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個從小就喜歡美術的孩子,最大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名畫家。但高考的時候,他沒能考進藝術院校,而是進了一所工科院校,可他并沒有放棄當畫家的夢想,四年大學生活,他在學習之余努力學習美術,以期將來能成為畫家。
大學畢業(yè)那年,父親托關系在家鄉(xiāng)的縣城為他安排了一份工作,雖不是太好的單位,但保證生活還是沒問題的。他卻沒有聽從父親的安排,因為他自信用不了多久自己就能畫出名堂來。他打算用畫畫兒來養(yǎng)活自己,進而實現(xiàn)成為畫家的夢想。他留在省城,租了一間小房子,天天待在屋子里畫畫兒,畫好一批,就拿著到街上那些美術服務部去推銷。然而,因為沒有名氣,加上作品還很稚嫩,所以半個月下來,他一張也沒能推銷出去。后來,他把畫兒拿到夜市去賣,看的人挺多,但沒有人買,一周都沒開張。再后來,他又去街頭為行人畫像,擺了一天,只有一個女學生畫了一幅,給了他10元錢,但隨后的一個星期,就再也沒人找他畫了。他手頭的積蓄越來越少,眼看著就要沒錢吃飯了。
那天傍晚,他去郊外寫生,在一棵樹上發(fā)現(xiàn)了一個野果。他想把野果摘下來,便伸手去摘,可是就差一點點,他的手夠不到。一低頭,看到不遠處有一塊磚,就拾了過來,墊在腳下,再一伸手,很輕松地就把果子摘到手了。那一刻,他忽然想,這個掛在樹上的果子,不就像我的畫家夢嗎?夢想再美好,也得為它墊塊磚頭,才能得到它??!他開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認識到自己想用畫畫兒來養(yǎng)活自己的想法目前是不現(xiàn)實的,現(xiàn)在最應該解決的是生存問題,在生存有了保障的基礎上追求夢想,夢想才會有價值。
第二天,他就去人才市場找工作。轉了幾天,找到了一個庫管的工作,就是在一家公司的備品室做管理員,負責貨物的進出登記,每月1400元,足夠生活了。就這樣,他白天在單位上班,晚上回到家后,繼續(xù)練習畫畫兒,因為有了穩(wěn)定的收入,沒有了生存之憂,所以進步很快。半年后,一個朋友介紹他給雜志畫插圖,他畫了幾張,編輯認為可以,就用了他的作品,這樣,他每月就多了一份收入。以后的日子,他畫得越來越好,漸漸有了名氣,更多的報刊找他畫插圖,他的收入就更多了。一年后,他的一幅畫兒在一次大賽中得了三等獎,他也因而有了一定的名氣。這時,他再把畫兒拿出去給那些美術服務部,他們就很愉快地留下了。兩年以后,他畫畫兒的收入不但能養(yǎng)活自己,而且還有很多節(jié)余,他就辭職了,回家專職從事繪畫。
多年以后,他成了很有名氣的畫家。在接受采訪時,記者讓他談談成功的體會,他便講了那次在郊外摘果子的事,他說:“再遠大的理想,也要建立在現(xiàn)實的基礎上。我的成功沒有什么竅門,只是懂得了給自己的夢想墊一塊磚!”
(選自《京郊日報》)
比喻形象?搖?搖說理生動?搖?搖“給夢想墊一塊磚”,多么有力的一墊,多么誘人的希望,又是多么地鼓舞人心!這塊磚是什么呢?它就是現(xiàn)實生活!脫離現(xiàn)實生活追求夢想,那簡直是癡心妄想。作者的這個比喻生動形象,抓住了問題實質(zhì)。但作者并未僅僅依托于比喻來說理,主要是借助于一個激蕩心魂的故事來具體、生動地闡釋,從而讓讀者明白夢想須立足于現(xiàn)實的深刻道理。
切題自然?搖?搖主題明朗 本文不是一開篇就直奔主題,而是講述了一位大學生執(zhí)著追求畫家夢的曲折經(jīng)歷。為了實現(xiàn)這個夢想,他心無旁騖,連正式工作也拋棄了,結果在現(xiàn)實生活中處處碰壁,甚至連基本生活費也捉襟見肘了。轉機出現(xiàn)在墊一塊磚在腳下摘到野果之后,他幡然醒悟出生活保障是基礎的道理。文章就此自然切題,并展示了此后的可喜局面,在結尾順理成章歸結出一個明朗而深刻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