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梳理】
用詞貼切
要“用詞貼切”,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精心選用動詞,描形畫骨
要做到有文采,就需要文章用字用詞有“一字傳神”的效果,而要收到這樣的效果,就需選擇、錘煉動詞。動詞用得好,則字活而自響,句健而自妙。比如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中對駱駝祥子的描繪,用“奔”不用“走”,用“灌”不用“喝”,可見渴之甚,思水之切,襯托出天氣酷熱難耐,用詞傳神。用“栽”不用“倒”,更能說明天氣炎熱,發(fā)病之猝,襯托出舊社會生活在最底層的勞動人民生活的悲慘。
二、精心選用形容詞,繪聲繪色
如果把文章比喻成一塊色彩艷麗的布料,那么,形容詞就是能點綴這塊布料的色彩、花紋。使用不同的色彩、花紋就能組成別樣的布料。比如徐志摩《再別康橋》一文中,“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倍潭痰膸仔性娭校髡哌\用了“金、新、艷、軟、青”等形容詞,把離別的環(huán)境寫得別具色彩,也增加了作者對康橋的留戀之情。
三、精心選用熟語,工麗典雅
在寫作過程中,合理地使用成語或四字短語,會使文章語言形成勻稱和諧之美。成語的主要特點是形式簡潔,含義豐富,可以收到言簡意賅的表達效果。成語的連用,可以形成整齊劃一的形式美,增強文章的氣勢和氣魄。比如《我的空中樓閣》一文中,“和領(lǐng)土相對的是‘領(lǐng)空’,論‘領(lǐng)空’卻又是無限的,足以舉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顧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綠野阡陌。適于心靈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說的游目騁懷?!边@一段文字四字短語接連使用,連珠綴玉,節(jié)奏明快。
四、精心選用色彩詞,五彩斑斕
畫家作畫,講究光影的明暗,色彩的濃淡,色調(diào)的冷暖。同樣寫文章也要增強畫面美感,選用色彩詞就是一種好方法。在給事物著色時,應(yīng)講究不同事物色彩的彼此排列和配置,精心篩選具有鮮明對比色的景物,加以點染和勾勒,讓它們以彼烘此,或彼此映襯,或相互對照和依托,從而使文章產(chǎn)生一種對比的和諧的色彩美。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黃、翠、白、青四種顏色,點綴得錯落有致,而且由點到線,向著無限的空間延伸,構(gòu)成色調(diào)和諧、意境開闊的畫面。除了通過色彩的映襯關(guān)系來繪景,還可以抓住色彩的連鎖反應(yīng)展開描寫。
句式靈活
句式靈活是指在作文時,善于根據(jù)抒發(fā)感情、體現(xiàn)思想或表達內(nèi)容的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句式,以變換節(jié)奏,使語言抑揚有致,波瀾起伏。作文時,要使句式靈活應(yīng)做到以下幾點:
一、長短錯落,音韻鏗鏘
所謂長句,指的是詞語多,結(jié)構(gòu)復(fù)雜的句子;所謂短句,指的是詞語少,結(jié)構(gòu)簡單的句子。長句容量大,故表意嚴密,精確,細致,節(jié)奏舒緩;短句容量小,但節(jié)奏緊湊,表意簡潔,明快,有力。根據(jù)表情達意的需要,根據(jù)整篇的語言格調(diào),或用長句,或用短句,或長短結(jié)合,參差錯落,就能各盡其妙。如朱自清先生的《綠》一文中,“她松松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著,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她又不雜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卻看不透她!”作者故意將第三分句寫成長句,以調(diào)整語言節(jié)奏,擴大語言的容量,增強語言的感染力。長短結(jié)合,顯得錯落有致。
