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也在撒謊”
在執(zhí)教某版本六年級數(shù)學總復習時,不由得被教材中的一道題目“雷”住了。
從下面的車票和商品標識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畫橫線的部分哪些表示數(shù)量多少,哪些表示編碼?
題目的目的是讓學生從車票和商品標識中,獲取信息,弄清數(shù)量的多少與編碼的含義。但書中所提供的信息是虛假的,并發(fā)生明顯的錯誤。因為在筆者執(zhí)教時,有個學生家長打來電話質詢:“老師,這道題目是錯的吧,這個‘女襪廠’的信息怎么可能郵編是江蘇姜堰的,而電話號碼卻是興化的,這個廠是辦在哪個地方呢?”
面對學生家長的質詢,老師無語。筆者不由得想起數(shù)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當中的一段表述:“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內(nèi)容應當是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边@就是說教材所提供的信息就應該是真實的或者來源于生活的,即使是虛構的情景也應當是合情合理的,絕不能犯常識性錯誤。其實,教材中的兩處信息都是編者編造的,再如,火車票的信息:南京到上饒列車共2趟,只有K527次和2001次,不可能有1311次!為此,筆者又想起新課改實施之初,國內(nèi)不少專家對老教材進行了無情的批駁,認為老教材脫離生活實際,故意創(chuàng)設一些毫無實用價值的數(shù)學問題,而今,我們堂堂的國標本教材還出現(xiàn)這種子虛烏有的信息,不能不令人心酸。如此自相矛盾,是不是讓學生感到了“教材也在撒謊?”
二、“數(shù)學也能模棱兩可”
這是某版本六年數(shù)學12冊P120頁“旅游費用的預算”的教學內(nèi)容,其中有個問題就是:“他們準備了5000元錢,去時乘坐火車,返回時乘坐飛機。照上面的開支,他們還能剩余多少錢?”這個問題對學生來說難度很大,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方可完成。但在指導過程中,對于食宿費問題,學生們爭論不休,沒有一個定論。也不知教材是故意留下的一題多解,還是在編寫時沒有考慮周全,對于食宿費問題,學生們總是說不清楚,認為吃該從5日算到10日,因為來去路途中也要吃,住宿還應考慮5日晚到北京后的時間。也有學生有乘過飛機的經(jīng)歷,吃已經(jīng)包含在票價中了……對此學生莫衷一是!教師也說不準,教師教學用書上也沒有明確的表態(tài),最終只能不了了之。
再如,在執(zhí)教某版本六年數(shù)學12冊P34頁時,也是這種情況,不知教材是有意在此引導學生來一題多解,還是編者考慮不周全,學生對上述題目中第一個問題該計算哪些面無從下手,因為實際生活中蛋糕盒的上下兩個底面用什么材料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所以,教學中只能靠教師來強行規(guī)定。此處,學生會問:“如果考試時怎么辦?如果我在家做題目,老師不在身邊怎么辦?”反正留給學生的印象就是:“數(shù)學也能模棱兩可”。
三、“知識點太瑣碎”
在執(zhí)教該版本的小學數(shù)學教材幾年來,感覺就是知識點太瑣碎??赡苁墙滩南氚岩恍╇y度較大的知識點分散到各個學期來完成,通過分散教學使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變得豐富多彩,但這也造成了知識點的凌亂、瑣碎,造成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好。
如,四年級下冊教材,一共13個單元,每個單元之間都各不相連,每個知識點卻只安排了幾個課時,所以學生的學習好像是蜻蜓點水,一個知識點,學生才學了一兩節(jié)課,還沒理清頭緒又要進入下一個單元的學習了,這樣的設計,不少學生總是學到后面忘掉前面,缺乏鞏固性。另外,本套教材中還刪除了老教材中許多好的內(nèi)容,如,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數(shù)和最小公倍數(shù)、互質數(shù)等實用的知識點,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不少的麻煩。單元設計也是有點問題,尤其是計算教學,比如,分數(shù)的四則運算這一教材編排,只有假分數(shù),真分數(shù)的混合計算,沒有帶分數(shù)、小數(shù)的混合計算,而在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時候這些肯定會碰到的,沒有教學、練習學生是很難解決的。教材一味求新,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學生自己歸納”,事實上大部分小學生的歸納能力不如專家學者想象得那么好,導致實際教學中學生概念模糊,推理判斷能力明顯比以前差。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教材亦然。教材中出現(xiàn)一點瑕疵,本不足以大驚小怪,但教材中過于追求“新”理念,過于追求花哨的做法不得不令人警醒。
(作者單位:江蘇姜堰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