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如煙海的古詩詞中,有那么一朵浪花,沒有世態(tài)的炎涼,沒有心中的憂憤,沒有世間的爭斗,它是那樣的清新活潑,那樣的令人陶醉,字里行間滲透著和諧與美好——它就是古詩中天真爛漫的童趣詩。
描寫童趣最著名的詩句當數李白的《長干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北憩F幼男幼女一起嬉戲、天真無邪的場景,讓讀者一下子聯想到自己小時候過家家等游戲情景,也由此誕生了沿用千年的兩個成語,即“青梅竹馬”和“兩小無猜”,使人體會那種最真摯、最純凈的美好情感。
南宋豪放派詞人辛棄疾,以寫愛國詩詞最為專長,但他那首著名的《清平樂·村居》,卻屬于農村田園風格,其中描寫兒童的詞句,廖廖數字,童真便躍然紙上:“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贝髢汉投?,都在忙活著,小兒橫臥在溪頭草叢,剝著剛剛采下的蓮蓬。讀罷這句,一個頑皮淘氣的孩童,就會浮現腦中。
童趣詩寫得最為著名的,當屬南宋詩人楊萬里了。他多以兒童日常生活的瞬間為切入點,描繪出一幅幅浸潤著童趣美的畫面?!盎h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边@首詩,真是一幅活潑明朗、意趣天然的水墨畫?!叭臻L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午睡之后,窗前的孩子們在柳樹下嬉鬧玩樂,讓生活多了一份樂趣和生機?!爸勺咏鹋杳摃员?,彩絲穿取當銀錚。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瓈碎地聲?!倍?,調皮的頑童將一塊冰穿上彩線,當鑼敲打,聲音清越嘹亮,于是頑童越發(fā)用力,忽然冰塊被敲碎,散落在地。這份稚氣的樂趣和余景的玩味,讓我們忘記了背景中冬季的嚴寒和冰冷。
劉克莊的詩作《鳥石山》,也是描寫兒童的:“兒童逃學頻來此,一一重尋盡有蹤。因漉戲魚群下水,緣敲響石斗登峰?!焙⒆觽兊目駝艃?、野勁兒、瘋勁兒,在這首詩里得到淋漓盡致的表現。
詩人范成大在組詩《四時田園雜興》中寫道:“雨后山家起較遲,天窗曉色半熹微。老翁欹枕聽鶯囀,童子開門放燕飛。”詩人把兒童向往明媚春光的歡躍情態(tài)寫得活靈活現。
兒時,都做過偷瓜摸棗的事兒,按常理,大多數孩子都會挨大人的責罵,可是在白居易眼中,偷蓮的孩子卻是這樣的:“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全詩沒有批評和責怪,只有溫馨的描繪,活潑可愛、天真無邪的小娃,趁大人不注意的時候,偷采白蓮,回來時卻不知隱藏自己的蹤跡,浮萍中竟有一條道在船尾閃現。這真是一幅充滿童趣的畫面。
鄉(xiāng)村兒童在玩耍之余還要為父母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最普遍的是放牛,牧童在很多詩歌中都有描述。例如杜牧的《清明》“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陸游的《初冬》“鉏犁滿野及冬耕,時聽兒童叱犢聲”;黃庭堅的《牧童詩》“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等等都是。除了放牛還有其他勞動場景,例如楊萬里的《梅熟小雨》“留許枝間慰愁恨,兒童抵死打黃梅”;楊萬里的《插秧歌》“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陸游的《野步》“婦女窺籬看,兒童拾穗歌”;陸游“如今老病茅檐底,臥聽兒童嚇雀聲”;梅堯臣“鵝鴨出欄去,兒童臨水驅”;更有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這些詩詞,用傳神的筆墨,繪出了孩子們一幕幕有趣的生活情景,鄉(xiāng)土氣息濃厚,讀來朗朗上口。不管是游戲還是勞動,從中都可以看到童心可掬,童趣盎然,讓人們體會到他們的純真與好奇,以及充滿奇思妙想的獨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