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眾多的三國戲劇之中,關漢卿的《關大王單刀赴會》可以說是具有獨特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它不僅是關漢卿戲劇作品中的精髓代表之一,也通過作品不同尋常的前情鋪墊和結構安排、效仿前代作品的人物刻畫手法和極具剛正堅毅性格的曲辭刻畫,用步步驚心的情節(jié)變化來引人入勝,把關羽這樣一個忠肝義膽、智勇雙全的忠義“硬漢”形象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關鍵詞:勇武 睿智 忠肝義膽
從古到今,一提起關羽,人們腦海中馬上浮現(xiàn)的就是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義薄云天的美髯公,而在元代戲劇家關漢卿的《關大王單刀赴會》中則不一樣,雖然也是以歷史故事為依據,但關漢卿選擇了在《三國志·吳志·魯肅傳》中的一個很小的情節(jié)進行了創(chuàng)作,正如焦菊隱先生所說:“最有戲劇性的劇本,表面上總是最單純樸素的,而內在卻澎湃著最大的活力,最有份量的思想與情感的?!钡拇_,關漢卿以自己獨特的切入點來構思故事全局,將關羽智勇雙全的英雄形象系統(tǒng)地表現(xiàn)出來。
一、從結構上看,關羽形象的設計層層鋪墊
《單刀會》不像關漢卿其它雜劇那樣在關目設置上注重情節(jié)的曲折多變、追求跌宕起伏,而是注重抒情寫意,在烘托渲染、鋪墊蓄勢中展現(xiàn)人物性格,抒發(fā)了一種強悍豪邁的激情。它表現(xiàn)在主人公并不是一開始就出場,第一、二兩折的反復陳述,起到了蓄勢鋪墊的作用,烘托出關羽的英雄氣魄和蓋世威風,為他正式出場制造出咄咄逼人的氣勢。在僅有的四折戲中,主人公關羽直到第三折才緩緩走進讀者的視線,這種結構給讀者煥然一新的閱讀體驗。
對于關漢卿這樣的安排,李健吾先生在《關漢卿<單刀會>的前兩折》一文中曾經做出了這樣的說明:(一)、在關漢卿時代三國故事的流傳顯然不同于《三國演義》成書之后。“魯肅(對關羽事跡)的‘不知’或者‘不得詳細’,請‘老相公試說者’,實際是為觀眾服務。”“關漢卿這樣做多少給魯肅這一人物的歷史真實性帶來了損害,然而廣大的文盲觀眾卻會感激他的厚誼的?!保ǘ?、“這兩折戲制造氣氛,成為烘托,完成了主要人物登場之前的準備工作,于是魯肅的性格,在別人形容關羽的英雄事跡上,得到了反映。關羽的性格,通過形容,也有了一種精神基礎?!?/p>
就筆者個人而言,我比較贊同李健吾先生所闡述的第二點,而關漢卿反復借喬閣老和司馬徽之口講述關羽的事跡,顯然是別有意圖??此啤斑^場戲”的這兩折卻成為了貫穿整個戲劇的關鍵,由魯肅的三計展開了周密的計劃與之后魯肅的用計失敗形成鮮明的對比,也是對戲劇全局發(fā)展的一個伏筆。而這中間靠的又是喬公的敘述、司馬徽的形容來突顯關云長并非凡人,他機智勇武,忠肝義膽,不畏強權……而正是這些人物特點成為了魯肅用計失敗的必然因素。
正是通過一、二兩折的渲染和鋪墊,才使得矛盾逐漸上升,也恰恰是由于喬公和司馬徽的夸贊以及他們對魯子敬相邀的拒絕,勾起了人們對關羽形象的興趣,讓第三折中關羽大義泠然、追思懷古的形象更顯英雄氣魄,同時也為第四折矛盾沖突的一觸即發(fā)做好準備。
二、從手法上看,關羽形象的描寫生動傳神
