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愛情是一種感天動地、至情至性的感情,具有超驗生死的力量。在以描寫帝妃愛情為主的作品《漢宮秋》《長生殿》中,作者目的是寫“情”,表現(xiàn)“情”的合理性,表現(xiàn)了一定的個性解放和民主思想。同時,作者也委婉曲折地揭露了社會黑暗、期盼忠臣良將的出現(xiàn),借以挽救國家的危局。筆者不揣淺陋,擬從帝妃愛情的角度來解讀這兩部作品。
關鍵詞:帝妃愛情情感特征政治取向
愛情,是人類文學恒久的主題。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帝王將相,愛情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帶給人歡樂,也帶給人痛苦;它讓人愉悅,也讓人沉淪?!稘h宮秋》《長生殿》中的帝妃愛情憂郁纏綿,沉郁無奈,讓人不禁扼腕嘆息。
一、作者選擇帝王愛情的理由
(一)帝王愛情與平民愛情有極大共通之處
平民愛情似乎是每個人都能切身體會的,而帝王愛情則多多少少帶有更多的神秘色彩,也引起了許多人探究的欲望。細細追尋下去,才發(fā)現(xiàn),其實帝王的愛情與平民無甚不同,反而在很多時候增添了更多的傷感和無奈,受到更多的不可知因素的影響。正是因為平民與帝王愛情的無數(shù)共通之處,才讓作者的描寫更有價值,能激起人更多的共鳴。
(二)情之所鐘在帝王家罕有激起描寫興趣
《漢宮秋》和《長生殿》寫的都是帝妃之間深厚而罕有的感情,作者對這種感情持贊揚和同情的態(tài)度,并在其中寄寓了自己的愛情理想。如洪昇自己所言,寫此劇是“念情之所鐘,在帝王家罕有”、“專寫釵盒情緣”,目的是“借太真外傳譜新詞,情而已”。共同的寫作目的和愛情觀決定了他們選擇歷史帝妃的愛情故事為題材作為自己表達思想的載體。兩位作者通過對帝妃愛情的描寫來告訴人們:人情、人性勝過一切,在帝王看似神圣、莊嚴的外表下也有著作為“人”的自然要求,并通過帝王的方式來實現(xiàn)自己的要求。
二、作品中帝王愛情的情感特征
(一)曲折甜美的愛情歷程
昭君因為毛延壽從中作梗,一入宮便困居永巷之中,一個偶然的機會,漢元帝去后宮走走,被琴聲所引遇見了王昭君。漢元帝和昭君相遇后,日夜廝守,盡嘗愛情之甜蜜。曲折的相遇也許只是為了此時更好的相聚。他們忘卻了一切,只是沉浸在愛情之中不能自拔。
在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之中,也多次經(jīng)歷波折。如楊貴妃因妒忌而被李貶出宮,后來又復合;再如《絮閣》中唐明皇偷幸梅妃導致楊貴妃大鬧。但是,每次鬧過之后,他們的愛情卻更加真摯,愛情的甜蜜反而倍增。也正像《復召》中所說的“從今識破愁滋味,這恩情更添十倍”。
(二)無奈的分離結局
別林斯基說:“(悲?。┛偸且孕撵`的珍貴,希望的破滅以及整個生活的幸福的喪失作為收場的。”
漢元帝在他最深愛的女人自沉黑江之后,他才體會到對王昭君的無窮追思和無限依戀,體會到人生如夢的幻滅感。
玄宗也違背了誓言,在馬嵬事變中于江山和美人間選擇了江山社稷。一代美人就這樣香消玉殞。帝王的愛情也在一場凄美的悲劇之中落幕。
三、帝王愛情的深刻政治取向
(一)帝王愛情關乎天下
漢元帝親手制造了自己和深愛女人的悲劇。雖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他個人的懦弱和平庸,也可能是手下官員的貪生怕死,但是,美人已逝的凄婉卻已經(jīng)無法挽回。
作為皇帝,原本是不應該有感情的。玄宗為自己違背誓言的舉動耿耿于懷,他說“是寡人昧了他誓盟深,負了他恩情廣,生拆開比翼鸞鳳?!倍嗲橹硕甲霾涣撕没实?,后主如此,玄宗亦是如此。
皇帝不是普通人,他關系著國家的興亡,關系著國運的興衰,他的愛情是置于無數(shù)目光追逐下的。他們的愛情越是真摯投入就越會招來非議;越是纏綿悱惻,就越會激化矛盾。整個社會的矛盾也會因為一些小的事情變得一發(fā)不可收拾,最后會造成社會和歷史的悲劇。之后,他們的愛情在巨大的壓力面前,在巨大的矛盾沖突的漩渦之中,只能是走向最終的毀滅,愛情的真摯和永恒也只能是南柯一夢。
一言九鼎的皇帝尚且不能主宰自己的愛情和命運,不能保全深愛的女人,那么,一個渺小的個人,在一場歷史巨變之中就更沒有可能去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主宰自我的命運。個人,在歷史的長河中,只能是滄海一粟,被命運的大手所撥弄。這樣,這種歷史興亡之感就表現(xiàn)得更加強烈了。同時,作者也在此抒發(fā)了自己的這種民族情結。這兩部作品愛情的主題是相似的,同時還寄予了深刻的政治主題,把帝妃的愛情放在整個社會背景之下,夾雜進更多的社會內容。
(二)借古諷今傳達理想
這兩部作品的作者也許可能因為個人求取功名、渴望仕進的愿望不能實現(xiàn)而失望,但是,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孔子的“士志于道”、“ 任重而道遠”(《論語》) ,孟子的“天下無道,以身殉道”、“窮不失義,達不離道”(《孟子》),永遠是他們一生所追求的信條,以道自任的意識和充滿自尊的社會使命感在他們的靈魂深處已經(jīng)扎根。所以,即使他們沒有做官,或者仕途坎坷。他們也不可能只是單純地唱著愛情的贊歌,尤其當他們處在金末元初、明末清初這種時代變遷、異族統(tǒng)治的特殊時期,他們的故國之思、亡國之恨的遺民情結一定會時時刻刻出現(xiàn)在他們的心頭,表現(xiàn)在作品之中。
他們通過描寫萬人之上的帝王面對愛情的無奈,卻不能保護自己最愛的女人,將悲劇的主題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將抒寫個人命運的不幸擴大,進而描寫整個民族的屈辱和苦難,使作品成為了一幅具有時代特征的悲劇畫卷。
參考文獻:
[1]洪昇.長生殿[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58.
[2]呂組湘.歷代小說選[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1982.
[3]十大古典戲曲名著[M].上海:古籍出版社
[4]王飛,呂菲.《長生殿》主題的初步解讀[J] .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
[5]王夫之.讀通鑒論[ J].北京:中華書局, 1996.
[6]徐子方.《長生殿》的主題及其他[ J] .藝術百家,2006.
[7]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四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8] 聶心蓉.獨特敘述視角觀照下的人生悲劇——《漢宮秋》悲劇藝術新探[J].寫作,2007.
[9] 王國維.宋元戲曲史[M].北京:東方出版社, 1996.
[10] 朱光潛.朱光潛美學文集(第二卷)[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1.
[11]別林斯基.詩歌的分類和分科·戲劇詩歌[A].滿濤譯.別林斯基選集(第二卷)[C].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