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1年末,黑龍江省教育學院文科教育研培部政治、歷史、地理3科舉辦了黑龍江省首屆(文科)優(yōu)秀教研團隊的初中組整體展示活動。共有60多個教研團隊,300余名教師參加。此次活動的目的是,進一步深化我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展示教師團隊課改成果,有效提升教師團隊的專業(yè)素養(yǎng),促進學科教研組團隊建設的內(nèi)涵發(fā)展。參賽的60多個教研團隊主要圍繞有效校本研修主題,展示各自的教研團隊在自己的教研(備課)活動事例,展示校本研修、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等方面的做法與體會。下面以文字形式將省農(nóng)墾總局牡丹江分局政治教研團隊的研討過程呈現(xiàn)給大家。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過對生活的認識和在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币虼耍瑯嫿ㄉ罨乃计氛n堂,使學生在學習內(nèi)容與生活體驗間建立一種彼此密切的聯(lián)系,使教學內(nèi)容較快地納入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真正達到自我認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從而提高思品課的教學實效,不僅是思品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師所要追求的教學境界。
杜?。褐逃龑W家陶行知曾說過:“生活即教育?!苯逃挥型ㄟ^生活,才能產(chǎn)生真正的作用,并成為真正的教育。陶老的生活教育理論要求我們教師要努力使課堂融入更多的“多彩的生活”,即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都要以生活為中心,實現(xiàn)來源生活——活化教學——回歸生活。唯有如此,方能構建起高效的思品課堂。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首先就要進行教學前構思——備課體現(xiàn)生活化,預設展現(xiàn)生活化。就這一點,哪位教師先來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李世紅:我理解的備課體現(xiàn)生活化就是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資源,從學生生活中尋找課堂教學的素材,捕捉生活實際,進行精妙的加工整合,這是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氛圍的載體。如我在進行九年級《艱苦奮斗開拓創(chuàng)新》一課的教學時,針對目前有些學生不知道什么叫“粒粒皆辛苦”只知道吃穿要名牌,相互送禮要檔次,在學校食堂就餐,包子饅頭吃一半扔一半,飯菜吃兩口就倒掉的現(xiàn)象,我組織班里的攝影愛好者跟蹤拍攝學生每日就餐、生日宴請的情況,并拍下父母在夏日炎炎的農(nóng)田里揮汗如雨的勞動場景,課前將拍到的畫面進行一定的加工、整合,制成課件展示給學生。學生望著一片狼藉的飯桌,再看看辛勞的父母,倍感慚愧。我抓住這一教學契機組織討論:物質生活日益改善的今天,我們還要不要發(fā)揚艱苦奮斗的精神?我們又該如何去做?學生你一言我一語,討論氣氛熱烈。課后,我欣喜地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攀比現(xiàn)象明顯減少,學習上的競賽正積極展開。
黃愛琴:李老師在教學前構思中巧妙地挖掘加工整合教學資源,點燃學生思考的火花。我認為課前構思我們還不要忘記聯(lián)系學生家庭、學校、社會生活,做到聯(lián)系生活立體化的同時,教學預設展現(xiàn)生活化。我在講九年級《投身精神文明建設》一課時,設計了如下問題:調(diào)查857農(nóng)場文明建設的具體內(nèi)容有哪些?我們學校及我們自己家中還有哪些不文明的行為?這些不文明的行為存在的原因有哪些?想想解決問題的方法。857農(nóng)場因我而美麗,我能為農(nóng)場精神文明建設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過與農(nóng)場具體問題的結合,在學生調(diào)查反饋的基礎上進行教材內(nèi)容的學習,促進知識的遷移,達到了明理、啟思、慎行、悟德的目的。
杜俊:的確,課前構思中充分挖掘教材已有資源,對已有的資源作切合實際的適當?shù)募庸ふ现亟M,不僅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材的利用率,而且也為學生的知行融合搭起一座橋梁。但是,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的過程,課堂才是真正生活化教學的有效平臺。那么,審思我們的教學過程,各位教師在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注重課堂生成重現(xiàn)生活化這一問題又是如何把握的呢?
