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2011年第6個世界卒中日,由衛(wèi)生部主辦,衛(wèi)生部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工程委員會、全國腦血管病防治研究辦公室承辦的“腦卒中篩查與防治走進醫(yī)院、走進社區(qū)、走進鄉(xiāng)村”暨“關注卒中——健康中國行”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中國人民大學社區(qū)隆重舉行。啟動儀式上,王隴德院士宣讀了《中國卒中宣言》,向全社會發(fā)出倡議,向卒中宣戰(zhàn)!
閱讀提要
查:心臟血管有人管,腦部血管有人管,唯獨頸部的血管沒有人管,而這個大動脈容易造成斑塊狹窄,所以頸動脈是預測卒中的“晴雨表”。
吃:中國人需要一場膳食革命:先吃水果后吃飯,每天一頓全素餐、一斤奶、一個蛋、三個(種)果,限鹽少油多蔬菜,粗糧細糧交替吃。
動:經常鍛煉的人心率每分鐘60次,不經常鍛煉的人心率每分鐘80次,常鍛煉的人比不常鍛煉的人每天心臟少跳2.4萬次,一年少跳880多萬次。您說哪個人活得長呢?
防:從血管出現(xiàn)輕微的問題,到真正發(fā)生卒中要經過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概括起來,一個人從出生到發(fā)生卒中要經過“六個臺階”,留給我們的預防時間是非常充分的,就看你能不能抓住機會。
“在6個人的圖像中,其中一個人暗了下去”,意思是說,全世界每6個人中就有1個人一生之中會遭遇卒中,每6秒鐘就有1人死于卒中,每6秒鐘就有一人因為卒中而永久致殘。
這是世界卒中組織在世界卒中日的一張宣傳畫上的情景。
受訪專家/全國人大常委、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預防醫(yī)學會會長 王隴德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yī)院副院長 王擁軍
每6秒就有一人死于卒中
文/向華
腦卒中不但發(fā)病率高,致殘率和死亡率也很高。流行病學調查發(fā)現(xiàn),我國每15秒鐘就有一個卒中新發(fā)病例,每6秒鐘就有一人死于卒中。與此同時,腦卒中發(fā)病年輕化的趨勢也越來越嚴重。臨床研究表明,心腦血管病年輕化,除遺傳因素外,還與中青年人工作壓力過大、生活方式不良等高危因素有關,喝酒、抽煙、熬夜、缺乏鍛煉等是公認的損傷身體的生活方式。
腦卒中一般分為兩大類,一類稱為出血性腦卒中,就是人們常說的腦出血或腦溢血。出血性腦卒中的原因多為高血壓、顱內動脈瘤或血管畸形引發(fā)血管破裂。另一類是缺血性腦卒中,腦血栓形成、腦栓塞都屬于此類。缺血性腦卒中是由于腦部動脈血管本身的硬化、狹窄,逐漸發(fā)展為阻塞;也可能是因為心臟部位的栓子脫落后順血流到腦內血管時阻塞,從而造成該部腦血流供應中斷,腦組織缺氧或壞死,這類卒中占60%~70%。
還有一種特殊的類型叫做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也叫一過性腦缺血發(fā)作,俗稱“小中風”或“小卒中”。雖然它也屬于卒中的范疇,但由于腦缺血是暫時的,沒有形成完全性的血管堵塞,一般可在24小時內恢復正常。
除上述類型外,其他如炎癥、血液病、惡性腫瘤以及空氣、脂肪進入腦血管形成栓塞均可引起腦卒中。
據(jù)《健康導航》
卒中防治刻不容緩!在此次啟動儀式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預防醫(yī)學會會長王隴德和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yī)院副院長王擁軍教授等專家在中國人民大學社區(qū)面向群眾1000余人盛大開講:卒中可防可治!現(xiàn)將兩位專家的精彩講座內容摘錄如下:
查:頸動脈是預測卒中的“晴雨表”
“心臟的血管有人管,腦部的血管有人管,唯獨頸部的血管沒人管,頸部大動脈卻非常容易造成斑塊狹窄引發(fā)卒中?!蓖蹼]德院士說,“卒中絕大多數(shù)危險因素都是可控的,不可控的因素僅有年齡、性別、家庭史。此外,我們國家新近關注到了頸動脈狹窄。”
“頸動脈就是我們脖子兩側的血管,大家可以摸到它的搏動,像脈搏一樣?,F(xiàn)在的研究發(fā)現(xiàn),頸動脈狹窄引起的卒中在發(fā)達國家占缺血性卒中的20%左右,頸動脈狹窄超出70%以上一定要及早干預。但是這個問題在我們國家一直沒有引起重視?!蓖蹼]德院士感嘆地說。
頸動脈篩查的方法非常簡單,主要就是做頸動脈超聲,檢查是無創(chuàng)的,費用也不高。
大家可以用一個簡單的量表自己進行初步的卒中風險評估,其中包括8個危險因素,分別是:有無高血壓、是否有房顫、是否吸煙、有無高血脂、有無糖尿病、是否很少參加體育活動、有無超重或肥胖、有沒有卒中家族史,如果8個危險因素中有3個以上,那么就需要到醫(yī)院進行頸動脈篩查或做進一步的檢查。
吃:中國人需要一場“八字方針”的膳食革命
“在我看來,不管是從預防卒中還是其他慢性疾病的角度來說,中國人都需要一場膳食革命?!蓖踉菏堪堰@場革命概括為調整、維持、控制、增加的“八字方針”。
調整:先吃水果后吃飯。不少人習慣吃完飯再吃水果。其實,水果雖然是低熱能食物,但如果是飯后吃,是在吃飽的情況下再吃,即便熱量很低,也會淤積在體內。但如果是在飯前吃水果,則可以幫助我們減少對高熱能食物的攝入。
維持:高纖維素攝入、食物多樣化。這是中國的膳食特點,我們應該維持這個好的特點。70歲以下的人,爭取每天吃頓粗糧。
控制:油脂對中國人超重肥胖做了大量的“貢獻”。中國營養(yǎng)學會建議每人每天食用油不超過25克,也就是半兩。但是調查的結果是,現(xiàn)在人均每天吃了44克油。如果每天多吃5克油,不被消耗的話,10年就多長20斤。
增加:水果、奶、谷物及薯類食物。水果是每天一定要保證的,不是可有可無的東西。我國每天人均水果攝入量僅僅44克,不到一兩,而中國營養(yǎng)學會推薦量是每天300~400克。
動:“千年王八萬年龜”不適用于有230個關節(jié)的人類
中國有句俗話“千年王八萬年龜”,曾經就有人問王院士:“如果人像烏龜一樣少動,是不是也能活得更長些?”
