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課改在中國進行的如火如荼,素質(zhì)教育,有效教學在各大、中、小學得到了層層推進,越來越多的中國的教師、學生、甚至百姓在關(guān)注著中國教育界的一場根本性的革命。但是,理論的提出或許容易,關(guān)鍵還是要將所有的理論轉(zhuǎn)化為現(xiàn)實的操作,要從課堂上實實在在的改變?nèi)ンw現(xiàn)新課改的精神。所以,廣大的教師和學生是否愿意認識并接受是新課改的精髓。在這當中,筆者認為,既然教師的課堂是為了學生服務(wù)的,那么,區(qū)別于傳統(tǒng)觀念,新課改的主體應(yīng)該是在教室的學生們,他們需要怎樣的課堂?怎樣的課堂才會被他們最大程度地愉快地接受?這才是精髓中的精髓。所以,不要僅僅站在領(lǐng)導、教師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而是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深層次思考,總結(jié),這樣才能是有效的課改。
素質(zhì)教育早已提出,但對于我們英語教育來說,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面對現(xiàn)在的教育現(xiàn)狀,筆者認為我們必須重溫盧梭的一個著名論點:教育就是生長。如何幫助學生健康的生長,作為一個老師我們就要做到——有效教學。
利用假期的空閑,筆者和一些高三剛剛畢業(yè)的學生進行了認真的交流,傾聽了他們的思想,他們的要求,甚至他們的抱怨。所以,下面就有效教學這個話題我想從學生心理的角度談?wù)?,從學生本身出發(fā),找出有效教學的策略。
首先,教師們要讓學生明白學習的目的,學習的方向,知道他們想通過學習知識得到什么,改變什么。這個任務(wù)不僅僅是班主任的,它更是所有任課老師必須開設(shè)的必修課。而實際教學中,很多單科任課老師忽視了這一點。在我們一些任課老師看來,這些都是沒有必要的,想學的同學還是會認真學,不想學的同學說再多也沒有用。可正是因為我們忽視了這一點,沒有將充足的學習動力灌輸給學生們,才使我們的教學工作顯得如此艱難?!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有前進的方向才有前進的動力”,這些平時大家熟知的話,其道理還是很充分的。每一門學科都有它的閃光點,把它們的優(yōu)點、作用發(fā)掘出來并告訴學生,才能讓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蛇@些并不是說說就行,每一個老師都要從平時的一舉一動中表現(xiàn)出他們自己對于本學科的興趣,將本學科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寓教于樂,并以最高的熱情授課,這樣才會漸漸地感染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接下來比較重要的就是教學本身的問題,我們可以把它分為4個部分。即課上,課間,自修和考試的前后過程。以前總是從課堂教育來談如何有效教學,這一次換個角度,不是僅僅從教授基本知識的方面談這個話題,更想重點探討一下,如何從側(cè)面的指導中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zhì)量,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一、課堂高效教學
關(guān)于課堂教學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我覺得至少要堅持三個原則:時間的合理分配、教學與自學相得益彰、書內(nèi)與書外的主次關(guān)系。
