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生活日益現(xiàn)代化的今天,作為古老的劇種昆曲是否還能帶給人古典的審美感受,還是說已經(jīng)漸漸被人淡忘。昆曲《牡丹亭》無論是作為戲文還是戲曲都有它獨(dú)特的美好之處,等待人們發(fā)現(xiàn)與欣賞,盡管劇種可能已經(jīng)古老與陳舊,但美好的東西卻是仍有余溫的。
關(guān)鍵詞:昆曲 牡丹亭 杜麗娘
余秋雨說中國人有三種癡迷“唐詩,書法,昆曲”,不知他說的是中國哪個時代的人,還是說中國的哪一部分人。懂詩的不多;會寫字的現(xiàn)在都已變少,因為有了電腦;至于昆曲,有幾個人在聽,愿意聽而且聽的懂呢。
我們只知道昆曲是“水磨腔”的唱法,瓷實,細(xì)膩,雅致,然而這些是套話,卻不知道那聲音是怎樣的,除非切耳去聽,那聲音在你身邊“悄回轉(zhuǎn),慢流連”。半開的嗓子,讓你感覺這聲音逸出口來亦是“尤抱琵琶半遮面”?!盎ㄎ撮_全月未圓”的境界不止是昆曲的唱腔亦是里面的世界,用“款款”二字形容似乎最為恰當(dāng),除了唱者的步履身段,還有他們的情感表達(dá)方式,即使是劇烈的愛與痛,也是那樣從容。
以往,只是單純地好聽、好看,裊裊婷婷的女子,兩片薄薄的紅胭脂,長長的水袖,扇掩半面,細(xì)細(xì)柔柔的聲音像在水面上蕩開的漣漪。后來才知,原來這《游園驚夢》最動人處是內(nèi)容。
先說《游園》,始終是杜麗娘一旦角獨(dú)唱,她感嘆這美好的春光無人看見,如此美麗的園林無人欣賞。如同她自己的美貌,緊鎖在深閨無人見,即便她貌如“沉魚落雁鳥驚喧”,盡管她美艷似“羞花閉月花愁顫”,打扮得“翠生生出落裙衫兒茜,艷晶晶花簪八寶瑱”??墒怯惺裁从锰??誰來欣賞,何人看見?”所以杜麗娘便嘆息,惆悵,她渴望被認(rèn)同,被欣賞,因為人永遠(yuǎn)不可能自己來認(rèn)知自己,我們要依靠“他者”來獲得認(rèn)同或否定,需要一面鏡子,誰也不想在空曠中叫喊連個回聲都沒有?!队螆@》前一部分,聽起來沒有什么,然而聽到杜麗娘唱到“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fēng)片,煙波畫船”卻醉了,徹底醉了,像一條長絲帶縈繞在人心上,韶光就這樣隨著這些景物流轉(zhuǎn),不被人欣賞到的又豈止是美貌,我們的才華,我們的聰慧,我們的善良,還有我們那些不為人知的愛與痛,藏在人心深處,是那樣不動聲色。
接下來是《驚夢》,生與旦對唱的部分。柳夢梅白面一雙吊梢細(xì)眼,閃著點(diǎn)點(diǎn)光,唱什么“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不忍你“幽閨自憐”,說白了無非想和你把“領(lǐng)扣松”“衣帶寬”,男人騙女人上床的把戲,原來是自古有之。柏拉圖的精神戀愛永遠(yuǎn)只是場華麗的“自慰”,行不通的。人間樂于見的還是“飲食男女”,“食色性也”。昆曲中的此處,確實美好的讓人流連,你知道柳夢梅與杜麗娘就在這芍藥欄前,就在這湖山石邊,然你只聽見那軟軟膩膩的水磨唱腔“夢里成煙眷”,任你想象,然而這想象也是干凈可喜的。中國人的含蓄就在此,美好得如同煙雨,云蒸霞蔚,一切自然發(fā)生,從容,淡然。
《牡丹亭》的名段就是《游園驚夢》,可是更讓人喜歡的卻是后面的《尋夢》,讓人跟著戲曲心傷得下淚的非《游園驚夢》而是《尋夢》這一段。
