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孩子小時候大多知道,圣誕節(jié)前要表現(xiàn)得乖乖的,過節(jié)那天晚上圣誕老人就會從煙囪溜進來,悄悄地送來你想要的禮物,還會喝掉給他御寒準備的熱乎乎的牛奶。要是老人從煙囪走的時候不小心,還可能掉了一支他抽煙用的陶土煙斗,碎片散落在地上……
如果從當年荷蘭人到北美洲殖民算起,這個來自低地國家的傳統(tǒng),流傳到這里已經(jīng)有四百年的歷史。對于美國孩子們來說,則還有一個至今已經(jīng)持續(xù)了九十九年的傳統(tǒng),那就是從1912年開始,郵局會接受他們給圣誕老人寫的賀卡和信件,先是在郵局內(nèi)部由員工“認領”這些信件,后來擴展到社會上,由熱心人士、社會團體和慈善組織安排義工以圣誕老人的名義給孩子們回信,寄去孩子們希望得到的圣誕禮物。
這些孩子們想念多時的禮物,有的是玩具書籍,有的是衣服鞋襪,有的甚至是一只火雞或一條寵物狗。每到年末,無論是工廠企業(yè)還是政府機關,都會有這些熱心的個人或社會團體組織圣誕禮物的捐贈活動。遇到經(jīng)濟不好的年頭,像現(xiàn)在失業(yè)率高達8.6%,很多家庭過節(jié)時無力為年幼的子女購買禮物,家長們也會求助于美國郵局的“圣誕老人行動” (USPS Operation Santa Claus)。
去年全美有24個郵局舉辦這項活動,今年則有75個郵局加入行動的行列。從11月下旬這些郵局收到寄給圣誕老人的信件開始,郵局就指定專人負責閱讀這些來信,在專設的辦公室將信件分類,比如“來自孩子的請求”、“需要幫助的母親”等,那些志愿者可以隨時來郵局閱讀信件,挑選自己愿意幫助的對象。從2008年開始,為了保護尋求幫助的孩子或家庭的隱私,郵局會將信件編號,同時隱去寄信人的地址。志愿者或團體根據(jù)來信提出的要求,從收集來的捐贈當中找到或者去購買對應的物品,寫好回信,按照禮品方式包裝好送回郵局,支付郵資,由郵局負責寄走。
住在紐約布魯克林的勞倫參加了這樣一個“圣誕老人行動”的社團。從前年開始,她就通過在家里開派對的方式,邀請朋友們和她一道給孩子們捐贈寄送禮物。去年她動員了自己所住公寓大樓的幾乎所有住戶,大家分工負責,有的去郵局挑選給圣誕老人的信件,有的去選購禮物,有的負責包裝并送往郵局寄走。整個忙完后大家辦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節(jié)日聚會。
不但老百姓和慈善團體參加這項活動,很多社會知名人士和大企業(yè)也慷慨解囊。像谷歌公司就向宣傳這項活動的團體提供網(wǎng)上免費的廣告,亞馬遜、沃爾瑪和塔吉特等公司為參與活動的人們提供獎勵。
今年參加這一活動的郵局最多的州是俄亥俄、佛羅里達、西弗吉尼亞和加利福尼亞等州,分別有23、18、10和7個郵政支局加入。紐約州雖然歷來只有一個郵局,即紐約市的中心郵局舉辦這一活動,但卻是收到信件和寄出禮物最多的郵局,單是去年就給向圣誕老人提出請求的孩子和家庭寄送了4萬份圣誕禮物。
與美國郵局舉辦的“圣誕老人行動”類似的項目還有很多,其中海軍陸戰(zhàn)隊發(fā)起的“向孩童捐贈玩具” (Toys for Tots) 迄今也有60多年的歷史,聯(lián)邦政府員工參加捐贈的十分踴躍。
明天,也就是23日,是“圣誕老人行動”收信的截止期。期望今年有更多的孩子和家庭會收到圣誕老人的節(jié)日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