就時間分配而言,每一個老師都應(yīng)該仔細思考。如果時間分配不合理會使學生無法抓住重點,出現(xiàn)上課走神的現(xiàn)象;有時還會讓老師不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教學任務(wù),從而造成拖課的現(xiàn)象,而學生在此時間段內(nèi)又無法全身心投入,最終形成惡性循環(huán),使教學質(zhì)量下降。由此可見合理分配時間的重要性。而時間分配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則:最重要的安排在上課5分鐘之后至下課5分鐘之前,不是很重要的安排在其余的時間,或穿插在重要的內(nèi)容中間。針對這一問題老師們可以通過提問題的形式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防止學生上課走神。但是提問題的時候不能只提一些選擇性的問題,因為這樣學生的思考空間會很小,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提問要有均勻性,不能反復提問一個同學,這樣會使其他學生的答題熱情下降,甚至出現(xiàn)會也不想回答的現(xiàn)象,從而使課堂教育不能順利進行下去。此外,面對課堂語言訓練很多老師都不知道應(yīng)該如何處理,一方面有的老師覺得這樣的課堂教育只會浪費時間,另一方面又有老師覺得這樣的教學方式很好,可以調(diào)動課堂氣氛,從而使教學質(zhì)量提高。其實本人覺得他們并沒有正確理解隨堂語言訓練課,更沒有真正上好語言訓練課。根據(jù)筆者的總結(jié),發(fā)現(xiàn)成敗的關(guān)鍵是過程與結(jié)果的真確處理。教師不僅要注重課堂教學的過程更要注重從過程中總結(jié)出結(jié)論,從而使整個課堂松緊有度,氣氛活躍,師生互動。雖然45分鐘的課堂時間很短,但教師不能太過吝嗇,要盡可能分出一點時間給學生自主學習。同時為了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教師也要做合理的安排和正確的指導。這樣做不僅僅是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是為了讓學生在自修和家中學習時更加靈活、更加有目的、更加有方向,使能力強的學生更加優(yōu)秀,中等和稍微落后的學生可以自補,從而不斷進步。最后就是關(guān)于書內(nèi)知識與課外知識的主次問題,只教授課內(nèi)知識學生們可能無法輕松應(yīng)對考試,尤其是那些選項科目對學生而言要求更高。但我們老師也不能本末倒置,誠如華羅庚所言:做學問首先就要扎扎實實地打好基礎(chǔ),這是個踏實的學問,連貫性和系統(tǒng)性都很強,前面的東西沒學好,后面的東西就上不去。前者是每門功課的基礎(chǔ),是最重要的課內(nèi)知識,只有建立在課內(nèi)知識基礎(chǔ)上的課外知識才是有立足點的。不管對老師來說還是對學生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課堂的45分鐘,只有最高效的把握好這個時間段才能使緊張的高中學習變得輕松一點。
二、課間正確引導
準確的來說,課間的時間很短,不僅是學生不能正確的把握,很多老師也不能很好的把握,更別說合理的指導學生利用這個時間段了。其實這個很簡單,但是由于個別任課老師不能合理把握課堂的45分鐘而占用了課間的10分鐘,使得這個簡單的課間安排無法進行下去。從而出現(xiàn)了這樣的現(xiàn)象:下一節(jié)課快上了,學生們才剛剛下課,可下一堂課的老師又來了,無奈只好飛奔進廁所又飛奔進教室,老師滿臉不高興,學生更是心跳加快,本來可以很快進入狀態(tài)的結(jié)果半天還沒進入狀態(tài),這樣一堂課下來,能學到什么呢?有時甚至會因為這個使得該堂課的老師拖課,又形成下一個慌亂的課堂。所以這一點能否合理而高效的進行下去完全取決于第一點的要求能否高效完成。明白了這兩者之間的關(guān)系,談?wù)n間的時間安排才有意義。首先學生要用幾分鐘回顧一下上一堂課的內(nèi)容,然后拿出下一堂課的書本,最后出教室放松一下。一般這時候已經(jīng)快上課了,那就什么都不想,平靜的走進教室,準備下一堂課的高效學習吧。很簡單的三部曲,也是必備的三部曲,可又能有幾人做到呢?原因之一已經(jīng)在上面說過了,可誰都知道這不是唯一的原因,但這個原因是個引子,是一切不可能的關(guān)鍵原因,筆者覺得此類做法真的值得很多老師考慮。
三、科學安排自主學習時間
