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河的兩岸分別住著凡夫俗子和僧人。凡夫俗子們看到僧人們每天無憂無慮,只是誦經(jīng)撞鐘,十分羨慕;僧人們看到凡夫俗子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十分向往。日子久了,他們都渴望著:到對岸去。
一天,凡夫俗子和僧人達(dá)成了協(xié)議。于是,凡夫俗子們過起了僧人的生活,僧人們過上了凡夫俗子的日子。
幾個月過去了,成了僧人的凡夫俗子們發(fā)現(xiàn),原來僧人的日子并不好過,悠閑自在的日子讓他們感到無所適從,便懷念起以前的生活來。
成了凡夫俗子的僧人們也體會到,他們根本無法忍受世間的種種辛勞、煩惱與困惑,于是也想起做和尚的種種好處。
又過了一段日子,他們又都開始渴望著:到對岸去。
可見,你眼中他人的快樂,并非真實生活的全部。
有人夫妻恩愛、月收入數(shù)萬,卻有嚴(yán)重的不孕癥;有人才貌雙全、能干多財,情字路上卻坎坷難行;有人家財萬貫,卻身有殘疾;有人看似好命,卻是一輩子腦袋空空……
哲學(xué)家說,人生本身就是殘缺的。藝術(shù)家說,殘缺才是顯示的美。
每個生命都有欠缺,世間幾乎沒有上帝的寵兒,“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人人都有自己的煩惱,都要直面人生的不完美。因此,我們不必與他人做無謂的比較,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就好。
電視劇《西游記》最后一集,唐僧師徒被老烏龜扔到河里,佛經(jīng)在晾曬時,有的就粘在石頭上被撕破了,也有被河水沖走沒有打撈上來的,唐僧就非常痛心。這時,孫悟空寬慰他:師父,不妨事,天地本不全,經(jīng)文殘缺也應(yīng)了不全之理,非人力所能為也。
天地本不全,人生的不完美是一種必然。同時學(xué)會從積極的角度去努力,《道德經(jīng)》所言: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意思就是,上天會對你的缺憾給予補償?shù)?。我們看到那些有著明顯生理缺陷的人,很多是事業(yè)非常成功的,這就是對他的補償吧。
編輯/平湖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