從《游園》到《驚夢》再到《尋夢》是一個女人由女孩變?yōu)榕说倪^程,此時杜麗娘的傷感有了內(nèi)容,不再是之前的“春恨秋悲”,而是著實有了深沉而蒼涼的痛感,她經(jīng)由一夢醒來,發(fā)現(xiàn)夢里的美好遍尋不見,只看見院內(nèi)一切景物如舊,如此這般“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澳且淮鹂墒呛绞叄窟@一答是牡丹亭畔。一絲絲垂楊線,一丟丟榆莢錢?!眽衾锱c柳夢梅相見的地方還在,景色依然,然而卻不見她愛的人。每一個曾愛過的人,大概最怕的就是舊地重游或是原景重現(xiàn),若干年過去了,輕輕一掠還是痛徹心扉。盡管已經(jīng)不記得那個人,不記得那段愛,而那段痛卻還是不可、不能亦不愿忘懷。我們害怕被碰到那段回憶,可有時卻又故意以身犯險,偏要帶著抵制情緒地回憶過往,從疼痛中尋找回憶。
杜麗娘唱到后面,突然似乎看破了紅塵,“偶然心似繾,在梅樹邊”,接著她說“似這等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愿,便酸酸楚楚無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陰雨梅天,守的個梅根相見”。如果愛恨生死都可以由我們自己做主,隨人心愿,就是此刻讓我赴死,亦是心甘情愿。自由,原來才是人心底最深的渴望,是可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自由。
唱完這些的杜麗娘在梅樹邊又睡著了,想來是想再續(xù)一夢,與愛人夢中相見,“咱不是前生愛眷,又素乏平生半面。則道來生出現(xiàn),乍便今生夢見”,以解夙世情緣。可直到后來春香叫醒她,她也什么都沒有夢到,讓人想起《長恨歌》里的唐明皇和楊貴妃,唐明皇夜夜守著九華帳,等著楊妃托夢,然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魂魄始終不入三郎夢。此時的杜麗娘,當(dāng)是整出戲最痛之處?!耙粫r間望眼連天”,睜開眼看著天,竟恍惚得不知今夕何夕,身在何處?!半y道我再到這亭園,則爭的個長眠和短眠,知怎生情悵然?知怎生淚暗懸?”我到這故地重游,難道只是為了睡一覺嗎?我的愛人呢,為什么夢里亦不肯出現(xiàn)?“知怎生情悵然?知怎生淚暗懸?”。 誰是柳夢梅,或者說什么才是柳夢梅?是那些我們在心里追之又追的夢,可以是一個我們深愛的人,可以是我們曾為之奮斗的理想,可以是我們鐘愛的城市,可以是… 然而我們努力,卻遍尋不見,無助交織著無奈,凄涼隱忍著不甘,卻又只有接受,內(nèi)心除了蒼涼又有什么能形容?這蒼涼卻又永遠(yuǎn)不足為外人道也,所以只能“知怎生情悵然,知怎生淚暗懸”。
最后要調(diào)翻轉(zhuǎn)頭說《尋夢》開頭的一句,因為我覺得這一句放這里說才恰到好處?!盎剞D(zhuǎn),幽閨窣地教人見,小庭深院。”看見這句話,總覺得心驚,似乎過去的自己和現(xiàn)在的自己在這一瞬間面對面,對于那些過去了的記憶,我總是選擇好的、壞的一并忘記,因為不需要拿過來與現(xiàn)在比較,我永遠(yuǎn)相信我現(xiàn)在過得很好,更何況我們每個人站在原地回望去,也只能“不見長安見塵霧”,能回憶起來的也不分明,回憶不起來的就等于沒發(fā)生…人何必自我折磨? 你看,你看這“裊晴絲正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姹紫嫣紅都開遍”,哪有時間感慨,只有時間纏綿,假山芍藥都不見…
作者簡介:張一凡(1987.12—)女,籍貫:遼寧省葫蘆島市, 東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現(xiàn)當(dāng)代文學(xué)史專業(yè),2010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