對于這個問題,王院士做過專門的調查研究,“我們人體有206根骨頭,烏龜有230多根骨頭,但人有230個關節(jié),烏龜只有90個關節(jié)。天生我材必有用,大自然造物是很有道理的,給人類這么多關節(jié)就是讓我們多運動”。
另外像心率問題,一次出差,一位干部問王院士,總運動使心跳加快會不會縮短壽命?“事實上,運動員的心率一般是每分鐘40至50次,說明他的心臟非常有力。經常鍛煉的人心率每分鐘60次,不經常鍛煉的人心率每分鐘80次,因此常鍛煉的人比不常鍛煉的人每天心臟少跳2.4萬多次,一個月下來少跳74萬次,一年880多萬次。您說哪個人活得長呢?”
而鍛煉的三要素:頻度、時間、強度,也是有講究的。很多人意識到了鍛煉的重要性,說我在鍛煉,一問他在干什么呢,在散步,實際上這樣根本沒達到鍛煉的要求。頻度每周至少3次,最好5次,每周有一兩天休息時間。時間呢,要達到平均每天半小時,只有達到每天半小時才能保證健康。運動強度最簡單的算法就是運動時心率達到170減去你的年齡,50歲達到120,60歲達到110,要達到這么一個強度。
鍛煉時間以下午四五點比較好,上班族晚上比較好,老年人早上可以做輕度運動,比如散步。國外一項研究,追蹤對象40年,把中風患者發(fā)病按時間分類,顯示上午8點至12點是高發(fā)期;第二個是凌晨4點到上午8點,占全天的55%;最低是晚上8點到凌晨0點,為5%。小品演員高秀敏就是凌晨去世,馬季也是早上在馬桶上去世的。
防:一個人從出生到發(fā)生卒中經過“六個臺階”
卒中的發(fā)生看起來讓人猝不及防,其實,“從血管出現(xiàn)輕微的問題,到真正發(fā)生卒中要經過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蓖鯎碥娊淌谡f,概括起來,一個人從出生到發(fā)生卒中要經過“六個臺階”,預防時間是非常充分的。
第一個臺階是遺傳因素。你的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如果有卒中,那么你就會被貼上高危人群的標簽。
第二個臺階是不良生活習慣。如果你還有吸煙、喝酒、不愛運動、心理壓力大等不良生活習慣和心理因素,那么離危險又近了一步,站在了第二個臺階上。
第三個臺階是疾病因素。如果不良生活狀態(tài)不改變,那么你很可能就患上了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臟病,在走向疾病的臺階上就又上了一步。這些高危人群,一個是到醫(yī)院做頸動脈篩查,但是頸動脈超聲沒有問題,顱內動脈還可能存在問題,需要根據(jù)醫(yī)生的危險因素評定來選擇篩查項目,尤其是吸煙的人,最好查查顱內血管是不是有問題,可以做TCD或CT血管檢查。
第四個臺階是小卒中(TIA)。如果前三步都沒有控制住,那么就上了第四個臺階,出現(xiàn)先兆癥狀,也就是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俗稱小卒中。大約30%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在發(fā)病前會出現(xiàn)一過性的肢體麻木、一過性的肢體無力、一過性的單眼黑蒙、一過性的視物眩暈等先兆癥狀。如果這一步還是沒有引起重視,那么只能站在了第五個臺階上。
第五個臺階是發(fā)生卒中。這是誰都不愿意面對的。
第六個臺階是卒中復發(fā)。僥幸活了下來關鍵就是預防卒中再發(fā),二級預防用藥,包括三大基石。第一個是抗血小板藥,比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第二個是他汀類藥物,王擁軍教授說:“有些患者說,他汀是降血脂的,你給我開什么他汀呀,其實他汀對腦卒中患者來說,不是降血脂的,它是用來預防卒中復發(fā)的?!钡谌齻€是降壓藥,實際上對于血壓不高的人在卒中二級預防中應用降壓藥是可以獲益的。即使其他藥都忘了,這三種可別忘。
王擁軍教授說:“一個腦卒中患者,如果這個時候還沒有得到正確治療的話,就會像很多病人一樣從第一次卒中開始,反復發(fā)作,最后到生命結束。這六個臺階上完了,等待你的是什么,是一朵花,這個花可不好,鮮花變成了花圈?!?/p>
據(jù)《健康時報》
編輯/平湖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