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嚴”背景下,學生在家學習時間增多,習題訓練也自然增多,尤其是到了高三。訓練量的加大必然會給學生帶來更多的問題和困惑。作為歷史教師,和其他學科的教師一樣肩負著完成課程目標的任務。而普通高中的歷史課程可以多視角、多層次、多類型、多形式地為學生學習歷史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它有助于學生個性的健康發(fā)展,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也有利于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和歷史教學評價的改進。所以學生的問題和困惑,我們必須積極面對并尋求對策。那么,如何解學生之難?我們認為解決的主要陣地就在試卷講評課上。
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沒有充分理解新課程理念、歷史課程目標和要求,所以無法將其靈活地應用于教學實際。這表現(xiàn)在教師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沒有進行有計劃的、規(guī)范的、科學的指導和要求,從而導致自主學習沒有成為全體學生的學習行為,合作學習也無法有效開展。同時,備課組對試卷講評課缺乏統(tǒng)一要求,沒有進行充分、細致、有效的集體備課,從而導致講評課的隨意性和班級的差異性。因此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陳舊的教學方法仍頑固地占據(jù)著教師的大腦和我們的課堂。
學生的問題其實就是教師的問題,是教師的問題導致了學生的問題。
試卷講評課的改革勢在必行,講評課要體現(xiàn)學生主體參與的教學思想,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講評課要體現(xiàn)教師主導地位的教學思想,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即在試卷講評課中要體現(xiàn)“雙主”思想——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那么,講評課的模式應該是怎樣的呢?筆者認為它應有如下兩個主要特點:首先要能體現(xiàn)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此外還得體現(xiàn)教師設計、點撥、指導、組織的教學流程——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經(jīng)過多次實踐,筆者覺得歷史講評課的具體模式可以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
試卷講評課教學案編寫模式
第×章試卷講評課……
課前自主學習(學案)
(要求編寫一個詳案)
(一)請學生自己將檢測試卷中的錯誤題列出,并自主訂正。(介紹制作錯題集及自我反思的作用)
(二)自主解答5~8題題目。
(編寫說明:力圖讓學生提前掌握一些基礎和部分中檔達標題,當然也要有一定的思考性)
課堂主體參與(教案)
(要求編寫一個詳案,包括學習目標、重點難點、學習內容)
一、展示統(tǒng)計結果,指出典型問題
在檢查學生是否完成了自主訂正的基礎上,投影出本試卷批改后的統(tǒng)計結果,包括每題的正確率、錯誤的主要類型,指出大家要重點思考和注意的問題。
(編寫說明:此內容在教案中不要編寫,因為是由學生的練習生成的)
二、小組討論質疑
學生分組研討各自的試卷訂正后仍然存在的問題,相互解決部分疑難問題,對于個性問題教師可直接幫助小組解決,對于共性問題則在全班研討,對于大家都爭論較大的問題教師要及時提醒學生停止爭論,到下一環(huán)節(jié)共同解決。
(編寫說明:此內容在教案中不要編寫,因為是課堂生成的)
三、師生合作研討
每個學習小組安排1個人,代表本組匯報本組交流過程中仍然不能解決的、有困惑的、新生成的問題,教師先請能夠解決的學生幫助解決。學生不能解決的,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思考問題的方法,并在課前根據(jù)學生試卷中的主要錯誤準備許多拓展題。
(編寫說明:多數(shù)內容應是課堂生成的,主要編寫一些拓展題)
四、典型問題講解
教師事先思考的、典型的、重要的問題即使在研討過程中學生并未提出,教師也要主動提出來并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解決,體現(xiàn)主動教的思想。
(編寫說明:在教案中注明一定要提出來講的典型問題)
五、總結提升
(編寫說明:教師要引導學生將本課的主要問題從思路和方法的高度進行思考、提煉、總結、升華)
【當堂訓練】(編寫說明:問題拓展訓練——教師精選本課典型問題的拓展題,讓學生當堂訓練)
【布置作業(yè)】(包括課后的自我檢測和自由發(fā)展)
【課后反思】
課后自我檢測(學案)
(編寫說明:設計一份達標鞏固練習,8~10題,要體現(xiàn)不同層次的要求,包括典型的、重點難點問題;在練習中安排1~2題前一階段所學的典型題目,起滾動強化的作用,題量約為A4紙1頁)
課后自由發(fā)展(學案)
(編寫說明:由于全校學生的層次、基礎、興趣有較大區(qū)別,為了讓此教學案適用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故設計此欄目。一方面,為了再提供一些各個層次的題目供不同學生進行自由選用;另一方面,教師將一些認為重要的學科思想、方法、拓展性素材介紹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學習,內容約為A4紙1頁)
當然,“教無止境”,沒有哪一種教學模式是最好的,是可以一成不變的,但教學工作就是沿著“無?!薄坝心!薄盁o模”→“有?!薄@樣的方向在發(fā)展,“無?!笔俏覀冏非蟮淖罡呔辰?,但“有?!备俏覀冏非蟮默F(xiàn)實目標。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就是在這種追求下不斷進步的,只有追求才有創(chuàng)新,只有創(chuàng)新才有發(fā)展。
(責任編輯 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