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芳《預言》的情思空間
□羅振亞
對詩集《預言》的精神世界巡視后我們發(fā)現(xiàn),盡管它有情感柔弱感傷、疏離現(xiàn)實的局限,但它仍有許多充滿啟迪意義的正面價值。首先,它真切精細地記錄了有追求有理想又被現(xiàn)實煩擾的知識分子心態(tài),有珍貴的認識價值。盡管不少充滿孤獨寂寞的詩篇若秋蟬敗葉,蒙著一層欲語淚先流的陰影,但它正是社會激蕩的心理折射與映照反映,寄托著詩人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和懷疑,詩人正是以夢中迷離道路、甜美之愛的沉醉,抗擊著身外世界的殘酷與嚴峻,如此看來籠統(tǒng)地說它為有閑者逃避現(xiàn)實的結果,恐怕是近于武斷了。其次,優(yōu)卓的感知方式造成了對現(xiàn)代人心靈的有效拓展。詩人從自我出發(fā)的內視點藝術,偏向于個體心靈的隱秘之隅,或多或少地疏離了群黎苦痛與時代風雨,對青春寂寞、幻夢、嘆息的偏重,造成了情感纖弱的充塞,以至使一些詩與現(xiàn)實脫了節(jié),但是這個缺點也恰是何詩的個性,所以不必過于苛責。它契合了詩歌情感哲學的生命本質,將現(xiàn)代人的精神深層揭示得更為綿密細致,尤其是詩人走向現(xiàn)實后接通“小我”與“大我”的吟唱,更是手寫自我心系風云的藝術佳構。再次,它表現(xiàn)了詩人可貴的赤子真誠。集中不倦地歌頌愛情是何詩的一個獨到貢獻,他的詩無論是憂郁還是歡情,無論是煩惱還是快樂,無論是自我心靈還是現(xiàn)實中的所見所感,詩人都是一視同仁,予以真摯健康的表現(xiàn),以袒露心靈的方式細致精微地抒寫,不做作不掩飾,不無病呻吟,不虛張聲勢,那樣認真那樣赤誠,這表現(xiàn)了一個詩人最寶貴的精神品格與最高尚的美學情趣。人們說只有從心靈里流出的情感才會再度流向心靈,《預言》的奪人魅力恐怕就源乎此吧!
何其芳是一位典型的自我抒情詩人。他的詩總是敞開心扉,真誠坦率地流瀉細微的靈魂隱秘與情思律動,甚至對缺點也不加掩飾,表現(xiàn)出一種真摯深切、豐富而扣人心弦的情感美。這一點只要做一下抽樣分析即會清楚。如寂寞、夢這種“最隱秘最深沉的心聲”,在一般詩人那里是不愿公開袒露的,可它們在何詩中卻有著深入的輻射與展開?!痘ōh(huán)》里有“你愛寂寞,寂寞的星光”,《夢后》有“是因為一個寂寞的記憶嗎”,《柏林》有“從此始感到成人的寂寞”?!凹拍笔沁@樣俯拾即是,那么“夢”呢?據統(tǒng)計,《預言》的34首詩寫夢者竟達19首,出現(xiàn)了18個“夢”字,比例之高令人吃驚。如“有人夢里也是沙漠”(《失眠夜》),“我夢里也是一片黃色的塵土”(《再贈》),“今宵準有銀色的夢了”(《月下》)。夢幻、寂寞這種內向性的情感,在詩中高頻率、大劑量地不加回避地表現(xiàn),足以證明詩人的真誠。并且詩人的真誠情感有多色調的表現(xiàn)?!读_衫》濃烈,《花環(huán)》纖細,《夜景》凄婉,《愛情》幻美,《預言》朦朧,《贈人》溫柔,諸多情調的聚合,多層次多向度地恢復了詩人心理世界之紛繁復雜的形態(tài)。
(選自《羅振亞文集》,有刪改)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下面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牵?)
