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余華的小說《活著》用冷峻的筆調(diào)向我們講述了主人公“福貴”充滿悲劇色彩的坎坷人生,讓我們經(jīng)歷了一場心靈上的“死亡”體驗,也讓我們對生命的價值有了重新的認(rèn)識,學(xué)會在苦難中堅強(qiáng)地生活,學(xué)會成熟地面對死亡與忍受孤獨。
關(guān)鍵詞:《活著》 生命 哲學(xué)
《活著》是一篇讀起來讓人感到沉重的小說。那種只有闔上書本才會感到的隱隱不快,并不是由作品提供的故事的殘酷造成的。畢竟,作品中的亡家,喪妻,失女以及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這樣的故事并不具備轟動性。同時,余華也不是一個具有很強(qiáng)煽動能力的作家,實際上,渲染這樣的表達(dá)方式是余華一直所不屑的。余華所崇尚的只是敘述,用一種近乎冰冷的筆調(diào)娓娓敘說一些其實并不正常的故事。而所有的情緒就是在這種娓娓敘說的過程中中悄悄侵入讀者的閱讀。這樣說來,《活著》以一種滲透的表現(xiàn)手法完成了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xué)追問。
小說用平靜而緩和的語氣敘述了主人公“福貴”悲劇色彩的一生。福貴,原本是一個有錢人家的少爺,因為游手好閑,吃、喝、嫖、賭無所不為,看似風(fēng)光一時,卻因為好賭輸光了所有的家產(chǎn),甚至連自家的老宅也輸?shù)袅?,一夜之間變成窮光蛋,老父親被氣死,母親在搬到茅屋后也病倒了,日子越過越窮苦。福貴為病了的娘到城里買藥時被抓壯丁,此后的日子飽嘗顛沛流離、飄無定所之苦??靸赡陼r,他終于死里逃生,回到了家,得知母親已病故,女兒鳳霞因為一次高燒,失去了說話的能力。他原以為一家人終于團(tuán)聚可以過好日子了,誰料,苦難才剛剛開始——唯一的兒子在一次意外的采血事故中被冷漠的醫(yī)生奪去了生命;女兒鳳霞終于長大成人還找到了一個疼愛自己的丈夫卻死于了生產(chǎn);妻子家珍死于軟骨病,她一生忍受苦難,唯一的心愿就是與福貴從今以后再不分開;女婿二喜死于工地的事故;死神連他年僅7歲的外孫苦根都不肯放過,居然因吃豆子而撐死了!身邊的親人一個一個相繼死去,他親手埋葬了自己的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外孫。四十年后,他仍然活著,并買了一頭老牛,取名“福貴”相依為命。
當(dāng)我們閱讀這樣一部作品的時候,我們似乎是在同作品中的主人公一起經(jīng)歷了一場“死亡”體驗,主人公“福貴”的九死一生,讓我們看到了生活的坎坷與艱辛;“福貴”親人的相繼慘死,又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與命運的殘酷。死亡的陰影一直籠罩在作品的始終,而“福貴”卻一直倔強(qiáng)地活著,為了活著而活著。即使親人一個個遠(yuǎn)去,即使他的生命看似不再有什么意義,但他仍像那頭和他相依為命的老牛一樣,用“活著”來對抗著死亡,對抗著絕望。
作者余華是用近乎平淡而殘酷的筆調(diào)來向我們展現(xiàn)這樣一個故事的,正如命運本身,就如同一部運轉(zhuǎn)的機(jī)器,不論你怎樣的感天動地、悲痛欲絕,它都會永不停息地運轉(zhuǎn)。它會毫不留情地?fù)羲樗忻篮玫南M豌裤?,將殘酷的事實擺在人們的面前。當(dāng)我們面對困境與災(zāi)難時,我們該怎樣堅強(qiáng)地生活?我們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么?也許這是人們不停思索的問題,“生命”與“死亡”也是哲學(xué)探討的永恒主題。
一、在苦難中堅持
“福貴”的命運可以說是坎坷而艱辛的,人世間的苦難幾乎全被他嘗遍了,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痛失兒女和外孫、妻子的離世,這一切的痛苦和不幸,完全可以摧毀一個人。然而,“福貴”卻依然堅強(qiáng)地活著,一次次的打擊,并沒有摧垮他活著的信念。當(dāng)他一次次美好的憧憬被殘酷地摧毀時,他也一次次地學(xué)會了堅強(qiáng)地同命運抗?fàn)?。?dāng)我們面對無法控制的災(zāi)難與苦難時,我們又能選擇什么,只有“活著”才是對抗殘酷命運最好的方法。
二、在“死亡”面前變得成熟
“死亡”是每個人從一出生開始就要面對的課題,也是每個人都要經(jīng)歷的人生終點。面對死亡,似乎有太多的悲傷、未知和恐懼,然而命運對人的考驗還不僅僅是死亡本身。面對親人摯友的離世,面對妻兒的離去,“福貴”在死亡面前變得成熟起來,再多的痛苦與不堪都不可能換回家人的生命,唯一的辦法就是繼續(xù)“活下去”。在主人公經(jīng)歷了這樣一場悲劇化的苦難歷程后,我們也經(jīng)歷了一次心靈的洗禮,生命最大的意義就在于生命存在的本身。
三、學(xué)會忍受孤獨
“福貴”的親人一個個地離他而去,只剩下他自己在人世間孤單地生活著,這種孤獨不是一般人能體會的,而“福貴”并沒有因此而消沉,反而覺得,既然是自己親手埋葬了所有的親人,等到自己離世的時候,也就了無牽掛了。這樣一種苦難與悲情之后的釋然,也讓我們對自己的人生進(jìn)行反思,當(dāng)我們還在怨天尤人,還在覺得空虛、寂寞、無聊的時候,我們是否了解,學(xué)會忍受孤獨,也是人生的必修課,要以一顆豁達(dá)的心去樂觀地生活。
《活著》不僅僅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故事,描述了一段悲情人生,還給我們帶來對生命無盡的思索,當(dāng)我們活著的時候,我們才會去抗?fàn)?、去思考,沒有生命,一切也就變得不再有意義。當(dāng)我們還在為探索生命的價值而苦苦求索的時候,也許我們應(yīng)該意識到,其實活著就是生命的價值所在,為了“活著”而活著。
參考文獻(xiàn):
[1] 劉保亮.探尋人生原初的意義——論閻連科小說的生命意識[J]. 學(xué)術(shù)交流. 2006(02)
[2] 喬軍豫.""用“活著”對抗死亡——論余華的小說《活著》展示的生命信念[J]. 昌吉學(xué)院學(xué)報. 2010(02)
[3] 郭運恒.""向死而生——也論魯迅、余華小說中的“死亡”意蘊[J]. 河南社會科學(xué). 2006(02)
[4] 高圣華.""超然冷靜下的“溫情”與“忍耐”——論余華小說《活著》的生命啟示[J]. 今日南國(理論創(chuàng)新版). 2010(02)
[5] 葉淑媛.""論余華小說“活著”意象的意義[J]. 青海民族學(xué)院學(xué)報.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