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伯特·維納(Norbert Wiener,1894-1964) 20世紀最著名數(shù)學家之一,從小就號稱“數(shù)學神童”。
維納是美國數(shù)學家,控制論的創(chuàng)始人。維納1894年11月26日生于密蘇里州的哥倫比亞,1964年3月18日卒于斯德哥爾摩。
維納的父親列奧·維納是語言學家,又有很高的數(shù)學天賦。他出生于俄國,智力早熟,13歲就會好幾種語言;他朝氣蓬勃,富于冒險精神,18歲那年單獨一個人漂洋過海,移居美國;他刻苦自學,憑借掌握40多種語言的才能,成為哈佛大學斯拉夫語教授。這位才氣橫溢、不畏艱難而又性情急躁的人決心要使兒子在學術上超人一等。
維納認為他父親是天生的學者,集德國人的思想、猶太人的智慧和美國人的精神于一身。從童年到青年,維納一直在他的熏陶下生活,并逐步成長為一個學者。
諾伯特·維納,從小就智力超常,3歲時就能讀寫,14歲時就大學畢業(yè)了。幾年后,他又通過了博士論文答辯,成為美國哈佛大學的科學博士。
在博士學位的授予儀式上,執(zhí)行主席看到一臉稚氣的維納,頗為驚訝,于是就當面詢問他的年齡。維納不愧為數(shù)學神童,他的回答十分巧妙:“我今年歲數(shù)的立方是個四位數(shù),歲數(shù)的四次方是個六位數(shù),這兩個數(shù),剛好把十個數(shù)字0、1、2、3、4、5、6、7、8、9全都用上了,不重不漏。這意味著全體數(shù)字都向我俯首稱臣,預祝我將來在數(shù)學領域里干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yè)?!?/p>
維納此言一出,四座皆驚,大家都被他的這道妙題深深地吸引住了。整個會場上的人,都在議論他的年齡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不難解答,但是需要一點數(shù)字“靈感”。不難發(fā)現(xiàn),21的立方是四位數(shù),而22的立方已經(jīng)是五位數(shù)了,所以維納的年齡最多是21歲;同樣道理,18的四次方是六位數(shù),而17的四次方則是五位數(shù)了,所以維納的年齡至少是18歲。這樣,維納的年齡只可能是18、19、20、21這四個數(shù)中的一個。
剩下的工作就是一一篩選了。20的立方是8000,有3個重復數(shù)字0,不合題意。同理,19的四次方等于130321,21的四次方等于194481,都不合題意。最后只剩下一個18,是不是正確答案呢?驗算一下,18的立方等于5832,18的四次方等于104976,恰好不重不漏地用完了十個阿拉伯數(shù)字,多么完美的組合!
這個年僅18歲的少年博士,后來果然成就了一番大事業(yè):他成為信息論的前驅和控制論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