A.詩集《預言》,朦朧地暗示了有追求有理想又被現(xiàn)實煩擾的知識分子心態(tài),有珍貴的認識效應。
B.詩人對黑暗現(xiàn)實充滿不滿和懷疑,抗擊著身外世界的殘酷與嚴峻,但并沒有逃避現(xiàn)實。
C.詩人或多或少地疏離了群黎苦痛與時代風雨,對青春寂寞、幻夢、嘆息的偏重,造成了情感纖弱的充塞,以至使一些詩與現(xiàn)實脫了節(jié),造成了難以彌補的缺憾。
D.他的詩總是敞開心扉,真誠坦率地流瀉細微的靈魂隱秘與情思律動,尤其致力于自我解剖。
E.《預言》的34首詩寫夢者竟達19首,出現(xiàn)了18個“夢”字,比例之高令人吃驚。這足以證明詩人難以表達他的真誠。
2.請簡要分析詩集《預言》的啟迪意義的正面價值。
答:
3.如何理解何其芳是一位典型的自我抒情詩人。
答:
舒婷詩歌的語言特色
□林 潔
詩歌屬于高層次領域。意大利哲學家馬佐尼曾說過:“詩的目的在于產生驚奇感?!笔骀脤σ庀蟮淖非?,即在詩的意象上的開拓,著實令人驚奇。
意象基本特征是創(chuàng)造詩美的基礎,離開它是很難進入詩境的。在《惠安女子》《神女峰》等詩中,我們可以看到,舒婷在詩歌意象上的追求。詩人著意尋求的是一種意象的效果。它不是一幅完整的圖畫,而更像一首樂曲,追求著感情流動的節(jié)奏和旋律。
托爾斯泰有句名言:“越是詩的,越是創(chuàng)造的?!笔骀玫脑姡捎趯σ庀蟮淖非?,讀者不得不以積極的態(tài)度,調動起自己的生活經驗,對詩發(fā)揮想象力,進一步去補充、豐富和發(fā)展了。請看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剛從神話的蛛網里掙脫;/我是你雪被下古蓮的胚芽;/我是你掛著眼淚的笑渦……
孫紹振稱贊此詩是“想象大膽到把客觀世界的精粹細節(jié)直接變成了自我形象的組成部分”。這首詩中,“神話的蛛網”“雪被下古蓮的胚芽”等顯然都不是一種客觀存在,而是凝聚了詩人的思想感情。它引發(fā)讀者的想象力,給人以驚奇的效果。
詩人追求直覺的表現(xiàn)方式,表現(xiàn)內心和外在世界。通過直覺感受,利用幻覺、錯覺去制造意象,來達到象征的目的,給人以驚奇感。請看舒婷的《初春》:
雖然還沒有花的洪流/沖毀冬的鐐銬,/奔瀉著酩酊的芬芳,/泛濫在平原、山坳;/雖然還沒有鳥的歌瀑,/飛濺起萬千銀珠,/四散在霧蒙蒙的拂曉,/滾動在黃昏的林蔭道。
從上面的詩句,我們可以知道,意象是具體、可感的。這段詩中,“花的洪流”“冬的鐐銬”“奔瀉著”的“酩酊的芬芳”“歌瀑”等意象,從生活真實角度分析都是不成立的,但根據直覺的心理特征,按事物的形狀、色澤、聲音等外在因素,由感情需要出發(fā),由當時的感受出發(fā),為了表達一剎那的幻覺和朦朧意識來表現(xiàn)那相應的感情色彩,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可以接受的。
運用意象可以產生更強烈的藝術效果,如在舒婷的《童話詩人》一詩中,詩人先用了“病樹、頹墻、銹的鐵柵”等象征著丑、惡與沒落的意象,然后,又送出“雨后的塔松/有千萬顆小太陽懸掛/桑椹、釣魚竿彎彎繃住河面/云兒纏住風箏的尾巴/無數(shù)被搖撼的記憶/抖落歲月的塵沙/以純銀一樣的聲音/和你的夢對話”等一組象征美與希望的意象。二者的對比,進一步表現(xiàn)出詩人向往真善美及其強烈的引人共鳴的驚奇效果。
詩為心聲,是心之語。
在我們周圍,有人說,舒婷的詩可謂“文已盡而意有余”。也有人因為“讀不懂”便稱之為“古怪詩”了。然而,“新崛起”們所寫的詩,被評論家謝冕稱為“帶來了萬象紛呈的新氣象,也帶來了令人瞠目的‘怪’現(xiàn)象的詩”。其實,舒婷等那一年代的青年“朦朧詩”派,在創(chuàng)造自己的詩句,也在創(chuàng)造詩的魅力。請看舒婷《四月的黃昏》:“四月的黃昏/流曳著一組組綠色的旋律……”視覺的形象向聽覺的形象轉移,雖然在細節(jié)上是不真實的,但在表達那種特殊歲月里“迷惘的我”的心情,對于內心世界美好的向往,因而產生朦朧感受,卻是真實的。
舒婷的詩,由于意象的運用所創(chuàng)造的境界,其渲染的氣氛,其美感,無疑是新鮮的,無疑是“朦朧”的。詩的“朦朧美”非常符合詩忌平直,而講求意蘊的要求:不但中國傳統(tǒng)的藝術理論歷來強調“弦外之音”“象外之旨”,而且恩格斯也指出過:“作者的見解愈隱蔽,對藝術作品來說就愈好。”
(選自《論舒婷詩歌的審美創(chuàng)造因素構成》,有刪改)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下面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牵?)
A.語言是創(chuàng)造詩美的基礎,離開它是很難進入詩境的。
B.舒婷尋求的意象的效果,不僅是一幅完整的圖畫,而且像一首樂曲,追求著感情流動的節(jié)奏和旋律。
C.“朦朧美”,是舒婷詩歌特有的藝術特征,在詩歌史上已留下光輝的一頁。
D.詩人追求直覺的表現(xiàn)方式,表現(xiàn)內心和外在世界。但達到象征的目的,給人以驚奇感,并不完全是通過直覺感受,利用幻覺、錯覺去制造意象來實現(xiàn)的。
E.《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把客觀世界的精粹細節(jié)直接變成了自我形象的組成部分,如“神話的蛛網”“雪被下古蓮的胚芽”,都不是一種客觀存在,而是凝聚了詩人的思想感情。
2.閱讀上文,請概括說明舒婷詩歌語言藝術的特點。
答:
3.結合本文的論述,談談你對舒婷朦朧詩特點的理解。
答:
【李旭山/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