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議論文的知識講解中,很少有人提到論題,因為人們常常把論題和論點混為一談,甚至有的書上說,論題就是論點。其實,此二者是不能等同的。詞典上解釋說,論點是“議論中的明確觀點”,也就是作者的看法和主張。論題是“需要證明其真實性、可靠性的命題”,也就是還未得到證明的一個話題。
二者的區(qū)別主要是:
一、定義不同。論點是作者對所議論的問題所持的見解和主張,它是作者向讀者申明的一種看法,至少對作者來說,這個看法是正確的,如“謙虛使人進步”;而論題是有待于證明的命題,是指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論述的主要問題,它規(guī)定和限制了文章的論述范圍和重點,但它并不能表明作者對文章所論述問題的看法,它僅僅是議論的問題或?qū)ο?,不表明是否正確,如“說謙虛”。論題與論點在意義上有涵蓋與被涵蓋的關(guān)系。
二、要求不同。論點的提出要求正確、鮮明、有針對性,要符合客觀實際,符合科學真理。作者對所提出的論點贊成或是反對,不能含糊其辭,態(tài)度要鮮明;而論題的確立卻沒有作者的觀點或主張,它只是表明一個論述的問題,這個問題可以是某種片面的、錯誤的認識或現(xiàn)象。
三、形式不同。從標題上來看,論點的提出一般是一個較完整的表示愿望的祈使句,如“要正確處理人民內(nèi)部矛盾”;而論題的出現(xiàn)常常是一個短語,語氣比較平和,如“想和做”“談骨氣”。
四、位置不同。論點的位置靈活,可以在標題、文首,也可以在文中,還可以在文末;而論題的位置一般在標題或文首。
在一篇議論文中,論題可以用來充當標題,也可以放在文章開頭表明作者要議論的問題,以引起讀者的注意。但標題只表明論題,作者一般要在文章開頭或其他地方更明確、更具體地來點明自己的觀點,以體現(xiàn)自己的正確主張。
在一篇議論文中,論題只用來約束作者議論的范圍,如“談骨氣”,所有論述都應與“骨氣”有關(guān),如果去談“勤勞”,就超出論題的范圍了,就是走題。
針對同一個論題,不同的人可以提出不同論點。如“想和做”這一論題,有的人主張“要先想后做”,有的人主張“要在做完后好好總結(jié)”,而有的人則主張“想和做要互相結(jié)合”。由此可見,同一個論題可以生發(fā)出許多論點。
■
一
笑是最流動、最迅速的表情,從眼睛里泛到口角邊。東方朔《神異經(jīng)·東荒經(jīng)》載東王公投壺不中,“天為之笑”,張華注說天笑即是閃電,真是絕頂聰明的想象。據(jù)荷蘭夫人的《追憶錄》,薛德尼斯密史也曾說:“電光是天的詼諧?!毙Φ拇_可以說是人面上的電光,眼睛忽然增添了明亮,唇吻間閃爍著牙齒的光芒。我們不能扣留住閃電來代替高懸普照的太陽和月亮,所以我們也不能把笑變?yōu)橐粋€固定的、集體的表情。經(jīng)提倡而產(chǎn)生的幽默,一定是矯揉造作的幽默。這種機械化的笑容,只像骷髏的露齒,算不得活人靈動的姿態(tài)。柏格森《笑論》說,一切可笑都起于靈活的事物變成呆板,生動的舉止化作機械式。所以,復出單調(diào)的言動,無不惹笑,像口吃,像口頭習慣語,像小孩子的有意模仿大人。老頭子常比少年人可笑,就因為老頭子不如少年人靈變活動,只是一串僵化的習慣。
(選自錢鐘書《說笑》)
■
選段文字扣住論題“說笑”,論述了有關(guān)笑的多個內(nèi)容:開頭一句作者肯定了笑是一種特殊的表情,接著引用了東方朔和荷蘭夫人的話,從正面說明了笑具有閃電一樣的光芒。之后作者又從反面論述了那種僵化了的笑。文段內(nèi)容層層推進,話題始終不離“笑”。
二
作為普通人,如何讀經(jīng)典?我的經(jīng)驗是,無論《論語》還是《圣經(jīng)》,無論柏拉圖還是康德,不妨就當做閑書來讀。也就是說,閱讀的心態(tài)和方式都應該是輕松的。千萬不要端起做學問的架子,刻意求解。讀不懂不要硬讀,先讀那些讀得懂的、能夠引起自己興趣的著作和章節(jié)。這里有一個浸染和熏陶的過程,所謂人文修養(yǎng)就是這樣熏染出來的。在不實用而有趣這一點上,讀經(jīng)典的確很像是一種消遣。事實上,許多心智活潑的人正是把這當做最好的消遣的。能否從閱讀經(jīng)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極大愉悅,這差不多是對心智品質(zhì)的一種檢驗。不過,也請記住,經(jīng)典雖然屬于每一個人,但永遠不屬于大眾。讀經(jīng)典的輕松絕對不同于讀大眾時尚讀物的那種輕松。每一個人只能作為有靈魂的個人,而不是作為無個性的大眾,才能走到經(jīng)典中去。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閱讀經(jīng)典這種美妙的消遣,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距離一切大眾娛樂性質(zhì)的消遣非常遙遠。
(選自周國平《輕松讀經(jīng)典》)
■
選段開頭作者便提出一個設(shè)問——作為普通人,如何閱讀經(jīng)典?表明了本段的論題,也確定了全段的論述范圍。緊接著,作者說出了自己的讀書經(jīng)驗,亮出了自己的觀點:要以輕松的心態(tài)閱讀經(jīng)典。作者經(jīng)過一番論證之后,又向讀者表明,“讀經(jīng)典的輕松絕不同于讀大眾時尚讀物的那種輕松”,對如何讀經(jīng)典的論題作了更精確的闡釋。
三
打鐵先得本身硬,藐視,也得有點資本才行,要“目空天下士”,自己就得才高八斗,學富五車;要藐視天下英雄如無物,自己就得是那頂天立地的真英雄;要藐視那些蠅營狗茍之輩,自己就得是冰清玉潔的真君子。而且,要藐視點什么,不論對人還是對物,可能會讓自己吃點虧,受點冷落,“進步”比別人慢點,“收益”比別人少點,“名氣”比別人小點,但卻能使我們抬頭挺胸昂然平視,上不愧天,下不愧地,活得堂堂正正,坦坦蕩蕩。
果真如此,那就會無所畏懼,不佞鬼神,哪怕你是世界首富,只要來路不正,沾腥帶污,我就敢藐視你!
