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的紫金港校區(qū)很大,大得讓剛進來的孩子咋舌。
沒有校門,當然表面上看開放又親和,實際上麻煩也不少。就餐時間本來學生就夠擁擠了,還有很多普通市民擁進來。天氣好的時候不停地有旅游團,還有來野炊的人們。搞得西區(qū)草坪(傳說中的情人坡)一片狼藉。
紫金港承載了很多人的夢想。本科一、二年級的所有學生都在這里,也有很多人,會在這里待上四年,七年,甚至更久。從最初的青澀到后來的卓越,紫金港是最好的見證。
紫金港是充滿現(xiàn)代氣息的新校區(qū),基礎(chǔ)設(shè)施完善,環(huán)境優(yōu)美。也難怪有那么多人要來紫金港觀光。我們開玩笑,是不是浙大已經(jīng)是杭州的風景名勝區(qū)?
常常想,紫金港的孩子是幸福的。除了地處郊區(qū)。除了時不時出問題的網(wǎng)絡(luò),除了連綿的陰雨天氣,其他的,真的好得沒話說。
圖書館很美,外表上看,像一個玻璃建筑。坐在里面,總是生出幾分詩意來,陽光淡淡,窗明幾凈,慵懶的午后時光,最適合來看小說散文了。當然,理工科的孩子,課程負擔很重。畢竟技術(shù)之類的東西都是一步一個腳印出來的。而人文的孩子,總有那么一點幻想。那么一點浪漫。
最神秘的學院當屬醫(yī)學院。醫(yī)學院離我們很遠,有一次我一時興起走去醫(yī)學院,走了半個多鐘頭。我,們對醫(yī)學院充滿了好奇,老是想尸體啊解剖啊之類的事。人文的孩子總有幾分幼稚。想看又不敢看,纏著醫(yī)學院的學長學姐講故事,又聽到尸體什么的時候喊“stop”。
最讓我們羨慕的就數(shù)建工學院了,他們有一幢非常漂亮的大樓,叫做月牙樓,還有一幢嶄新的安中大樓,相當漂亮。我們老是說,是不是搞建筑特別賺錢啊,然后再感慨一句,咱人文真是窮哪。
浙大的老師,大多低調(diào),簡單樸素,為人親和,健步如飛,守時惜時。
戰(zhàn)亂年代,有大師學者“文軍西遷”,和平年代,我們的老師,默默守候。
如果說,成功的老師一定是學生喜愛的老師,那么,成功的浙大老師,一定是選課的時候所有學生搶著選的老師。
浙大學生所有的課都是學生自己選的。每年選課的時候,有些老師人氣高得嚇人。據(jù)說歷史系計翔翔老師的世界文明史,100多人的容量選的人能達到1000多。選上的興高采烈,沒選上的自嘲RP(人品)守恒。好老師的魅力可見一斑。
浙大學生稱呼老師(當然是教學的老師),50歲以下的是哥和姐,其他的都是爺爺,學校里似乎很少有年紀較長的女老師。
教微積分的蘇德礦老師特別受學生歡迎,每逢他上課,200多人的大教室全部坐滿。還有人坐在旁邊邊聽邊做筆記。學生們喜歡叫他礦哥,通常有學生在人人上改狀態(tài):我要去上自習,我不能對不起礦哥。
計翔翔是個很可愛的老頭兒,我們叫計爺爺。是歷史系的寶貝。老師的課特別好聽,講得認真,喜歡跟學生交流,還會用鼠標寫英文字。我曾去旁聽他的課,希臘神話講得那個叫有趣啊。
一般學生都不太喜歡恩政類的課,不過也有特別優(yōu)秀的老師。絕對讓人精神振奮。大一的時候,碰上一個很優(yōu)雅的女老師,早年畢業(yè)于華師大政治系。她講課有條理有思想,同學反響一直不錯。還有一門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老師是個胖乎乎的中年男人,相當愛笑。第一次課200多人的大教室座無虛席,還有好多學生在后面站著,特別壯觀。
我常常想起這些老師,他們大多在自己的專業(yè)領(lǐng)域成績斐然。卻異常地謙和。跟他們聊天,常常會豁然開朗。這個校園里,他們是簡單而美麗的存在。
在紫金港待上兩年,然后很多人都要離開。玉泉、西溪、華家池、之江,都是選擇,都無法選擇。
很多人會不習慣。比如會抱怨西溪很破爛,會覺得之江很荒僻。確實很難,讓我們在這么美好的紫金港待上兩年,然后讓我們?nèi)ツ切├闲^(qū),盡管歷史悠久人文氣息深厚科研精神永存,卻不能給我們?nèi)缱辖鸶垡粯拥挠崎e生活。
傳說,之江有鬼。那座紅色的鐘樓,是鬼屋。有一次無聊,去推那個門,然后問同去的學長:“真的有鬼嗎?”學長笑得很開心:“騙騙小孩的啊。這里多單調(diào),只能編故事來玩?!庇纱丝梢?,之江的同學們還是相當會調(diào)節(jié)的。他們都是法學院的學生,單調(diào)中也能生出些許幽默。
關(guān)于華家池,其實我很不熟,只知道是農(nóng)學院的孩子將來要去的地方,知道那里有很多試驗田,還知道,醫(yī)學院高年級的同學也在那里,因為離醫(yī)院很近。2010年秋天,農(nóng)學院正式回歸紫金港。華家池,成了醫(yī)學生唯一的入駐地。
玉泉當然好,老浙大的風骨猶存,頂尖的實驗室,美味的留學生食堂,校門口的報告樹,都是玉泉的標志。這是一個古老而年輕的校區(qū),從這里走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求是人。
2011級新生報到的時候,我提前入住西溪。相比紫金港的安逸,西溪很簡陋,條件艱苦。但是校區(qū)里的樹木,那份凝重和厚實,我們又豈能忽略?
無論是哪一個校區(qū),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求是人孜孜不倦的追求。
我已經(jīng)喜歡上,在校園里靜靜地看書、行走。這是我的大學,還在繼續(xù)。
這,或許也將成為你們的大學。
編輯/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