在一般情況下,記敘性文章多用短句,修飾成分較少,追求簡潔明快;議論性文章多用長句,有較多的修飾、限制成分,常常靠虛詞來連接,追求嚴密周到。
二、整散結(jié)合,疏密相間
整散結(jié)合即整句和散句交錯使用。整句使文章更簡練有力;而散句瀟灑飄逸,無拘無束。散句句式多種多樣,表達的內(nèi)容比較靈活,能避免單調(diào)、呆板。這兩種句式具有不同的風(fēng)格,使用整句有整齊之美,使用散句則有錯落之美。整句和散句交錯運用,既整齊和諧,又富有變化,使語言具有流動感,如行云流水。如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一文,“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边@段文字句式整散結(jié)合,節(jié)奏鮮明,音韻和諧,很恰當(dāng)?shù)乇磉_了“悲憤”的感情。
整句適用于抒情和議論為主的文章。采用駢句、整句的形式,來議論點題、抒發(fā)感情、總領(lǐng)全文,以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小說、政論文多用散句。散文常常整散結(jié)合。
三、語氣巧變,跌宕起伏
按照不同語氣功能劃分,一般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四類。疑問句可以把思維引向深入,能強化語氣;感嘆句可以強化感情,感情抒發(fā)更為強烈;陳述句敘事客觀;祈使句委婉、緩和。各種語氣交錯使用,能很好地避免句式的呆板單調(diào),使句子生動活潑、節(jié)奏鮮明,還可使文章波瀾起伏、感情充沛。如毛澤東《反對黨八股》一文中:“射箭要看靶子,彈琴要看聽眾,寫文章做演說倒可以不看讀者不看聽眾嗎?”前面是兩個陳述句,后面語氣一轉(zhuǎn),改為反問句,引起讀者的思索和興致。句式和語氣構(gòu)成的錯綜,既突出了重點,又使語句波瀾起伏;若三個分句都用陳述句,表達效果就顯得平淡了。
四、活用倒裝句,突出強調(diào)
倒裝句能取得常式句所無法收到的表達效果。根據(jù)具體的語境,選擇恰當(dāng)?shù)木涫?,可以更好地表達情意。如孫犁的《荷花淀》一文中,“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寫水生嫂的問話,不用正常的先主后謂的句式,而用主謂倒裝句,更能突出她對丈夫的關(guān)切,情感表現(xiàn)力大大增強。當(dāng)然,倒裝句是一把雙刃劍,只可偶爾一用。如非特殊需要,盡量少用倒裝句,否則會降低作文效果。
【思考練習(xí)】
1.請賞析下面句子的特點。
(1)皎月當(dāng)空,清輝滿地,或倚窗,或伏幾,或輾轉(zhuǎn)床褥,常常會涌起一股或濃或淡的鄉(xiāng)思……
答:
(2)他悠悠地踱著步子,嘬著牙花子,慢吞吞地吐著每一個字。好像是在掂每一個字的分量,又像是在咂每一個字的滋味。是的,他的話語就像五香牛肉干,濃縮,醇厚。
答:
(3)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答:
(4)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
答:
2.下面這段話中,畫橫線的句子表達不夠準(zhǔn)確和生動。請運用恰當(dāng)?shù)男揶o手法,把它改寫得既準(zhǔn)確又生動。
梁啟超故宅門前,那棵老楊樹又粗又壯,像老母雞護雛般把院子摟了個嚴實;新房子和舊房子堆疊在一起,顯得很擁擠。
答:
