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1年6月開始,國家審計機關對于在位的領導班子進行審計,鑒于不同類型的領導干部所擔負經濟責任的不同,審計的內容也會不同。因此在對經濟責任審計進行研究時,在堅持經濟責任與真實公允協(xié)調的原則下,建立合理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文章主要針對地方政府部門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中的經濟責任的界定、方法體系等幾個問題進行探討,以期能對該類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研究有所貢獻。
關鍵詞:經濟責任;評價指標;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F239.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8937(2012)05-0029-02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以及經濟、政治的不斷改革進步,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則隨后逐步發(fā)展起來,它是審計領域出現(xiàn)的新任務和新課題。
經濟責任審計主要是由政府審計機關接受國家干部管理和監(jiān)督機關的提請或委托,對各級地方黨政機關領導干部和國有或國有控股企事業(yè)單位的法定代表人任職期間履行國家受托經濟責任過程中進行的監(jiān)督和履行結果進行的評價。
經濟責任審計用于檢查評價黨政機關領導干部和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主要負責人在其任職期間所管轄的范圍內的各項經濟資料的真實性、合法性、有效性。經濟責任審計對象不僅包括被審計單位的會計資料及其他資料,被審計單位的財產物資,被審計黨政領導干部組織經濟活動的行為,而且還涉及到國家財稅部門和其他政府部門的財務收支,金融機構的信貸收支,國有或國有控股企事業(yè)單位的財務收支,以及應當承擔責任的機構或企業(yè)或黨政機構的領導者。
1經濟責任審計的評價指標
政府部門會計核算是以收付實現(xiàn)制為基礎,領導干部在任期內的行為包括職務行為和非職務為,無論其職務行為還是非職務行為,都足以影響一個地區(qū)、一個部門一個單位、一個企業(yè)的決策和經濟活動的方向和性質。根據(jù)審計內容,把該指標體系中共分為四類指標:財政財務收支評價指標、資產管理與使用效率評價指標、干部管理績效評價指標、干部自身的合規(guī)性指標。
1.1財政財務收支評價指標
政府部門領導干部財政財務收支評價指標主要是從被審計的領導干部所管轄部門的財政財務收支的角度評價其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的指標組合??梢詮呢斦A算執(zhí)行情況和收入支出情況兩個角度進行評價。
①財政預算執(zhí)行情況。該類指標主要用來評價地方政府部門領導干部履行財政預算責任的情況。主要的控制指標:財政收入增長率、財政支出完成率、財政專項資金使用合規(guī)率等。主要考核政府部門領導干部財政收支責任的履行情況以及按規(guī)定使用財政專項資金及其財政法規(guī)的執(zhí)行情況。
②評價資金收入和支出情況。該類指標是為了評價政府部門領導干部財政財務責任履行情況而建立的。主要的控制指標:總收入增長率、總收入合規(guī)率、財政撥款占總收入比重、財政撥款占總支出比重、總支出合規(guī)率、財政資金撥付率、人員經費比率、收支結余率、負債增減率、招待費支出比率等。這些指標主要反映政府部門領導干部資金收支責任履行情況,并評價其在組織單位業(yè)務活動中保證財政財務合法性責任的履行效果以及經費支出的主要方向以及其累積節(jié)約、發(fā)展能力。
1.2資產管理與使用績效評價指標
在政府部門領導干部所進行的主要活動中,國有資產管理和使用過程中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資產合理有效使用、資產構建合法也是其對國家承擔的主要經濟責任。而地方政府部門領導干部資產管理與使用績效評價指標主要是從被審計的領導干部所管轄部門的公共資產的角度評價其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的指標組合。
①資產構建合法性、效益性情況。主要的控制指標:固定資產增減率、固定資產增減率、建設資金到位率、項目投資超概算比率、工程成本降低率、建設資金違規(guī)使用率、計劃投資完成率、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竣工投產率、工程合格品率、廢品工程率等。這些指標主要反映了被審計領導干部任職期內固定資產管理情況及被審計領導干部遵守國家財經法律的法紀觀念,反映建設單位的籌資能力和宏觀控制能力。
②資產使用績效情況。主要的控制指標:長期投資回報率、國有資產非常損失率、不良資產比率等,這些指標既可以用來考核被審計人員的領導責任,也可以用來考核被審計人自身的責任。
1.3管理績效評價指標
