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以來,我們欣喜地發(fā)現(xiàn)了課堂上的這樣一些變化:課堂資源的深度開掘,學生的自主探究,老師的人文情懷……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個性得到張揚,自信得以建立。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相比,這無疑是比較大的進步。
但是,在一些看似熱鬧的課堂上,筆者卻感到了一種擔憂,我們課堂上的傾聽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在課堂發(fā)言時,教師有時候不會認真傾聽,有些學生也只顧干著自己的事情,彼此間缺少傾聽。
可以說,傾聽已經成了一些課堂上不可忽視的問題。實際上,學生在課堂上光有表達是不夠的,如何傾聽也應該是學生一項重要的學習技能,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體現(xiàn)。如何讓課堂因傾聽而更加美麗呢?
一、課堂傾聽存在一些誤區(qū)
1.教師在認識上存在誤區(qū)
有些教師把傾聽等同于聽課。其實,課堂傾聽是包含聽課技巧和聽課藝術的積極高效的聽課。傾聽包含鑒賞性思考、主動性理解、批判性接受等方面。
有些教師把能聽理解成為會聽。其實,聽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在課堂上,有些學生能夠聽教師講課,教師就想當然地認為他們會聽課了。
2.教師在行為上存在誤區(qū)
有些教師只注重傾聽那些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而忽視傾聽其他學生。在課堂上,特別是在公開課上,我們有時候會看到幾個優(yōu)等生一直在發(fā)言,而大多數(shù)學生只是在陪襯。為了讓課堂教學正常進行,為了達到教師預設的效果,教師把發(fā)言的機會讓給了那些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所以,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只傾聽了少數(shù)學生,而忽視了傾聽更多的學生。
3.教師在評價上存在誤區(qū)
在課堂上,一些教師只愿意傾聽與自己預設一致的答案,而學生一旦說出與教師預設不一致的答案時,教師往往有意識地淡化或忽略。這樣一來,有些學生就不愿再說出自己的答案。教師這樣的傾聽評價往往會讓課堂缺乏活力,學生也就缺乏創(chuàng)造力了。
二、課堂傾聽的方法
1.和諧傾聽,課堂因此更加精彩
(1)培養(yǎng)良好的傾聽習慣。傾聽可以吸取別人的長處,彌補自身的不足;傾聽也可以激發(fā)自己的靈感,做到觸類旁通;傾聽還可以養(yǎng)成尊重他人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自己的品質。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學會調節(jié)情緒,培養(yǎng)良好的傾聽習慣。教師應該把每個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不要把對學生的印象固定化,努力去傾聽學生的聲音。另外,教師也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生活實際等,引導學生學會傾聽,提高他們傾聽的自覺性,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傾聽習慣。
(2)營造良好的傾聽氛圍。課堂氛圍是決定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良好的傾聽氛圍可以讓師生關系融洽,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努力營造一種良好的傾聽氛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努力做到關注每一個學生,要學會傾聽。教師只有用心地去聽學生說話,做學生的忠實聽眾,才能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疑慮、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意等,才能及時捕捉生成的課堂資源。另外,教師也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會傾聽別人。在這樣良好的傾聽氛圍中,學生的學習行程才會在動態(tài)生成中挺進,我們的課堂也就會充滿著生命的氣息與活力。
(3)細化傾聽的要求。怎樣的傾聽是符合要求的?我們應該細化一些傾聽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傾聽每一個學生的發(fā)言,不隨意打斷學生的發(fā)言。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要傾聽那些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也要傾聽那些學習基礎不好的學生。教師不僅應該欣賞那些積極舉手發(fā)言的學生,也要關注那些默默無聞的學生。當然,在教師帶好頭之后,也要細化一些學生的傾聽要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做到專心傾聽,在教師講課和同學發(fā)言時不要開小差;要求學生耐心傾聽,當教師講課和同學發(fā)言時不隨便插嘴,要聽完別人的話之后再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要求學生虛心傾聽,當別人提出不同于自己的意見時,要虛心地接受,在傾聽的過程中修正自己的觀點。
2.快樂傾聽,學生因此更加出色
