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突出地強調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確實,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不能靠簡單的告訴、反復的訓練及理性的規(guī)范,更多的應該是學生自己親身、反復地在語言實踐和運用中才能得以實現(xiàn)。
所以,語文學習應當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有效的語文學習必然伴隨著學習者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通過自身地感知、揣摩、分析、聯(lián)想、體會等心理活動來獲取知識。因此,培養(yǎng)學生高效預習習慣,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徑之一,也是語文教師追求高效課堂的關鍵。
那么,怎樣預習才是高效的?如何培養(yǎng)學生高效的預習習慣呢?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一談自己的點滴看法。
一、高效預習的三個步驟
1.自主預習
語文預習可能在學生接到新書的那個時候就開始了,但這是學生無目的的個人預習,是蜻蜓點水,效果甚微。學生的自主預習必須要有教師的指導,必須要由輪廓性預習向精雕性預習轉變。在教學過程中,我是這樣要求的。
(1)“圈”:在預習課文時邊讀課文,邊把生字用紅筆圈起來。讀完課文之后再看注解,沒有注解的再查字(詞)典,弄清字形、讀音、字義。最好有一個專用本,把這些生字記下來。這有助于理解課文,便于復習、記憶。長期積累,定會增加識字量,避免或減少寫錯字。
(2)“點”:預習課文時把文中某些表現(xiàn)力特別強的詞語,用著重號標在詞語的下面。例如,你認為哪個詞語用得準確,哪個詞語用得生動,要仔細揣摩、研究。每位作家在寫作時都字斟句酌,因此我們在預習課文時,對文中的詞語要用心琢磨,品味作者為什么用這個詞,如果換一個詞效果會是怎樣??舷驴喙Ψ蜃聊?,不僅能提高閱讀能力,還對寫作能力的提高大有幫助。
(3)“畫”:我們學的課文,多文質兼美。文中一定有突出表現(xiàn)中心思想、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句子,或說理精辟、描寫生動的句子,也就是說,一定有閃耀著思想文采光輝的句子。在預習課文時,把這些句子用曲線畫出來。經常練習,必定會提高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鑒賞能力,同時還會提高作文時遣詞造句的能力。
(4)“評”:評就是寫下對文章的理解和評價,是學生動腦、動口、動手進行積極思維的過程,這也是學生預習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同時也是教師了解學生自學情況的信息反饋階段。課前預習中的“評”可以引導學生在多次閱讀的基礎上不斷對文章的內容進行重新回顧和審視,加深對文章內涵的理解,也便于抒發(fā)情感。
(5)“摘”:即摘抄,就是把自己認為文中重要的優(yōu)美的詞語、句子或段落抄在活頁卡上,這是積累語言材料的一種重要方法。堅持摘抄,不但會豐富自己的詞匯庫,還會增強口頭或書面的表達能力。當然摘抄需要時間,需要下功夫,但為了提高能力,花些時間、下些功夫,還是值得的。
2.分組預習
分組預習應是當前語文教學中一個亟待加強的環(huán)節(jié)。許多語文教師重視的是學生的分組討論,認為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主體性活動,實行有效地合作交流。同時分組預習,學生分組討論,能夠讓學生個體在自主預習時遇到的疑難問題得以展現(xiàn)、交流和解決,是集體合作的交流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激發(fā)他們預習興趣的有效方法之一。
(1)在指導預習中如何分組?有的教師會把語文成績相當?shù)耐瑢W編為一組,這樣小組預習會進行得順暢些,但此做法可能導致小組之間預習效果的差異性加大,不利于整個班級的語文學習。我采用的是按座位分組法。小組里學生的語文成績參差不齊,可以起到優(yōu)等生幫帶學困生的作用。從長遠來看,這種分組法非常有利于整個班級語文學習的發(fā)展。
(2)小組如何預習?在課前或課中,安排小組展示交流環(huán)節(jié),各預習小組會積極推出發(fā)言人,或口頭回答預習結果,或把制作好的預習卡片用燈光展板來展示出來。小組預習的優(yōu)點還在于一種責任感。學生為了不讓自己所在小組在交流展示環(huán)節(jié)上輸給其他小組,會努力閱讀,精心準備,規(guī)范整理預習答案的。這種“小組預習責任感”不但從制度上保障了分組預習的效果,而且也保障了學生預習活動的積極參與。
3.全班預習
在進行了小組學習討論、交流展示之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已較為深入和全面,但也可能有些地方仍不夠透徹和精當,有些問題帶有普通難度,不是一個人或一個小組所能解決的,可能只有進行全班會診才會使問題得到解決。這樣可以較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為全班預習不僅體現(xiàn)出預習的整體性,也體現(xiàn)出高效預習的最高境界。
