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指津】
文言文句式,是相對于現代漢語而言的,在古代實際這是一種正常的句式。文言句式隨著語言的發(fā)展逐漸發(fā)生了改變,在現代漢語中成了特殊句式。許多學生在學習此部分時,感到很困惑。為此,筆者就其中的判斷句、疑問句、省略句作一整理講解,以期給學生一點幫助。
一、判斷句
所謂判斷句,是指對事物的屬性進行肯定說明或否定說明的句子。從語法上來說,就是以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作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的句子。“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很少作判斷詞,在漢以后作判斷詞慢慢多起來。判斷句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幾種:
1.助詞“者”“也”配合表判斷?!罢摺北硎咎崾竞屯nD,“也”在結尾表判斷語氣。格式如“……者,……也”“……,……也”“……,……者也”“……者,……”等。如:(1)廉頗者,趙之良將也。(2)項脊軒,舊南閣子也。(3)夫戰(zhàn),勇氣也。(4)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5)粟者,民之所種。
2.在主謂之間,用“即”“乃”“則”“皆”“本”“誠”“亦”“素”等副詞表示肯定判斷,兼加強語氣,用“非”表示否定判斷。如:(1)梁父即楚將項燕。(2)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3)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4)環(huán)滁皆山也。(5)臣本布衣。(6)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7)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8)且相如素賤人。(9)拾視之,非字而畫。
3.用動詞“為”或判斷詞“是”表判斷,如:汝是大家子。
4.無標志。如:劉備,天下梟雄。
二、疑問句
文言疑問句一般都有疑問詞,疑問詞包括疑問代詞:誰、何、曷、故、安、焉、孰等,疑問語氣詞:乎、諸、哉、歟、耶等以及疑問副詞:豈、獨、其等。有時也不用疑問詞。常見的固定結構有:
1.奈何,可譯為“怎么辦、怎么、為什么”等。如:(1)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2)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2.何如,可譯為“怎么、怎么樣、怎么辦”等。如: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3.何以……?可譯為“根據什么……?憑什么……?為什么?怎么會?”等。如: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
4.何所……?可譯為“所……的是什么?”等。如: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5.奈……何、若……何、如……何,可譯為“對……怎么辦”“拿……怎么樣”等。如:(1)虞兮虞兮奈若何?(2)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3)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6.孰與……,與……孰。可譯為“跟……比較,哪一個……”如: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7.何故,可譯為“什么原因,為什么,怎么”。如: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
另外,還有一些表示反問的習慣用法。
1.何……哉(也)?可譯為“怎么能……呢?”如:何可勝道也哉?
2.何……為?可譯為“為什么要……呢?還要……干什么呢?”如: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3.何……之有?兼表賓語前置,可譯為“有什么……呢?”“怎么能……呢?”如:勾踐曰:“茍得聞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4.如之何……?可譯為“怎么能……呢?”如: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
5.豈(其)……哉(乎、耶、邪)?可譯為“哪里……呢?難道……嗎?怎么……呢?”如:(1)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2)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3)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
6.安……哉(乎)?可譯為“哪里……呢?”“怎么……呢?”如:(1)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2)然豫州新敗之后,安能抗此難乎?
7.不亦……乎,可譯為“不是……嗎?”如: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8.……非……歟?可譯為“……不是……嗎?”如:子非三閭大夫歟?
9.寧……耶?可譯為“哪里……呢?”如:當時雖觭夢幻想,寧知此為歸骨所耶?
10.顧……哉?可譯為“難道……嗎?”如: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11.獨……耶(乎、哉)?可譯為“難道……嗎?”如: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
三、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著省略成分的情況,對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通常省略句有以下幾種情況:
1.主語的省略。如:永州之野產異蛇,(蛇)黑質而白章……
2.謂語的省略。如: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動詞賓語的省略。如: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藺相如)為上卿。
4.介詞賓語的省略。如:此人一一為(之)具言所聞。
5.介詞的省略。如,將軍戰(zhàn)(于)河北,臣戰(zhàn)(于)河南。
【專項訓練】
1.下列選項中,全都是判斷句的一項是( )。
①昔者五帝地方千里②此必是豫讓也③田橫,齊之壯士耳④當立者乃公子扶蘇⑤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⑥此則寡人之罪也⑦民死亡者,非其父兄,即其子弟⑧日月星辰瑞歷,是禹桀之所同也
A.①③⑤⑦⑧ B.②③④⑥⑦
C.①③④⑦⑧ D.②③⑤⑥⑦
2.下列各句中,“乃”表示判斷的一項是( )
A.今君乃亡趙走燕 B.嬴乃夷門抱關者也
C.旬乃還第 D.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3.下列各句中,“是”表判斷的一項是( )
A.是天下之大賊也 B.海瑞言俱是
C.是吾劍之所從墜 D.不知木蘭是女郎
4.下列各句中,“則”表示判斷的一項是( )
A.如此則荊吳之勢強 B.故木受繩則直
C.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D.位卑則足羞
5.下列各句中,“即”表示判斷的一項是( )
A.梁父即楚將項燕
B.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
C.郡之賢士大夫請于當道,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
D.若即若離
6.下列各句中,不屬于判斷句的一項是( )
A.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
B.晏嬰,齊之習辭者也
C.溫州雁蕩山,天下奇秀
D.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7.下列各句中,不是疑問句的一項是( )
A.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
B.吾王庶幾無疾病與
C.圣人無常師
D.孔子云:“何陋之有?”
8.下列疑問句中,表達疑問的方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王聞燕太子丹入質秦歟
B.今王何以禮之
C.張儀謂其妻曰:“視吾舌尚在否?”
D.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殺臣乎
9.下列各句中,與“公主何在”的句式不同的一項是( )
A.不之視
B.大王來何操
C.豈有小郎病,不往省視,乃視戲乎
D.然以功業(yè)大,人莫之非
10.下列括號中已列出省略的成分,錯誤的一項是( )
A.今肅可迎操耳,如將軍不可﹙迎﹚也
B.今以鐘磬置﹙于﹚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C.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君﹚擊破沛公軍?!?/p>
D.躡跡披求,見有蟲伏棘根。遽撲之,﹙蟲﹚入石穴中。
11.下列各句中,省略成分不同的一項是( )
A.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
B.郤子至,請伐齊,晉侯勿許。請以其私屬往,又勿許
C.(子夏)為魏文侯師。其子死,哭之失明
D.孔子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失之子羽
12.下列各句中,括號中補充的省略成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永州之野產異蛇,﹙蛇﹚黑質而白章,﹙蛇﹚觸草木,﹙草木﹚盡死
B.﹙丈人﹚止子路宿,﹙丈人﹚殺雞為黍而食之,﹙子路﹚見其二子焉
C.﹙此﹚忠之屬也,﹙君﹚可以﹙此﹚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
D.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