(選自陳魯民《人總得藐視點什么》)
■
“人總得藐視點什么”,從論述范圍上看,這是個論題;從作者主張上看,又是個論點。針對全文標題,作者先論述為什么要藐視點什么,后論述怎樣做到藐視。本段只論述了怎樣藐視:一要有點資本;二要吃點虧。做到了這些,你就有藐視的資本了。
四
諸位畢業(yè)同學:
你們現(xiàn)在要離開母校了,我沒有什么禮物送給你們,只好送你們一句話吧。
這一句話是:“不要拋棄學問。”以前的功課也許有一大部分是為了這張畢業(yè)文憑,不得已而做的。從今之后,你們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現(xiàn)在年富力強的時候,努力做一種專門學問。少年是一去不復返的,等到精力衰竭時,要做學問來不及了。即為吃飯計,學問絕不會辜負人的。吃飯而不求學問,三年五年之后,你們都要被后來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時再想做點學問來補救,恐怕已經(jīng)太晚了。
有人說:“出去做事之后,生活問題急需解決,哪有工夫去讀書?即使要做學問,既沒有圖書館,又沒有實驗室,哪能做學問?”
我要對你們說:凡是要等到有了圖書館才讀書的,有了圖書館也不肯讀書。凡是要等到有了實驗室才做研究的,有了實驗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決心要研究一個問題,自然會撙衣節(jié)食去買書,自然會想出法子來設(shè)置儀器。
至于時間,更不成問題。達爾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點鐘的工作。你們看他的成績!每天花一點鐘看十頁有用的書,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頁書,三十年可讀十一萬頁書。
諸位,十一萬頁書可以使你成一個學者了??墒?,每天看三種小報也得費你一點鐘的工夫;四圈麻將也得費你一點鐘的光陰??葱竽??還是打麻將呢?還是努力做一個學者呢?全靠你們自己的選擇!
易卜生說:“你的最大責任是把你這塊材料鑄造成器。”
學問便是鑄器的工具,拋棄了學問便是毀了你自己。
再會了!你們的母校眼睜睜地要看你們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選自胡適《畢業(yè)贈言》)
■
這篇演講言辭懇切,作者圍繞一個話題論述:不要拋棄學問。在校時讀書,是為了文憑,畢業(yè)后讀書,是為了自由研究。不要借口沒條件、沒時間,要成器,學問是個得力的工具。多么誠懇的話語,讀者不能不為之動容。
■
一、面對“苦與樂”這個話題,你能提出哪些明確、具體的觀點呢?請列舉。
示例:1.只有先吃得下苦,才會有后來的樂。2.苦和樂是相互交融的,苦中有樂,雖苦猶樂。3.人生不能過于苦自己,吃點苦,也要享點樂。
二、下面是《說勤》一文的寫作提綱,有一條是不符合“說勤”這一論題的,認真閱讀一下,想想是哪一條不符合,應當怎樣修改。
說勤(提綱)
1.讓勤奮傾注在學習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上。
2.勤練、勤記是學習中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勤觀察和勤動手在占有事實和掌握知識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3.牛頓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瓦特發(fā)明蒸汽機,他們都是從一些有價值的發(fā)問開始的。學習要從質(zhì)疑開始。
4.學習還必須注意總結(jié)和歸納,并在此基礎(chǔ)上有所發(fā)現(xiàn)和提高。如: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楨二十三年觀察總結(jié),寫出《物候?qū)W》。
5.勝利屬于勤奮學習者。
示例:第3條不符合論題,可改為:牛頓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瓦特發(fā)明蒸汽機,他們都是從一些有價值的發(fā)問開始的。闡說,勤思考中也包括勤發(fā)問。
三、以“談逆境”為論題,寫一個完整的段落,既表明自己的觀點,又有充足的依據(jù)。
示例:逆境,在一定的情況下,它可以磨煉人的意志,促人進步。司馬遷入獄受宮刑后,沒有悲觀,反倒更堅定了完成《史記》的志向;曹雪芹在家庭衰落后,沒有失望,而是頑強地寫出了不朽的名著《紅樓夢》;被譽為“鐳之母”的居里夫人在經(jīng)濟極其困難的境遇里,沒有抱怨,而是頑強奮斗,終于獲得了研究上的巨大成功,成為杰出的女科學家……正像一名舵手,在風平浪靜的湖水里是練不出高超的本領(lǐng)的,往往只有經(jīng)歷了狂風惡浪,才能練出一身絕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