不知道關漢卿是不是借鑒了司馬遷在《史記》中的描寫手法——互見法,我個人認為他在《單刀會》的人物描寫上,尤其是針對關羽形象的刻畫上,可以說是旁敲側擊,烘托映襯,充分突出了美髯公的勇武機智。
不難看出,雖然魯肅想進行周密的部署,但隨即在與喬公的對話中,就讓人心生擔憂……在第一折中,喬公聽完魯肅之言便作出了如此結論:“這荊州斷不可取?!眴坦滞ㄟ^【鵲踏枝】來稱頌關羽的本領:“他誅文丑逞粗躁,刺顏良顯英豪。他去那百萬軍中,他將那首級輕梟?!边@段話簡單概括卻又清楚明白的向魯肅展示出關羽武藝超群、勇猛難擋,就連文丑顏良這樣的英雄都不在話下,可謂無人能敵!當魯肅進一步詢問關羽的威猛之處時,喬公則先言“想關云長但上陣處,憑著他坐下馬、手中刀、鞍上將,有萬夫不當之勇?!倍笥衷凇窘鸨K兒】中贊嘆道:“他上陣處赤力力三綹美髯飄,雄赳赳一丈虎軀搖,恰便似六了神簇捧定一個活神道。那敵軍若是見了,唬的他七魄散、五魂消。(云)你若和他廝殺呵。(唱)你則索多披上幾副甲,剩穿上幾層袍。便有百萬軍,擋不住他不剌剌千里追風騎,你便有千員將,閃不過明明偃月三停刀?!笨梢?,在喬公的眼中,關羽就是這樣一個所向披靡,戰(zhàn)無不勝的威武英雄,像魯肅等人應該躲都躲不及,怎敢再去招惹呢?
“他圓睜開丹鳳睜,輕舒出捉將手。他將那臥蠶眉緊皺,五云山烈火難收。他若是玉山低趄,你則安排著走。他若是寶劍離匣,你則準備著頭,枉送了你那八十一座軍州?!边@是司馬徽在魯肅說完“我便索取荊州有何妨”之后的唱詞。仿佛我們眼前真的出現(xiàn)了這樣一幅場景,關羽怒目而視,不允許自己的領地被侵犯的果敢和堅毅。在司馬徽一系列帶有嘲諷的唱詞后,當然也提出了帶有告誡性質的勸說,在第二折的【尾聲】中,他唱到“我則怕刀尖兒觸抹著輕犛了你手,樹葉兒提防打破我頭。關云長千里獨行覓二友,匹馬單刀鎮(zhèn)九州;人似巴山越嶺彪。馬跨翻江混海獸。輕舉龍泉殺車胄,怒扯昆吾壞文丑;麾蓋下顏良劍標了首,蔡陽英雄立取頭。這一個躲是非的先生決應了口,那一個殺人的云長,(云)稽首。(唱)我更怕他下不的手!”在這里,司馬徽又將關云長勇武的戰(zhàn)績細細數來,既是對魯子敬的提點,更多的是對關羽這樣一個英雄形象的肯定與贊美!
可以說,關漢卿在一、二兩折,沒有讓主人公正面出場的前提下,通過了旁人之口,已經生動形象的刻畫出了關云長這樣一個勇武、機智,又豪氣沖天的硬漢形象,讓讀者更加期待接下來他出場后的劇情發(fā)展。
三、從曲辭上看,關羽形象的刻畫細致入微
在戲劇中,不論是語言還是行為,無不顯示出關羽的智勇雙全,盡管他并不是一直在場,可是也從未逃離出讀者的視線,從他出場時的霸氣到赴宴后的安然返回,曲辭和道白都義正言辭地堅定立場,使得這樣一個不同于以往的關羽形象栩栩如生的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第三折中,關羽剛剛亮相,就通過心理描寫表現(xiàn)出他的忠義之心。“我想當初楚漢爭鋒,我漢皇仁義用三杰,霸主英雄憑一勇。三杰者,乃蕭何、韓信、張良;一勇者,暗嗚叱咤,舉鼎拔山、大小七十余戰(zhàn),逼霸主自刎烏江。后來高祖登基,傳到如今,國步艱難,一至于此!”他以回顧漢家天下得來不易和當前緊張的局勢,來寄托心中的愁緒,又想起“獻帝又無靠無依,董卓又不仁不義,呂布又一沖一撞?!边@一系列的殘酷現(xiàn)實,著實讓桃園三結義的兄弟煩惱,但他依然不畏艱險,正如【堯民歌】中所唱:“一年三謁臥龍網,卻又早鼎分三足漢家邦。