趙熙秋:我認為要想讓教學中洋溢生活的氣息,要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就要使課堂教學更接近現(xiàn)實生活,加強學生的感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激活思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例如:在講《兩代人對話》這一課時,我將這樣的社會現(xiàn)象推向課堂,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幫忙做家務,便試著拿獎金做“杠桿”來調(diào)動孩子們的積極性,一次兩次還靈驗,可以后就麻煩了,不給獎金就不干,給少了還不愿意干。家長們都抱怨:現(xiàn)在的孩子真不懂事。針對這樣的社會問題,我將思品課設計成一堂辯論課,孩子們觀點大體有3種。第一種認為主動承擔家務既可以體現(xiàn)孝敬父母,也可以培養(yǎng)與父母的感情,所以他們認為向父母索要獎金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第二種認為家長以獎金做“杠桿”來調(diào)動孩子們的積極性,有助于從小培養(yǎng)我們的理財觀,培養(yǎng)我們對勞動的興趣。第三種認為家長的獎勵不應該是物質的,而應以精神獎勵為主,比如可以陪孩子旅游等。這樣的精神獎勵比物質獎勵更為有效,我針對這3種情況,進行適時引導,讓他們真正明白這件事情沒有對與錯之分,不管有無獎懲我們都要積極主動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以實際行動為父母減輕負擔,用自己的勞動成就人生。可見超越課堂、走向生活、實現(xiàn)教學資源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才能體現(xiàn)教育的實用性。
陳立紅:趙老師采用辯論賽的方式啟迪學生的思維火花,調(diào)動其參與的積極性,在課堂上教師不是被動和灌輸知識,而是一種在教育者的指導下,讓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通過自己去體驗,去思考,去選擇,去行動,突顯教育效果。其實,結合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借助來源于學生生活、貼近學生生活的喜聞樂見的生活化的活動,如情境表演、辯論賽、社會調(diào)查、記者采訪、出謀劃策等形式更有助于將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抽象的理論具體化,還能讓學生發(fā)揮潛能、發(fā)展個性、實現(xiàn)自我價值。
杜?。横槍偛艃晌焕蠋煹淖龇?,我覺得生活化的課堂中,也不要忽略師生之間的平等與尊重,更不要忽略學生品德的提升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須要通過連續(xù)性、漸進性、系統(tǒng)性的教學行為才能達到教學效果。
黃愛琴:說到連續(xù)性、系統(tǒng)性的教學行為,我認為,一節(jié)課的課尾不能戛然而止,而應富有創(chuàng)意地向生活實踐中延伸。記得講《難報三春暉》一課時,為了讓學生了解父母的辛苦,我要求學生對自己的父母來一次問卷調(diào)查,但安排在課前還是在課后一直猶豫不決,我把想法發(fā)到網(wǎng)上和大家研討,最后很多同事都認為放在課后更能使學生切身感受父母的辛苦。
這份調(diào)查報告的內(nèi)容包括:
“爸爸媽媽每天早晨幾點起床?“起床后干了哪些活? ”“春天種地時爸爸媽媽幾點起床?”“爸爸媽媽在工作中遇到哪些困難?”“爸媽最大的煩惱是什么?”“爸爸媽媽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我們農(nóng)場的學生家長多數(shù)是種水田的,春育秧,夏灑藥,秋收割,冬打糧。特別是春天育秧,家長們大多早晨兩三點起床,每天晚上伸手不見五指才回家。學生在調(diào)查父母的工作情況后,體味了父母的辛苦與難處,課上匯報中他們深深反思自己的言行,避免了以往那種要面子的攀比心理,我進一步疏導教育,水到渠成地為布置下一步“用行動感動父母”的實踐作業(yè)奠定了情感基礎。
李世紅:黃老師在《難報三春暉》一課中恰當?shù)貙⒄n堂向生活實踐中延伸,讓我想起那句古語:“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因此,我認為大家在打造生活化課堂時,不要忽略了思品課的主旨體驗和實踐,不要忘記“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教學理念。
杜俊:李老師說的很有道理,我們構建 “生活化”課堂應該是 “感悟(創(chuàng)設情境)—體驗(合作探究)—明理(活動小結)—導行(拓展延伸)”的教學過程。特別是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導行,布置適當?shù)恼n外實踐活動,延伸課堂教學,形成輻射力,才能真正實現(xiàn)思品課的知行統(tǒng)一。
陳立紅:杜老師說“導行”,讓我想起我們在學習《承擔關愛社會的責任》一課后,我們團隊的同事們相互借鑒,我采取的方式是號召學生關注弱勢群體,借助“幫困結對”“賑災助學”等活動實施教育,通過“獻一份愛心”“做一日勞動”等體驗活動,將課堂教育滲透到社區(qū)、家庭,鼓勵學生們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把“愛心與責任”轉化為自覺行動,人人身體力行、有責任感、有愛心。在愛心結對活動中,學生們淳樸的同情心深深地打動著每一個人,有的把結對學生接到家里一起學習生活一段時間,有的送去學習用品和書籍,還有的甚至利用假期體驗生活,他們經(jīng)?;ネ〞?,切磋交流學習心得。在互幫互愛的交流中,學生的思想品質得到了提升,這比簡單的課堂教學更具實效性。
杜?。河捎跁r間關系,我們今天的教研論壇暫時告一段落,剛才大家研討中所談的各自的生活化思品課堂三思的做法與體會,需要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探究、豐富、完善。最后,請各位老師用精練的語言分享一下本次研討中你的收獲與感悟。
李世紅:構建生活化課堂應有3種境界:教學設備合理安排與使用的場境,師生交流的情境,營造民主和諧氛圍的心境。
趙喜秋:構建生活化課堂教學內(nèi)容應該體現(xiàn)“三適”即:適應課標,適度選材,適合教學目標。
黃愛琴:教學過程中的“三精”更能體現(xiàn)生活化課堂的有效性。即精心設計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對課堂動態(tài)生成的精當把握,精致教學中的剖解點拔,都會提升學習效果。
陳立紅:生活化課堂要我們教學效果追求“三度”:教師知識寬度,學生參與厚度, 師生交流中達到解放學生眼睛、雙手、頭腦、嘴巴、空間、時間的溫度。
杜?。骸皢柷牡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彼计飞罨虒W,指的是將教學活動置于現(xiàn)實的生活背景之中,植根于豐富的生活情境之中,激發(fā)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同時將教學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nèi)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它需要教師挖掘生動鮮活的生活素材,引入品德課堂并生成活動主題,注重實踐和拓展生活素材,煥發(fā)品德課堂的生活氣息和生命活力,讓課堂教學擁抱生活,回歸生活,實現(xiàn)品德教育的生活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思想品德課教學更生動、更有效,才能使課堂成為師生共度生命的情感場,我們的生命價值也將在伴隨學生成長、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過程中綻放光彩。
小結:此次團隊展示從教學前的構思——備課體現(xiàn)生活化,預設展現(xiàn)生活化;教學中的審思——實施體現(xiàn)生活化,生成重現(xiàn)生活化;教學后的反思——效果體現(xiàn)生活化,延伸再現(xiàn)生活化這3個方面出發(fā),闡述了生活化的思品課堂需要三思,以期達到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的針對性、主動性和實效性,促進師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E-mail:114153580@qq.com
編輯/岳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