;另一方面,充實了文章的內容,增強了文章的神話色彩和文化品位,從而增強了散文的感染力。
4.答題要點:本文的中心在于通過對沉水所見所聞所感的描寫,表現了對沉水自然風光、淳樸民風、天人合一美景的贊美和留戀之情。為此,作者在記游以前,先寫沉水地名的傳奇色彩,他人的極力贊美,自己的美好想象等虛景,表達“未去沉水,心已依依,夢已依依”的向往之情;接著,作者正面描寫所見的真實美景,記述了優(yōu)美的民間傳說,再正面描寫村姑優(yōu)美的情歌,由實到虛,由虛到實,虛實結合,多層次地寫出了沉水的自然美、傳說美和人情美,作者的喜愛、贊嘆之情深蘊其中;最后,作者通過自己渴望變成一只小鳥,筑巢棲息于此,直抒胸臆,充分表達了無限的熱愛、依戀之情,呼應開頭,有力地表現了文章的中心。
責任編輯 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