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的溝通,說只占了20%,而聽占80%,也就是說,一個好的傾聽者其實才是溝通中的真正主導(dǎo)者。
一日,助手跑來問我:“老師啊,剛才某女士大贊你講話舒服,你跟她講了什么有趣的內(nèi)容呀?”這里所說的某女士,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是個特別健談而且很容易陷入自我陶醉的人。她與人講話時,總能在半道上把話頭截斷,然后自己滔滔不絕地講下去,她可以從任何一個風(fēng)馬牛不相及的話題扯到自己近日來的生活瑣事,只要她一開口,其他人基本上插不了話。所以,助手的真正問題是:“老師,你是怎樣讓她能聽你講話的?”
“只有三句話?!蔽艺f,“‘哦,是嗎?’‘然后呢?’‘哇,太好了!’”
那位女士見了我,第一句是開場白:“哇,格桑老師,自從上次聽完你的課之后,我收獲很大!”之后就滔滔不絕地講起了她的故事。從她家兒子早餐桌上打翻了牛奶開始,一直講到晚上老公放的洗澡水太熱……根本不給我說話的機會——事實上我也不需要說任何話。于是,我一邊處理一些事情,一邊恰到好處地插入一句:“哦,是嗎?”在她停頓的時候,抬頭看看她,模仿她說話時的動作揚揚手,問:“然后呢?”然后她就連續(xù)講了半個多小時,終于聽見了句總結(jié):“啊,格桑老師,你看,我自從聽了你的課后,就不再像以前那樣了!”我松了口氣,點頭表示:“哇,太好了!”
在整個談話過程中,其實我一直在處理手頭的事情,甚至沒有記住她所說的內(nèi)容,結(jié)果她稱贊我講話舒服,事實上,我不過是用了個小小的心理學(xué)技巧——傾聽。
在溝通中,許多人喜歡一直講,有時甚至忘記了對方是否喜歡自己講的內(nèi)容,偶爾的停頓也是為了讓對方更好地傾聽自己下面所講的內(nèi)容,似乎覺得只有不斷地表達才叫溝通。其實心理學(xué)家發(fā)現(xiàn),一個好的溝通,說只占了20%,而聽占80%,也就是說,一個好的傾聽者其實才是溝通中的真正主導(dǎo)者。
這一點在心理咨詢中也適用。正如有人采訪一位著名的心理學(xué)家:“您給那么多人做咨詢,幫助那么多人擺脫了煩惱,請問您用的最多的技巧是什么?”心理學(xué)家回答說:“靜靜地聽我的來訪者講話?!痹S多走進咨詢室的來訪者,其實大都是有著心理困惑的正常人,咨詢師用恰當(dāng)?shù)姆绞阶鲆稽c語言的引導(dǎo),來訪者自己不斷地講述,在講述的過程中,來訪者就會找到解決的辦法。
喜歡講話的人都喜歡那些聽話的人,這句話幾乎“放之四海而皆準(zhǔn)”。在社交場合里,你也許需要很高明的談話技術(shù)才會受到歡迎,但一位文雅而細心聽人講話的人,總是很容易受到歡迎。更何況,傾聽在現(xiàn)代生活中其實是一個非常難能可貴的品質(zhì),套用一句很流行的話——“我們聊的不是天,是情緒,是感覺!”如果你身邊有一個朋友能夠很好地傾聽你說話,好好感謝他;如果你身邊有很多需要傾訴的朋友,試著去做一個好的傾聽者,忘記你“智慧的點評”,試著去支持他、認同他。當(dāng)然,你也可以把傾聽作為對伴侶的一個要求,畢竟人生漫漫,你有時候總得需要有個人在你身邊,只是聽著你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