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圣經(jīng)·舊約》的“創(chuàng)世紀”一章中,講述了一個與前后文無多大關(guān)系、看似獨立的故事:那時,天下人的口音言語都是一樣。他們往東邊遷移的時候,在示拿地遇見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他們彼此商量說:“來吧,我們要做磚,把磚燒透了。”他們就拿磚當石頭,又拿石漆當灰泥。他們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耶和華降臨,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耶和華說:“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作這事來,以后他們所要做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我們下去,在那里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庇谑?,耶和華使他們從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們就停工不造他那城了。因為耶和華在那里變亂天下人的言語,使眾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別。
《舊約》是用希伯來文記載古猶太人歷史和信仰的文本,從上帝創(chuàng)造世界的傳說開始講起,一直到公元前432年左右分散在波斯各地的猶太人回歸耶路撒冷的歷史事件結(jié)束。其中,上帝造物造人、亞當夏娃被逐出伊甸園以及洪水故事等都成為了最經(jīng)典的母題,整整影響了西方文化兩千多年。令那些幾千年來待在故紙堆中闡釋經(jīng)典文本的古經(jīng)學家們沒有想到的是,“巴別塔”這個意向被現(xiàn)代人重新解讀之后所充滿的內(nèi)涵,反而在現(xiàn)代文化知識體系中大放異彩。美國學者費維爾曾說:“巴別塔是西方社會的一個文化征象。語言理論、哲學、政治學、倫理學,建筑革新、技術(shù)批評、帝國視域,抨擊都市化,后現(xiàn)代生活形象,種族分化和隔離的論爭,以及對人類傲慢的譴責,都訴諸巴別塔以獲得象征性支持和庇護。”
最著名的一篇闡釋文本,是法國哲學家德里達于1985年發(fā)表的《巴別塔》一文。德里達就從語言變亂這一話題開始說起,討論了語言翻譯的不可能,但是翻譯不可能的同時又是翻譯的不可或缺。德里達指出,“巴別”本身在希伯來語中就是“巴比倫”,因此巴別塔這一傳說暗指人類自亞當偷食禁果墮落之后,世俗之城巴比倫的第二次墮落。為了懲罰,上帝將“巴別”賦予了“變亂”的含義。語言本是上帝賜給人類的禮物,在這里,上帝是語言的本源,同時也是成了變亂的本源。
從文化發(fā)展的意義來說,語言的變亂也正是人類文化的一大進步。自此,巴別塔的倒塌導致了語言的分化,成了不同國家和民族文化發(fā)展的嚆矢。但是,數(shù)千年來,經(jīng)學家和歷史學家們對“巴別塔”的目光一直沒有抬到一個新的層次。一直到20世紀,隨著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交流的加強與加快,文化之間的差異與隨之而至的沖突研究成為了顯學。因為可以有效地闡釋現(xiàn)實與歷史,“巴別塔”的意義被人進一步開掘了,甚至也反映到大眾文化領(lǐng)域。最知名的是幾年前墨西哥裔的導演岡薩雷斯所拍攝的電影《通天塔》(又譯《巴別塔》),影片分四條線,講述了四個不同國家的四個不同家庭的故事,傳統(tǒng)而封閉的摩洛哥文化、繁華卻又情感冷漠的日本文化、帶有中心主義傾向的美國文化以及處于轉(zhuǎn)型痛苦期的墨西哥文化通過四個看似無關(guān)卻又在暗中緊密聯(lián)系的家庭折射出來,這里有異質(zhì)文化之間的沖突,也有同一文化間不同人群的沖突,矛盾叢生,誤解叢生。雖然片中有數(shù)種不同的語言,但仔細觀片后發(fā)現(xiàn)真正由語言差異引起交流不暢的矛盾卻是微乎其微的?!巴ㄌ焖睕]有明確所指,很明顯只是一個由經(jīng)典文本所生發(fā)出的隱喻,在這里,“通天塔”成了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尤其是文化與文化之間沖突與隔閡的象征。尤其是在“全球化”的當代,一把槍就可以將來自四個無論是地域差別、貧富差距、價值觀念都相’距甚遠的家庭連接起來,他們之間所產(chǎn)生的矛盾和誤解重重。而“巴別塔”的闡釋在當下的現(xiàn)實意義就更加深刻。
關(guān)于“巴別塔”,也有國內(nèi)學者做過一個有意思的比較。在貴州金沙一帶,有一個和巴別塔的故事很類似的傳說,洪水朝天后,天下只剩三兄弟和三妯娌,他們打算修建一座塔以躲避第二次洪水,結(jié)果被天上巡視的太白金星看見了,太白金星大吃一驚,生怕這些凡人把天庭戳破了,就隨手推倒了塔,誰知過了幾天,這幾個人又把塔建起來了,于是太白金星就給他們每個人喝了點神水,從此,這三對夫妻的口音就發(fā)生了變化,一家講漢話,一家講苗話,一家講彝話,互相之間無法理解,于是,再也沒法修建那座塔。于是,這個看似和巴別塔結(jié)構(gòu)很類似的故事被學者們挖掘出來,兩個故事的相同點或多或少反映了先民們心理機制和思維方式的類似,其不同點也可以解讀成東西方不同文化和宗教特征在神話中的反應。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變化,“巴別塔”的闡釋也許會往無窮無盡的方向發(fā)展,也有可能會銷聲匿跡,這也許都是數(shù)千年前那些《舊約》的記載者們從來沒有想到過的,文本“開放性”的特征本身也導致著不斷的“誤解”??梢赃@么說,“巴別塔”這個名詞也是一個誤解,一個代表著這個世界充滿誤解的誤解。
編輯 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