(1)激發(fā)學生傾聽的興趣。學生都喜歡有魅力的教師。在課堂上,教師如果能吸引住學生,學生就樂于傾聽。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門“說”的藝術。如果教師要激發(fā)起學生傾聽的興趣,就要修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自己的語言表達魅力。另外,教師平時還要多學習,加強理論學習,鉆研教材教法,努力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樂于傾聽。
當然,除了“說”的藝術之外,教師還應該以朋友的身份和學生對話,用和藹的態(tài)度,鼓勵的眼神、細微的動作來縮短師生之間的差距。這樣的話,學生就會喜歡傾聽。
(2)調控學生傾聽的情緒。有些學生在課堂上可能很難集中注意力長時間傾聽,教師就應該適時地調控學生的情緒,讓他們學會耐心地去傾聽。
在課堂上,教師應該隨時注意觀察學生,利用設疑、變化語調等方式引起學生的注意,從而調控學生的情緒,讓學生認真傾聽。另外,當學生在發(fā)言卡殼或出現(xiàn)錯誤時,教師應該寬容學生,讓學生的情緒得到緩和,從而讓學生在課堂的剩余時間里能用心去傾聽。在課堂上,當出現(xiàn)難度較大的問題或內容時,大部分學生可能會不愿思考和繼續(xù)傾聽。這個時候,教師就應該通過有意等待,或者重復甚至稍作提示來以引起這些學生的注意,從而讓他們能夠耐心傾聽,并且去思考、解決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良好的傾聽習慣是學生進行思考和領悟的前提,是發(fā)展學生各種能力的基礎。所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是有必要的。在課堂上,對于那些認真傾聽的學生,教師要及時地用眼神或言語對他們進行表揚。當然,對于那些不能認真傾聽的學生,教師不能只是忽視他們,或者粗暴地批評他們,而要想一些方法來讓他們慢慢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在平時,教師還要告訴學生,傾聽不僅是有禮貌的一種表現(xiàn),還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從內心深處知道傾聽的重要性,并把傾聽內化成自己的一種習慣。
3.有效傾聽,教師因此更具魅力
加拿大教育家馬克思·范梅南曾經這樣說:“一個真正的發(fā)言者必須是一個真正的傾聽者,能聽懂我們日常聽覺范圍以外的深層含義,能傾聽世間各物對我們說的話?!痹谡n堂上,教師必須做一個真正的傾聽者,用心去傾聽學生,走進他們的心靈。
(1)與學生零距離接觸。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許多老師喜歡在課堂上與學生保持一定的距離,讓學生產生一種教師高高在上的感覺。其實,這樣的距離容易給學生造成緊張、恐懼的心理,不利于他們的學習。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經常走下講臺,與學生零距離接觸。如,在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小組討論和師生討論交流的時候,教師應該走到學生中間去,讓自己傾聽學生的聲音。這樣的話,師生間的心理距離也會縮短,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2)與學生全方位溝通。溝通就像河上面的一座橋梁。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效力不僅取決于詞匯的運用,而且取決于說話時的方式、語調、面部表情、姿勢動作。所以,教師應該要學習一下與學生溝通的技巧。教師在傾聽的過程中不僅要做到耳到、眼到,更要做到心到。在傾聽時,教師不僅要全神貫注地聽,而且還要積極地響應,與學生互動。教師可以通過微笑、點頭、提問等方式在聆聽時作出積極的反應。
(3)讓學生向縱深處發(fā)展。在新課程背景下,讓學生發(fā)展才是硬道理。教師在傾聽的過程中,或者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傾聽的過程中,教師要正確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及時做出積極的回應。在課堂上,當學生的發(fā)言偏離課堂教學內容時,當學生的發(fā)言因為卡殼而難以繼續(xù)進行時,當學生的觀點發(fā)生沖突時,當學生的認識需要上升到更加高的層次時,教師應該有智慧地引導,巧妙地啟發(fā),以便引發(fā)學生進行更加深入地思考,從而提高到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讓學生向縱深處發(fā)展。
三、傾聽讓課堂美麗無限
在課堂上,筆者由于對傾聽比較注意,現(xiàn)在已經取得了一些效果。在課堂上,筆者總是懷著一顆愛心去認真地傾聽學生的聲音。所以,不管是那些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還是那些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都因為教師的關注和傾聽而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他們的神情更加專注,成績有了提高。另外,由于教師的引導,有些學生也改變了以前的一些壞習慣,開始知道要去傾聽他人,而且知道怎么去傾聽,他們成了別人眼中有禮貌的學生。
有句話說得好:“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由此可見,習慣是非常重要的,習慣的力量也是巨大的。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將會讓教師和學生受益終身。在課堂上,由于師生的有效傾聽,我們的課堂變得如此美麗,我們的課堂教學也更加有效了。
(作者單位:江蘇吳江市盛澤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