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一種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當人類由一個細胞發(fā)育成胎兒的時候,最先發(fā)育的就是心臟。從心臟跳動的這一刻開始我們就與音樂產(chǎn)生了永久的聯(lián)系——節(jié)奏。音樂從這一刻開始也永遠伴隨著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的確與音樂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我們K歌,看電視,看電影,聽音樂會,看話劇……如果沒有音樂,我們的生活會黯然失色,如果沒有音樂,我們的世界變得如何?但是當我們再一次重申教育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的時候,音樂課程是否得到了相應的重視?既然音樂對于我們?nèi)绱酥匾??為什么在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普遍反映課難上?想活躍氣氛又怕課堂秩序會失控,要求他們認真學唱學生又不開口。明明唱的不錯的同學被老師點名站起來唱的時候也變得啞口無言。這到底是為什么呢?為什么我們喜歡音樂但是到了課堂上學生們的熱情就不高了呢?
我想這是很多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老師的共有問題,在此我想談談我的看法。
一、音樂啟蒙的不規(guī)范性
大家簡單的認為音樂課上的學習就是老師教大家一首歌,讓大家跟著老師唱,唱了幾遍之后大家學會了再齊唱。這就是上了一節(jié)音樂課了。很明顯這是很膚淺的認識。在音樂課上不是簡單教會學生唱一首歌就可以的。但是很多人就會有這樣錯誤的認識,這個問題在于我們音樂啟蒙教育的不規(guī)范性。
我們知道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在音樂課堂上簡單地教授學生們能夠很快的學會歌曲。但是在這樣單一的學唱并不能滿足于當代音樂教育的目標,我們知道新課程改革在知識創(chuàng)新這一模塊上加大了力度。你教一句,我唱一句這樣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滿足不了現(xiàn)在的教學要求了,不要說創(chuàng)新能力,就現(xiàn)在的初中生來說,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不會識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當我們的孩子一踏進校門乃至幼兒園的時候,他們最初接觸音樂課就是這樣的。你教一句,我學一句。沒有去認識拍號,沒有去學習音符,不明白時值,不懂得節(jié)奏。甚至不知道“1”“2”“3”是“哆”“唻”“咪”。我在想如果學生們能夠在最初的啟蒙課上學到正規(guī)的音樂知識并得到訓練,時至今日,他們不僅能跟唱,還能學唱,甚至能創(chuàng)新。然而正是這種學習的不規(guī)范性讓幾年后的音樂學習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對音樂課本上的樂譜沒有興趣,對歌曲沒有興趣,老師教的時候?qū)W生不愿意開口,得不到預期的回應老師教的沒有積極性,于是學生不愿意學,老師不愿意教。
二、音樂教學設(shè)備不完善,多方面的不重視
我知道很多地方的教學設(shè)施還很不完善,特別在農(nóng)村的學校設(shè)備還很落后。即使有些學校有多媒體教室,但是只能用在常規(guī)課程上,音樂課不能用。更有甚者只是把多媒體教室空放在那作為學校評比的硬性條件。這樣的資源浪費真是令人心痛。沒有多媒體教室,沒有鋼琴,甚至連一個電子琴都沒有,這就是當代音樂課堂教育的現(xiàn)狀。不得不說老師上的很辛苦,沒有教學工具,全是用嗓子。音樂原本是聽覺的藝術(shù),用再多的語言去詮釋音樂都是蒼白的,可想而知讓如此美妙的音樂變得這么沒有生氣,學生怎么能提上興趣呢?
有些重點學校由于一味追求升學率基本上是把音樂課扼殺在搖籃里,他們要求學生計算的能力,閱讀的能力,寫作的能力,卻忽視了學生也需要有感受美的能力,他們認為音樂課可有可無,于是關(guān)閉了學生聆聽美,聆聽世界的窗口。
為了走出這樣的困境,作為教師應該如何做呢?
(一)流行音樂進課堂
既然學生們?nèi)绱藷釔哿餍幸魳?,就讓我們一起“流行”起來,從他們最喜歡的入手投其所好。其實有很多的優(yōu)秀的流行音樂是能夠讓我們一起分享的。從不同的角度可以讓學生有全新的認識。臺灣著名的偶像團體SHE有一首歌叫做《不想長大》。這首歌中采用《莫扎特第40號交響曲》中最膾炙人口的主題當作副歌主旋律,大量的管弦樂編曲,讓整首歌從一開始就顯得氣勢磅礴,將古典音樂完美的加入了流行音樂曲風。學生們再次認識到這首歌曲,不僅僅會唱了,還能了解一下古典音樂,了解莫扎特,了解交響樂……這比直接讓他們學習古典音樂要有趣的多。
(二)器樂教學進課堂
書本上的器樂教學環(huán)節(jié)推薦教師采用口風琴或者豎琴,可能器樂教學相對比較困難,所以被很多老師忽略。而事實上學生對它卻有著濃厚的興趣。學生們熱衷于學習一種簡單的器樂,他們可以在器樂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操作性和和創(chuàng)造性,即使是一個小小的旋律片段,只要是學生們自己吹出來的就會興奮不已。所以我認為教師不應該完全刪除掉器樂教學部分,哪怕自己不精于器樂也應該在加強自己專業(yè)能力的同時學習一下器樂,甚至可以和學生一起學習。只要學生掌握了基本的音準和節(jié)奏,就可以通過聯(lián)系演奏簡單的曲子了。
(三)游戲方式進課堂
還記得我上過一堂音樂公開課,當時講到了節(jié)奏重音。怎么樣讓學生找到節(jié)奏重音并不難,困難的是如何讓學生始終保持對音樂的好奇和興趣。于是我從兒子的玩具中找到了一些簡單的打擊樂器,包括木魚﹑鑼﹑碰鈴,這些打擊樂器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都想把這些玩具拿到自己的手中看看玩玩,于是在他們理論上掌握了節(jié)奏重音后,我請幾名同學上講臺來做游戲,讓他們用正確的演奏姿勢合作敲打出書上的節(jié)奏重音,看看哪一組合作的又整齊又準確。這樣他們不僅能掌握節(jié)奏重音又能了解到這些打擊樂器,還能體會相互合作的樂趣,引申到學習其他的樂器,整堂課的學習氣氛和效果都很好。
最后我想說教學的方法千千萬萬,我們要做的就是怎么樣讓學生學的更好,盡管當下的教學環(huán)境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但是作為站在教學前線的我們也應該用盡各種辦法努力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學生一個平等的學習空間,重視學生的感受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因為音樂是有情感的,是創(chuàng)造無限希望的動力。
(作者單位:江西省景德鎮(zhèn)市第二十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