3.把下面的四句話組合成一個長句,可以改變語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①綜合各方面意見,國家海洋局認為康菲公司在落實“兩個徹底”方面初期進度緩慢,但后期采取的各種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②康菲公司逐步加大了溢油的處置力度,利用了多種手段查找溢油源,初步查找了事故現(xiàn)有的溢油原因。③康菲公司調(diào)集了專業(yè)的海上溢油處置設(shè)備圍控并清除油污。④康菲公司安裝集油罩回收B平臺附近海底溢油,并派潛水員清除C平臺海底油基泥漿。
答:
4.把下面的這個長句改寫成幾個較短的句子,可以改變語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面對樂嘉在早期的節(jié)目中的“不習(xí)慣”和為難情緒,孟非沒有袖手旁觀,而是積極地幫助樂嘉,不僅鼓勵他,還給他出主意、想辦法,讓他“細節(jié)制勝”,從而使得樂嘉放棄了思想包袱,輕松愉快地投入到了“非誠勿擾”的節(jié)目中,并達到了兩人合作默契、友誼升華的目的,成為了一對“黃金搭檔”。
答:
【范文精評】
聽 話
□鄒 艷
那時,我所能犯下的最大的過錯就是“不聽話”。不聽你的話放學(xué)回家,而是去玩沙子弄臟了衣服;不聽你的話去背唐詩,而是去看動畫片;不聽你的話去寫奧數(shù)題,而是去看小說……(使用長句點題,開宗明義。)
稍微長大一點后,我學(xué)到了對付你的“不聽話”這一終極武器的必殺技(語言幽默,引人入勝):“老師說了,一味地聽話是在抹殺人的創(chuàng)造力!”于是,我所有的“不聽話”都有了合理的解釋,并認為這是在享受童年,張揚個性(長短句結(jié)合,錯落有致)。盡管你不認同,但你的口頭禪“不聽話”已經(jīng)對我沒有太大的殺傷力(風(fēng)趣幽默)了。我上中學(xué)以后,“不聽話”的事越發(fā)多了,你告訴我接電話要首先說一聲“您好”,我覺得別扭;你告訴我下雨天騎車要穿雨衣不能打傘,但我自忖技藝高超而不予采納;你告訴我坐著超過兩個小時要起來活動活動,讓眼睛休息休息,但我卻嫌麻煩……(使用長句表達情感,情深意長。)
與你作對似乎成為一種習(xí)慣,你說的每一句話我都會“批判地吸收”。我們之間隔著一道深深的代溝:那邊的你無法理解我的任性與自我;這邊的我無法認同你的保守與慎微。(對偶句的運用,寫出了代溝之深。)
你時常嘆息:“你這孩子,小時候那么聽話,越長越回去了?!?/p>
但是,“聽話”兩字,是我極反感的(把“聽話”放前面,強調(diào)“我”反感的程度)。大概每一個青春期的少年都有這么一段時光吧。
后來,我看到你青絲間偶然夾雜的白發(fā),漸拔漸多(“漸拔漸多”中帶有文言成分的詞語,增加了文章的典雅感);你光潔的額頭眼角也染(“染”字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親人的衰老)上了細紋。我也長得和你一樣高了,你不用低頭就能和我說話,你也不再經(jīng)常說我“不聽話”。因為,我開始讀懂你的智慧,理解你的關(guān)懷,盡管時常與你有分歧,但我試著接受你的想法。
“聽話”仍然讓我覺得別扭和沒面子,仿佛我還是一個稚齒孩童(文言詞語的使用,簡潔明了)。你告訴我今天會下雨,我雖然反駁說晴空萬里;但仍會悄悄塞上一把傘,但我卻總不愿讓你知道。
我在長大,你在變老,但你會一直陪著我,陪著我歡笑陪著我哭,包容我所有的“不聽話”,包容我自尊心下的小把戲。畢竟這么久,不管我“聽話”還是“不聽話”,我都一直聽著你的聲音。
再后來,命運將我們分開,你去到我無法跟隨的萬里之外。直到今天,我每次出門,每次遇到新的朋友,面對新的困難,我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要是你在,你會怎么說,會讓我怎么做,總后悔那時沒有聽你的話。
耳邊又響起幼時你哼的兒歌:“吃飽飽,長高高,聽話才是好寶寶……”(用歌謠結(jié)尾,既飽含深情,又點明主旨。)
總評
本文以時間為線索,用“那時”“稍微長大一點”“后來”“再后來”表明時間的推移,場景的變化,采用第二人稱述說和抒情,表達了作者對“聽話”的理解和認識,字里行間流露出了作者的感情。全文首尾圓合,結(jié)構(gòu)嚴謹,是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