俺哥哥稱孤道寡世無雙,我關某匹馬單刀鎮(zhèn)荊襄。長江,今經幾戰(zhàn)場,卻正是后浪催前浪?!闭峭ㄟ^他這樣的道白和曲辭展示出了“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英雄氣魄。當關羽允諾赴宴之后,兒子關平出于擔心提出了四個問題,而對此關羽似乎已成竹在胸。當被問及“他那里筵無好會”,關羽卻道:“若說那重意誠心更休想,全不怕后人講,既然謹謹相邀,我則索親身便往”,很明顯他已知對方來意不善,但依然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武;對于東吳“兵多將廣”,他更是有“大丈夫敢勇當先,一夫拼命,萬夫難當”的英雄氣魄;正當關平煩心于“許來大江面 … …可怎生接應”時,關羽的回答是“我著那廝鞠躬,鞠躬送我到船上”,可見他早已想好了脫身之法,而不是一味的短兵相接;關于“他那里有埋伏”,關云長則直呼“我是三國英雄漢云長,端的是豪氣有三千丈?!弊阋娝麨槿颂故帲詺怆y擋。而這四問四答不僅寫出了關平心思細膩、考慮周全,更表明了關羽深謀遠慮,斷不是有勇無謀的一介武夫!
第四折寫在單刀會上的斗爭,是全劇的高潮。這才開始正面描寫關羽與魯肅之間的戲劇沖突,直接表現(xiàn)關羽大智大勇的英雄氣概。筵席上,魯肅以關羽的一句“以德報德,以直報怨”將其引入自己的圈套,說明劉皇叔借荊州不還乃是失信,然而不管他怎樣挑釁,關羽的執(zhí)著堅毅絲毫未減,一曲【沉醉東風】“想著俺漢高皇圖王霸業(yè),漢光武秉正除邪,漢王允將董卓誅,漢皇叔把溫侯滅,俺哥哥合情受漢家基業(yè)。則你這東吳國的孫權,和俺劉家卻是甚枝葉?請你個不克己先生自說!”就讓魯肅無言以對。而后關羽假借酒興,看似是酒醉之詞實則機智的告誡:“【雁兒落】則為你三寸不爛舌,惱犯我三尺無情鐵。這劍饑餐上將頭,渴飲仇人血?!镜脛倭睢縿t是條龍向鞘中蟄,唬得人向座間躲。今日故友每才相見,休著俺弟兄每相間別。魯子敬聽者,你內心休喬怯,暢好是隨邪,休怪我十分酒醉也?!边@足以讓魯肅心有余悸,不敢妄為。而后似關羽心中所想,卻又脫口而出:“我著他劍下身亡,目前流血!便有那張儀口,蒯通舌,休那里躲閃藏遮。好生的送我到船上者,我和你慢慢的相別?!本瓦@樣一切盡在關羽的掌握之中,他用自己的智謀、勇武詮釋之“忠義”二字,也讓心懷詭計的他們奸計敗露。
縱觀這篇僅有四折的雜劇,不論是借助互見與對比手法, 還是本色個性化的曲辭, 作品最終將關羽塑造成了一個曠世無雙的英雄、一位勇猛威武的將軍,他守衛(wèi)“ 漢家邦” , 為結義兄弟只身犯險。他胸懷坦蕩又足智多謀,忠肝義膽處世臨危不懼。就這個意義上說,,《單刀會》不愧是一部成功的塑造關羽形象的元代戲劇,不愧是一曲歌頌三國英雄關羽的千古絕唱。
參考文獻:
[1]關漢卿.關漢卿戲劇集 人民文學出版社
[2]袁行霈.中國文學史[ Z]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金志仁.《單刀會》的情節(jié)安排和人物塑造
[4]周濟人.豪氣、膽氣和勇氣的頌歌
[5]焦菊隱.焦菊隱戲劇論文集
作者簡介:王林琳(1987.1—),女,吉林省松原人,哈爾濱師范大學文學院2011級古代文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