各級政府部門領導干部對其所在部門政府管理業(yè)務職能的充分發(fā)揮、事業(yè)的發(fā)展負責,其管理績效與該部門職能實現(xiàn)有直接關系。地方政府部門領導干部管理績效評價指標主要是從被審計的領導干部所管理部門的重大經濟事項決策情況、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和遵守情況等角度衡量干部管理業(yè)績,評價其經濟責任履行情況。
①重大經濟事項決策情況。重大經濟事項包括:執(zhí)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guī)和上級決策;企業(yè)改革、改制、改組;重要的招商引資;重大的基本建設投資及舉債等情況。該項經濟事項的決策會產生較嚴重的經濟后果,因此應給與足夠的關注,以保護和合理利用國有資產。主要的控制指標:重大經濟決策制定合規(guī)率、重大經濟決策引起的國有資產流失金額等,重大經濟決策引起的國有資產流失金額,該指標是指由于重大經濟事項決策制定失誤所引起的不良經濟后果,對這一指標進行分析研究是為了界定作為權利“一把手”的被審計領導干部對該問題應該承擔的責任,并從側面反映被審計領導干部的經濟管理能力。
②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和遵守情況。主要的控制指標: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完善等級、內部控制制度遵守率、上級交辦事完成率等,由于地方政府部門主要是履行相關政府職能,一定程度上說是對于上級交辦事項的完成情況。上級交辦事項的完成情況取決于被審計領導干部的重視程度、被審計領導干部的管理能力、部門現(xiàn)有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履行情況等因素。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完善等級,這是一個定性指標,在具體應用時分為五類:差、一般、較好、好、很好,根據(jù)部門相關內部控制文件,審計人員運用所掌握的內部控制知識,對其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
1.4干部人員個人廉潔情況評價指標
各級地方政府部門領導干部不僅要對其所管轄的部門政府管理業(yè)務職能的充分發(fā)揮、事業(yè)的發(fā)展負責,也要對其管轄部門出現(xiàn)的違法亂紀現(xiàn)象負責。
①干部決策的合規(guī)性。主要的控制指標:越權決策率、越權審批率等。該指標用于考核被審計人民主決策、科學決策、規(guī)范決策責任履行情況。對于大型項目的決策,應大量采用民主集體決策,可以有效的減少領導層舞弊現(xiàn)象的發(fā)生。
②個人收入合法情況。非法個人收入占全部個人收入的比率、“灰色收入”占全部個人收入比率、個人收入是職工平均收入的倍數(shù)、個人公務支出占全部公務支出的比率,經審計認定“灰色收入”金額是指被審計領導干部任職期間經審計部門認定的取得的個人收入中非個人貪污受賄的違規(guī)收入,這些指標用來考核被審計人廉政責任履行情況。
在本文所研究的評價指標體系中,除了包含一些定量指標外,還存在著一些模糊定性指標,且選取的指標為多層次、多維度,各指標的重要性不一,都從不同的側面、層次反映并影響了經濟責任審計評價,而對這些模糊定性指標的判斷,則需要憑借專家的個人知識、經驗來判斷與權衡,因此德爾菲法在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結語
經濟責任審計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由來己久的,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經濟責任審計是推進依法治國方略的有效手段,是從嚴治黨的基本要求,是加強領導干部監(jiān)督管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從源頭上防范和治理腐敗,是促進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舉措。本文提供的方法可以細致到領導干部的日常工作,為對領導干部的經濟審查提供更加公平、真實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中天恒會計師事務所.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案例分析[J].北
京中國,2008,(3).
[2] 陳波.經濟責任審計的若干基本理論問題[J].審計研究,
2005,(5).
[3] 河南省審計科研所.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科學化研究[J].審
計研究,2005,(5).
[4] 秦榮生.公共受托經濟責任理論與我國政府審計改革[J].
審計研究,2004,(6).
[5] 張瑾.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問題及對策[J].
人大研究,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