本來自主學習時間是由學生們自己安排的,可僅僅從時間的分配上我們就可以看出它的分量。就筆者所在的學校而言,自修分成3部分——早讀,午自修,晚自習。但這三個部分各不相同,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先談?wù)勗缱x,筆者覺得這個很重要,尤其針對外語這們語言類科目。列夫·托爾斯泰言:“只有靠積極的思維得來,而不是憑記憶得來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知識?!奔词故窃缱x的背誦也要指導學生積極思考。其實晚自習和午自修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目的都是復習鞏固和預(yù)習。對于復習老師最好進行合理的安排,一般先是課堂知識的鞏固,然后才是課后練習,練習一定要有時間的限制,以硬性提高學生的解題速度和正確率。同時也不要把自修的時間安排的死死的,要有彈性,讓少量的時間給學生們自己復習思考,但最好到班指導,解答學生的疑難,提倡學生多問,但要告訴學生:多問,不急于問,先問自己,后問別人。千萬不能讓自己的學生養(yǎng)成依賴的心理。有很多教師不知道如何處理學生預(yù)習的時間,常常有三種情況:一種是根本不給學生預(yù)習的時間,不管是課堂上還是自修課都安排的死死的,學生沒有一點自主權(quán);另一種是毫無要求的讓學生自由預(yù)習:最后還有一種折中的方法——既給學生預(yù)習的時間有給學生安排好預(yù)習的范圍,這是最合理的安排,可是做到還有些難,因為畢竟高中的學習量大而時間還是那么多,所以這要求教師學會取舍,分清各學科的主次內(nèi)容。
四、關(guān)注測試之前的指導
無論是考前的指導還是考后的指導都要充分信任和鼓勵學生,類似“你能行”“你一定會成功的”“加油”這些話不應(yīng)該僅僅是學生鼓勵自己的話,更應(yīng)該是老師的口頭禪。教師應(yīng)該比學生更加明白學習的生命并不都意味著順暢與成功,困難與迷惑給學習的歷程布滿荊棘與溝壑。面對學生一時的困惑與迷茫應(yīng)該給學生送去祥和的寄語,讓他們?nèi)绱禾彀阍杏盍?。誠然學生需要成人對他們學習狀態(tài)的評價,但同樣需要教師們對他們的學習潛力的肯定。教師們有時似乎很吝惜這些表揚的言語,也許是害怕學生們自以為是,飄飄然,可是他們也忽視了這些話積極的一面。所以本人認為有效教學的前提就是讓自己的學生學會自我肯定,不要成天到晚懷疑自己,打擊自己,從而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負擔。有時候創(chuàng)造奇跡的不是巨人,而是一句普通的話語。只是一句鼓勵的話語就是給學生的一個免費而珍貴的禮物,讓學生們振作;讓學生們在成功時不驕傲,而是想著不斷超越;讓學生在失敗時不氣餒,而是想著如何總結(jié)失敗的經(jīng)驗,反敗為勝。正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沒有哪個學生會喜歡一個成天罵人的老師,他們更愿意認真聽一個喜歡鼓勵學生的老師講課,因為這樣會讓人覺得有干勁,學習時也會特別積極。這樣可能達到“無為而治”的最佳境界。此外,考前老師還應(yīng)該指導學生如何有效復習,有效復習也在有效教學的范疇中??记皶r間有限,復習要抓重點,這個重點包括:重要知識點,易錯點,自己不熟練的知識點……這些還需要教師在平時對學生進行提醒,使同學們時刻明白自己的弱點是什么,自己應(yīng)該在哪些知識點上下工夫。所謂日積月累,慢慢就會有進步的,所以學生要相信自己能學好,教師更應(yīng)該相信自己的學生可以成功的。這也是個心理戰(zhàn),只有在老師的科學帶領(lǐng)下才能取得勝利,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我覺得在有效教學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形成無數(shù)個良性循環(huán)。在這樣的循環(huán)中才能形成良好的風氣,贏得所有人的勝利。
用古人的一句話可以概括一下有效教學的主要思想——教無趣,必不樂教;學無趣,必不樂學。課程教學的有效性依賴于老師先進的教學思想和理念,依賴于老師對課程的理解,依賴于老師教學素養(yǎng)和智慧的提升。正如一位教育同行所說:沒有這些我們的教學肯定是教書乏招、創(chuàng)新乏力、育人乏術(shù)、生活乏味。我們老師還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實力,我們應(yīng)該明白最先進的教學思想和理念是從老師內(nèi)心生長出來的,其長勢取決于土壤的肥沃程度:老師的文化底蘊,學識修養(yǎng),性情修養(yǎng)。只有在老師和學生們的共同努力下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教學。
(作者單位:江蘇省栟茶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