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部沒有事先張揚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的熱播,勾起了許多中國人對美食的找尋,成都無疑是最好的去處之一。成都就像一個巨大的美食城,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美食,最悠久最成都最有味道的應是錦里和寬窄巷子,這兩處應是成都美食以及悠閑生活的最好體現(xiàn)。
錦里,有“西蜀第一街”之稱,依成都武侯祠博物館而建。古街布局嚴謹有序,四川餐飲名小吃區(qū)、府第客棧區(qū)、酒吧娛樂區(qū)、特色旅游工藝品展銷區(qū)錯落有致。武侯祠里的肅嚴和錦里的市井氣息鮮明對照,猶如四川的“變臉”轉換只在瞬間。因此,“拜武侯,泡錦里”已成為成都旅游最具號召力的響亮口號之一。徜徉其間,當然不僅只為尋找“舌尖”上的美味,更為找回“西蜀第一街”曾有的味道和記憶。錦里,現(xiàn)為成都市著名步行商業(yè)街,為清末民初建筑風格的仿古建筑,以三國文化和四川傳統(tǒng)民俗文化為主要內(nèi)容。在錦里,我們可以重新領略歷史、現(xiàn)實、人情世故中的美食情懷,也可以看到建筑、情感和家園的傳承。錦里,別樣的四川童話,她的美總是在不經(jīng)意間,一角即一風景,一景即一吃。放眼望錦里,火鍋、串串香、棒棒雞、擔擔面、肥腸粉、冷鍋魚、香辣蟹比比皆是。巷子的一邊是店,一邊放了四方桌椅,可以隨要隨坐。這就是美食的錦里,這就是成都人的幸福年華。
如果說錦里的美是“小家碧玉”,那么寬窄巷子的美一定就是“大家閨秀”。盡管是晚上去的,在寬窄巷子聲色斑斕的背后,我感覺到的卻恰恰是一種低調的奢華。細心走近,會發(fā)現(xiàn)許多店家是關起門來做生意的,沒有吆喝,也無須招攬生意,成都人逍遙安逸,順其自然的生活態(tài)度展露無疑。寬窄巷子是成都遺留下來的較成規(guī)模的清朝古街道,與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稱為成都三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街區(qū)。寬窄巷子由寬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條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組成。精美的門頭、梧桐樹、街檐下的老茶館和書店……構成了寬窄巷子獨一無二的吸引元素和成都語匯,最市井的民間文化和老成都的慢生活在這里一覽無余;45個清末民初風格的四合院落、兼具藝術與文化底蘊的花園洋樓、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群落,展示的是成都的院落文化。這種院落文化代表了一種精英文化,一種傳統(tǒng)的雅文化。如果身處其中,大約會覺得自己正在電影中的某個場景。這里的院落無論如何奢華,但美食依然是主線。麻辣鮮香、百吃不厭、口齒生津的老火鍋店;熱辣紅艷、回味悠長、推陳出新的川菜館;每條巷子、每個院落都各有各的不同。遠離、近看,每一個角度,每一種色調,都會讓人想按下快門。找了家茶館坐下,不是不想再走,也不是為了齒頰留香的小吃,而是想真正靜心感受這里的一草一木。寬窄巷子,是成都這個古老又年輕的城市往昔的縮影,呈現(xiàn)了現(xiàn)代人對于一個城市的記憶。人最軟弱的地方,是舍不得。而我對這個地方的記憶就是如此。身在市井卻不吵鬧,倒有曠世桃源之感,我只身寧靜平和地閑逛,幸福就是與這沉靜時光相依。
去過或未去過成都的人,都會說到各種各樣的美食。的確,成都是一個很有味道的城市。僅靠聽是感覺不到的,因為味道的體現(xiàn)一定要走近,走近市井和人家去體會和品嘗。聽人說,有一種旅行,不為跋涉千里的向往,只為漫無目的的閑逛;不為人山人海的名勝,只為怡然自樂的街景?;蜃撸蛲?,唯一的原則就是看心情。成都,就是這樣,不僅是我們舌尖上的故鄉(xiāng),從錦里和寬窄巷子更讓我們認識和理解了傳統(tǒng)和變化著的中國。它讓我們懂得了每一道小吃都是一面鏡子,代表著當?shù)氐奈幕土曀?,文化是沒有地域的,越是民族的,也越是世界的。無論哪種藝術都有各自藝術的民族特性和獨特魅力。其實,在成都吃的藝術更是如此。因為有時候,直到一些珍貴的時刻成為了回憶,你才會真正意識到它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