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文字博大精深,是經(jīng)過五千年的文化傳承下來的,而文字是語言的提煉,語言擔負著為民族文化增加內(nèi)涵的重任,代表著民族風俗文化的特征。但語言是在各種方言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的,是各地方言的深度表達,顯現(xiàn)著地方風俗文化的特色。本文通過分析方言詞匯不同的比喻用法、方言詞語不同的意義表達,從這兩方面來探究方言詞匯和地方風俗文化的存在關系,它們是如何表現(xiàn)多樣性的。
關鍵字:方言詞匯 地方風俗文化 多樣性
語言與文化息息相關,兩者互為依托從而實現(xiàn)發(fā)展,任何的民族語言都擔負著為民族文化增加內(nèi)涵的重任。民族語言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民族風俗文化的特征,因此方言詞語與地方風俗文化之間也存在著顯而易見的關系。眾所周知,語言是在各種方言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的,而方言是社會文化與地方文化的結晶,顯現(xiàn)著地方風俗文化的特色,是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工具。因而,不同的語言或方言它所代表的地方風俗文化的特征也會有所區(qū)別。
一、方言詞語不同的比喻用法
在學習、研究方言時會發(fā)現(xiàn),同一詞語在不同的方言詞語中其用法也會發(fā)生變化。是什么造成了同一詞語有不同的比喻用法呢,主要還是因為地方的生活狀況和風俗文化不同有關。由于地方的生活狀況和風俗文化的不同,會造成人們對方言詞語的具體運用。在此,筆者將以水為例來說明如何看出同一詞語不同的比喻用法所代表的風俗文化,體會它們之間存在的隱性區(qū)別。水,是我們最熟悉的,因其獨特的形態(tài)常常被人們用來進行多方的比喻。用水比喻憂愁之多,“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用水比喻時間的流逝,“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同時,因地方風俗特點的不同,方言詞語的比喻用法也不盡相同,表現(xiàn)出特殊的韻味,在現(xiàn)代漢語方言中展現(xiàn)著鮮明的地方文化特色。
在香港,水是稀缺物,主要來源于東江水,雖然是有償交易可用水還是會受廣東省方面的束縛。所以,香港的水是財富的象征,與水有關的詞語大都也和金錢相掛鉤。如比喻有錢人就叫大水喉;經(jīng)濟拮據(jù)就稱水頭緊;“撲水”表示到處籌款;五行缺水就注定命窮;向別人拿錢稱為踱水;給人錢叫過水;渴水即表示現(xiàn)金不足急需金錢;鈔票多叫大疊水。20世紀上半葉,我國沿海地區(qū)用“咸(鹽)水妹”來稱呼那些專門接待洋人的妓女;在海上做生意就統(tǒng)稱為海水咸,這樣的方言使用更具有地理特色。在湖南,有魚米之鄉(xiāng)、水鄉(xiāng)澤國的美譽,是因為其氣候條件好、水資源豐富;同時那里還出現(xiàn)了許多和水有關的詞語和比喻用法,如:走后門,拉關系的被喻為走水路;作風不正派的男人被稱為水老信;水里水氣指不正派、庸俗下流。
因地域文化不同,水在不同地區(qū)代表著不同的喻義。在香港,因其水資源短缺,水是珍貴的觀念深入人心,所以有關水的比喻褒義居多;而在湖南,水多為患是他們的生活所感,因為對此有不好的印象,所以水的比喻大多是貶義的。同一詞語比喻的含義會有褒、貶之分,主要是地理氣候特點不同造成的,由此我們還可以看出人們對同一事物,存在著不同的心理反應,理解方面就會有很大的不同,風俗人情也躍然紙上,讓人更加的深有體會。方言詞語與地方風俗文化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方言詞語反映地方風俗文化,而地方風俗文化又會影響人們的用詞習慣。如此看來一個地方的風俗文化,還可以從詞語不同的比喻用法中尋找到依據(jù),為人們的研究有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二、方言詞語不同意義的表達
漢語,可以說是世界上內(nèi)涵較為豐富的語言之一,尤其是在方言上,每個地區(qū)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所以在不同地方,即使是對同一詞語的使用,它所表達的意義也會因地方的風俗文化不同而發(fā)生變化,這種現(xiàn)象在人們眼中都已經(jīng)是斯通見慣的事情了。但是,要想達到從方言詞語不同意義的表達現(xiàn)象中,看出地方風俗文化的差異性及產(chǎn)出此差異性的原因,這需要進行多方面的分析與研究。下面我們就對此通過具體詞語來進行舉例分析,探究它們之間存在著什么樣的聯(lián)系,又是通過哪些因素產(chǎn)生聯(lián)系的。
就單從“白話”來展開具體分析,對這詞的使用,在不同地區(qū)和不同時代它所表達出來的意義和用法有什么不同之處呢?如下分析可知,在北方“白話”一詞是作為動詞來使用的,所表達的意思是空談,閑扯。北京人喜歡嘮嗑,他們經(jīng)常會冒一句“瞎白話什么呢?這里的白話就是動詞的用法,在東北話中“那小子臭白話一個頂倆,動真的啥也不是”,其用法做動詞。在北方話里“白話”讀輕聲,在此基礎上還可以衍生出其他的一些詞語,也是作動詞使用,如天津話中的“白話蛋”;北京話中的“白話舌兒”;東北話中的“白話匠兒”,雖然它們由各自不同的字詞組成,但它們所表達的意思卻是一樣的,都是形容那種只會說但滿口都是大話、真本事卻不見得有的人。同時,“白話”也可以作為名詞來使用,如“說白話,出包牙”出自河南洛陽的俗話,這里白話的意思是空話,謊話,在新疆烏魯木齊、湖北武漢、湖南邵陽等地也有相同的用法。然而在湖南雙峰,“白話”的意思是故事;在廣州,“白話”指的是廣州話,這是為了與普通話作區(qū)別。
三、總結
綜上分析可知,因為地方風俗文化的差異性,同一詞語在不同地區(qū)表達的意義會有所不同;在不同地區(qū)如要表達相同意義的詞語也易找出無數(shù)個。在語言研究中,學者可以通過表達的不同,判斷出不同地區(qū)用詞的特點與差異,并對此進行歸納總結;在生活中,人們通過語言研究的總結、言行舉止來推斷出一個人的家鄉(xiāng)地,因為在此之前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當?shù)氐娘L土人情。因此,方言詞匯與地方風俗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證明的關系,要合理的將兩者結合起來使用,使之為人們的發(fā)展服務。所以,在現(xiàn)代教育中,語言學已經(jīng)和民俗學有機的組合成了一體,這是因為兩者存在共通的地方,只有配合著使用才能更好的掌握其中的奧秘。
參考文獻:
[1]李勝梅.方言的語用特征與文學作品語言的地域特征--以當代江西作家作品語言和江西地方普通話為考察對象[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5):23-26,44.
[2]吳璇.漢語方言與地方民俗文化的多樣性[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