以自主預習、分組預習和全班預習相結合推進語文課堂教學,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語文的學習能力。
二、高效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
為了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高效預習習慣,語文教師應該主要做好三點:
1.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精神,激發(fā)其預習的興趣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說“一切美好贊語可以使他人多活兩個月”。人性最本質的愿望就是得到贊賞,而不希望受到批評、指責,學生更希望如此,更希望得到教師的贊揚和肯定。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是學生自己用心思考的問題,不管回答得對與否,教師都應該給予一定的肯定,特別是在預習中,他們在沒有得到教師的指導前,能夠獨立去思考、歸納、總結,說明他們已經動腦,盡力去做了,不論結果如何,我們要多注重過程,少看結果,哪怕只有一點點正確,教師都要給予肯定,多用些激勵語言。譬如“好”、“很好”、“很正確”、“有進步”、“進步快”等。用這些肯定的話語,能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他們對預習的興趣。但很多時候學生看待問題、分析問題是很直觀的,還要靠我們去引導,去挖掘他們的潛力,激發(fā)他們的興趣。著名教育學家贊可夫說得好:“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精神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求,這種教學法就能發(fā)揮高度有效的作用?!痹诮虒W中,我們應該多鼓勵學生在預習中去獨立思考,多給學生一份自信。
2.提倡學生質疑,培養(yǎng)自主探索精神
古人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庇幸蓡?,才有學習的內驅力。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啟發(fā)學生想象,鼓勵他們敢想、敢疑、敢問,重視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激勵學生自主探索地學習。如執(zhí)教《誰是最可愛的人》時,學生提問“馬玉祥為什么去冒險救朝鮮小孩?”“他們這樣做不覺得苦嗎?”、“文中排比句有什么作用?”、“第十五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這一系列問題,我都不急于解答,而是讓學生互相議論,自主探索解決。這種教學既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yǎng)了他們自主學習的習慣。
3.加強預習檢查,強化養(yǎng)成預習習慣
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來之不易,教師要反復培養(yǎng)訓練,加強預習效果的檢查,督促學生完成預習任務。教師檢查學生預習的方法很多,有教師參與式,指導教師參加其中一個小組的預習討論,并給予正確的引導;還有教師檢查式,教師可以抽查部分學生的預習記錄,對于重點預習的課文也可以檢查全班學生的預習記錄;再有小組匯報式,由每個學習小組的組長向教師匯報預習情況。最后是考查式,就是學完同一類知識以后,教師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選出一篇文章編排出考查題,在語文活動中讓學生分析答題,以考查學生的自學能力達到什么水平。既可以對預習情況摸底,還可以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提醒,發(fā)現(xiàn)優(yōu)點及時鼓勵,讓學生相互學習、促進和提高。
素質教育的核心思想就是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fā)學生的智慧潛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能力。高效預習正是實現(xiàn)此種思想的重要方式之一,高效預習不僅能讓學生學到知識,也能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課堂教學效率得以最大化的體現(xiàn),可以說是實現(xiàn)語文教學高效化最關鍵的一步。為適應新課標及規(guī)范辦學的方針,指導學生進行高效預習和培養(yǎng)學生形成高效預習的習慣已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 張中原、徐林祥 主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新編》,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年2月.
[2] 鄒尚智.《研究性學習指南》,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年7月.
(作者單位:江蘇省新沂市黑埠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