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啟蒙教育基礎學科的語文不僅是認識世界、學習文化知識的工具,同時又有著豐富的人文因素,它是觀照社會、觀照時代、觀照人生、觀照自我的窗口,對學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和社會責任感的形成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的重要性及其優(yōu)勢
職校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在當前更有其深遠的現(xiàn)實意義。“人之初,如玉璞。性與情,俱可塑”。正處在十六七歲年齡段的職校生,雖早已告別“人之初”的童年,但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期,他們的心理判斷能力還較弱。況且,當前中職生主要來自初中階段學習能力較差的群體,他們學習基礎薄弱,常常游離于學校和老師的關注外,在初中時,長期遭受同學的歧視,內(nèi)心極度自卑,心理問題多,容易走極端。這就需要每一位教師在教好書的同時,要積極利用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一個教書育人的良好氛圍。應有意地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在這一點上,語文教育較其他學科來說有著更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語文教材是情感傳播的載體,凝聚著人類情感的方方面面,也包容著眾多的情感觸角,提供了豐富的情感教育素材。這些情感素材在學科中很少是顯露的、直接的,往往借助于文學形式間接地表現(xiàn)出來。德育因素寄于描述的故事情節(jié)、刻畫的人物形象、揭示的客觀事實等具體的藝術性、形象性的文學內(nèi)容之中,使教學者通其情,達其理,這是中職其他課程所不能及的。
二、在作文教學中有意識地實施德育教育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朱自清論述過: “寫作是基本訓練, 是生活技術的訓練—— 說是做人的訓練也無不可?!边@說明作文教學不僅僅是傳授寫作知識, 培養(yǎng)寫作能力, 更要注重作文育人,教作文就是要教學生學會做人。所以, 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作文觀,自覺地把作文與做人結合起來,在作文中學會做人,在做人中提高寫作水平,這一過程中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人生觀,諸如愛祖國、愛人民、愛集體、遵紀守法。
三、利用語文教材中的德育內(nèi)容
職校語文教材中集結了很多文質(zhì)兼美的文學作品。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課文的特點,進行不同的德育滲透。如在講《項鏈》一課時,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教育。以課文為藍本,教師結合學生的心理實際,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金錢觀、人生觀,用瑪?shù)贍柕碌牟恍以庥鋈フJ清資本主義社會的實質(zhì);又要從瑪?shù)贍柕虑趧?、誠信的一面教育學生全面地看問題、分析問題;從作者莫泊桑將瑪?shù)贍柕碌谋瘎w結為偶然的局限的認識,指導學生去認識性格決定命運,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注重自己平時學習、生活上的點滴細節(jié)。
這些教育要比枯燥的德育灌輸更起效果。職校學生本來就已經(jīng)厭煩了老師、家長的說教,但談到《項鏈》等這些情節(jié)性較強的文章時,學生就會情不自禁地將注意力集中到課文上,從而得到藝術的熏陶、心靈的凈化。
四、在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當前的中職生為什么在初中時會被認為是“不受歡迎的人”,為什么會學習基礎薄弱,從根本上說還是自身的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方法不對,而現(xiàn)在到職業(yè)學校了,丟掉了原來的學習壓力,又該如何提高自己?筆者認為,除了努力提高自己的職業(yè)技能外,還必須提高自身的文學
素養(yǎng)。
當今社會,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在一部分人中日趨嚴重,一些學生深受這股歪風的影響,生活中“講吃”、“講穿”,有的學生甚至上酒店、下歌廳、泡網(wǎng)吧,閱讀一些空洞、虛幻的書籍,這些嚴重影響了他們的正常學習和身心健康。針對這一現(xiàn)象,教師一方面要利用課上時間引導學生閱讀優(yōu)秀文章,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的技巧;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列出讀書目錄,指導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閱讀一定量的名著,讓學生自己去感受作品主人公的一言一行。這一方法不僅可豐富語文課的內(nèi)容,而且可以使學生明確什么是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潛移默化地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職業(yè)教育真正成為成人教育。
中職學生是我國未成年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未來產(chǎn)業(yè)大軍的重要來源。正是基于這一點,國家加大了對職業(yè)學校的扶持力度。所以職教人更應該發(fā)揮自己的才智,形式多樣、卓有成效地展開德育工作。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做好這一工作,僅上述幾個方面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廣大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完善。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興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