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目前許多學生害怕寫作文,他們總覺得無話可說,無材料可寫,那么如何進行有效的作文教學,使學生端正態(tài)度,提高能力,從而取得理想的作文教學效果呢?下面就談談我在這方面的做法和感受。
一、培養(yǎng)學生興趣,努力全面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培養(yǎng)學生興趣首先要將作文教學內容融入學生的社會生活和生動有趣的活動之中,在寫作過程中使學生激發(fā)熱情、生發(fā)靈感、升華思想、陶冶情操。其次,要多形式、多角度、多層次地進行訓練,根據不同的文體,采用不同的形式,根據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分類指導,分層訓練,讓學生在不同的層面上學有所得,練有所進,從而提高作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另外,要打破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格局,力求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實現作文教學由封閉走向開放的突破。要充分尊重學生作文的自主權,鼓勵學生說自己的話,抒自己的情,寫自己獨特的見解。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有米可炊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這樣的話:“自己的文章就是多看、多練,此外,并無心得或方法?!睂W生之所以覺得無話可說,主要是平時缺乏細致的觀察。什么是觀察?所謂觀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遠“觀”近“察”,事事留心,時時注意,并養(yǎng)成一種習慣。當然,一開始的觀察肯定是膚淺的,不夠深入的,不夠細致的。教師可指導學生同時觀察一種事物,應按什么順序觀察,應抓住什么特點,每一類別都應有所示范。
三、重視積累,為作文教學打下堅實的寫作基礎
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習作教學目標的表達有這樣一句話:“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語句?!敝挥衅綍r注重了積累,才能做到厚積薄發(fā),那么,教師應該怎樣指導學生積累材料呢?葉圣陶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寫成什么文字?!彼裕處熓紫葢囵B(yǎng)學生積極探索的學習觀、活潑向上的人生觀,通過多種有效途徑陶冶學生的性情,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其次要讓學生堅持多看、多聽、多問、多想、多記,以豐富作文材料的積累,并及時將見聞和感受記下來或寫成文章。在課外閱讀中,讓學生及時了解新聞信息,體會文章的遣詞造句、謀篇布局、段落結構、寫作特點等,多多揣摩作者的情感、寫作目的……久而久之材料積累豐富了,便容易隨時有感而發(fā),一發(fā)而不可收。
四、重視口語交際課的訓練,為寫作打好基礎
我覺得,重視口語交際課的訓練是寫好作文的基礎。而且口語交際是基礎,作文是在此基礎上的提高,因此口語交際對作文有著不可替代的影響,口語交際為作文做了大量有益的準備,甚至直接影響作文練習。作文應該建立在生活的基礎上,而讓孩子們很好地再現這些生活經歷的方法就是口語交際。口語交際可讓孩子們在腦海中重現當時的情景,體會當時的心情,從而寫出有血有肉的作文。
五、善于利用課本資源進行習作指導
教材中的課文大多是古今中外文質兼美的名篇佳作,是學生進行模仿的極好素材,學生也常常會對某些文章的內容和寫作方法產生興趣。因此,在指導學生寫作之前,不要讓學生急于動筆,而要對該單元所學課文的內容和寫作方法、寫作技巧作一總結回顧,找出該單元的訓練重點,讓學生緊扣訓練重點來進行寫作。這樣,通過模仿指導,幫助學生將閱讀所得轉化為自己的表達方式,通過模仿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六、評改習作
評改習作也是整個習作過程的反饋提高階段。遵循語文學習的客觀規(guī)律,適應學生的認知特點,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從扶到放,教給學生自主批改、自主評價的本領。向學生指明應該修改的內容和修改的要求、方法,使學生既得到具體的指導,又得到實在的訓練。
首先是師生評議,以集體評改典型文章引路,具體指導如何評改作文,為學生自我評改、同桌互評、小組評議做好引導,強調“一作一得”,即抓住每次習作的訓練要求,一篇習作訓練一個重點項目。其次是學生自我評改。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修改意見,參照老師的示范評改,評價和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師巡視,對部分學生加以指導。再次是同桌互評。同桌之間互相提出修改意見,使每個人都學會評議作文、修改作文。評語的字數也由少到多逐步提高要求。最后讓學生談收獲,總結習作得失,做到以點帶面,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作文教學是一個艱巨而又復雜的過程,它需要我們教師努力付出與不斷創(chuàng)新。如果做到這些,相信學生的作文水平會有更大的提高,就不會出現老師難教學生難學的現象了,讓我們共同為這一目標而奮斗吧。
(作者單位 陜西省漢中市城固縣集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