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學校學生普遍存在基礎差、學習動力不足的現(xiàn)象。電子電路基礎是電子專業(yè)必學的課程,如何讓學生能完全接受電子電路基礎課的全部知識,為以后的專業(yè)知識打下良好基礎,是電子電路基礎教學需要探索和研究的問題,因此,我們必須在實際教學中開發(fā)、探索各種新的教學方式。
一、重視“緒論”學習,采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手段
“緒論”學習是學生接觸這門課知識的第一堂課,如何講好緒論,對以后的教學相當重要。教師具有創(chuàng)意的新課導入,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誘導他們積極思考,而且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一旦學生發(fā)生興趣,他們就會興致勃勃地學習這門課的知識。因此,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就成為“緒論”學習的首要任務。
循序漸進是指按照一定的順序,要求或步驟逐步深入或提高。學習要有一定的過程,按照一定的難度由淺入深,由簡入繁,學生才會有一定的時間去適應知識,逐步吸收知識。在電子電路基礎課程中,由于涉及到大量的復雜電路,分析起來也比較繁瑣。因此,比較適合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先根據(jù)要求分析最簡單的電路,然后在分析該電路的基礎上找出問題所在,啟發(fā)學生提出改進措施,最后修改電路,使電路逐步趨于完善,完成全部課程的講授。例如,三極管組成的放大電路中很重要的分壓式穩(wěn)定靜態(tài)工作點偏置電路。要是直接講,學生看到如此復雜的電路定會望而卻步。所以先從最簡單的阻容耦合式共射極基本放大電路講起,分析電路的各元器件的作用及原理,得出共射極電路存在靜態(tài)工作點不穩(wěn)定的缺點,從而提出改進得到分壓式穩(wěn)定靜態(tài)工作點偏置電路,進行分析。這樣一步一步,由淺入深,不但引導了學生的思考,又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二、要善于使用生動活潑的語言
教師運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它可以啟發(fā)誘導學生。專業(yè)課必須使用與專業(yè)理論相關的通俗語言和貼近生活的事例作為專業(yè)課教學的示例,將之上升到理論高度讓學生認識、理解,使其從中得到啟發(fā),產(chǎn)生聯(lián)想,既能使教學流暢、簡潔,又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激起學生的興趣。教師要正確地把握和靈活地運用教學語言,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維持課堂紀律,感染學生的聽課情緒,延長保持注意力時間會起到良好的作用。但是教師還要注意不能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要精心組織、認真篩選,避免使用與專業(yè)理論無任何聯(lián)系的事例,否則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三、注重實踐,理論聯(lián)系實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運用實驗去鞏固學生的知識,通過實驗可使得學生的學習熱情大大提高也可以利用活動課或課余時間,組織學生課外輔導,建立電子制作興趣小組,通過制作簡單電路,把課堂搬到電子實訓室,讓學生手腦并用,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加上動手練習,使知識更加直觀,容易理解,增加記憶。同時可以鼓勵學生從身邊的小電器維修入手,學會一些簡單的維修技巧,培養(yǎng)學生利用已學到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四、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教師應提倡學生先預習后聽課的習慣,在上課前通過自學把教材的重點、難點、疑點找出來,并且對學生的預習要檢查和評估預習效果。凡是能通過自學解決的問題,在課堂上就不需要重點講解。其次,教師應要求學生做好課堂筆記的習慣,做好筆記有利于學生接受和掌握新知識,做筆記的要求是要記教師講課的提綱、重點、難點、概念,記關鍵詞,難點問題應劃上著重號,以便課后集中力量去解決。再者,教師要求學生做好課后復習的習慣,通過“盡早”與“及時”的復習,防止遺忘是至關重要的。課后讓學生重溫講課內(nèi)容,整理筆記,以便對所學知識理解更深,掌握得更牢固。
五、教學手段的創(chuàng)新
在課堂上采用計算機多媒體、投影、自己動手等多種教學手段是一種嘗試,這樣可以改變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計算機輔助教學越來越多地被采用。多媒體教學還具有形象性、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直觀性、豐富性的特點。因此根據(jù)電子電路基礎教學內(nèi)容特點,利用計算機多媒體制作課件為教學服務,讓枯燥的內(nèi)容變得色彩繽紛,賦予動感,以調(diào)動學生各個感官的作用,用眼去看、用耳去聽,將視覺、聽覺等多個通道全都集中到課堂上。
總之,學生順利學好電子電路基礎課程,是一個教與學互動的過程,既要求我們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又要求我們有合適的教學方法。好的教學方法還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探索和總結(jié)。
(作者單位:鎮(zhèn)江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