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是偉大的文學家,他的小說和散文成就都很大,這是因為其內在的精神感染了讀者?!渡鐟颉芬嗳绱?,文中精煉、奇崛、詩意的語言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們細細揣摩文中的一些語句,找尋魯迅先生用詞、用句的妙處,這樣會提高我們錘煉語言的能力,讓我們受益匪淺。
1. 蝦是水世界里的呆子,決不憚用了自己的兩個鉗捧著鉤尖送到嘴里去的,所以不半天便可以釣到一大碗。
沒有前半句,讀者不一定明白后半句的意思;沒有后半句,前半句為什么說蝦“呆”也同樣讓人費解。再則,不寫“鉤子”而寫“鉤尖”,“兩個鉗”前面特意加上“自己的”三個字,特別是“捧”“送”兩字的妙用,把蝦的呆相寫得入木三分。由此可見,要具體寫出一種情狀,就要反復推敲,精
雕細琢。
2.“船又大;迅哥兒向來不亂跑;我們又都是識水性的!”“都回來了!那里會錯。我原說過寫包票的!”
短短幾句寫出了雙喜辦事穩(wěn)重的個性和細心的品性。塑造人物時,一定要根據(jù)人物的生活習慣、職業(yè)、思想感情等,選擇富有個性化的語言。
3.我也總不敢走近身,只好遠遠地跟著,站著。
此句寫盡了膽怯之狀,害怕必然要通
過行為動作表現(xiàn)出來,與其說心里怎么怎么害怕,不如寫出害怕的外在表現(xiàn)和行為。本句只用簡筆勾勒,卻讓人如見其狀,又生發(fā)聯(lián)想,不愧是大手筆。
4.三四人徑奔船尾,拔了篙,點退幾丈,回轉船頭,駕起櫓,罵著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進了。
描寫靈巧快捷的一系列動作,只用短
句,動詞精煉。句子太長,易給人拖沓冗長的感覺。
5.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fā)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
長句是由短句擴展而成的,僅以本句為例,“豆麥”前加“兩岸的”,“水草”前加“河底的”,“水草”與“清香”間加“所發(fā)散出來的”,“吹來”前加“撲面的”,再加“夾雜在水氣中”,“連山”前加“起伏的”,再加“淡黑的”,“獸脊”前加“鐵的”,再加“踴躍的”,這些例子無不告訴我們擴展需要從不同角度加以修飾或限制,這樣的表達會增強語言的表現(xiàn)力。但修飾或限制要做得恰到好處,切不可畫蛇添足。
6.最惹眼的是屹立在莊外臨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戲臺,模糊在遠處的月夜中,和空間幾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畫上見過的仙境,就在這里出現(xiàn)了。
寫模糊的遠景,先用“模糊”一詞概括,緊接著說怎樣模糊,景物就富有立體感了,不至于讓人感到抽象。推而廣之,前一句用一個形容詞來總體評價,后一句再補寫具體是怎么個樣子,效果就更好了。
7.“我們偷那一邊的呢?”
“偷”字用得妙,妙在事實是在偷與非偷之間,這樣使用貶義詞,且是由當事人自己說出,真是神來之筆??梢钥闯?,有時故意用貶義詞,反而會產生特殊的表達效果。
【練一練】
1.從語言學習的角度賞析下面的句子。
(1)這一次船頭的激水聲更其響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
浪花里躥。
(2)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里。
2.試寫一段話,運用個性化的語言或動作行為表現(xiàn)一個人的性格。
3.為下面的短句加入修飾或附加成分,充實句子內容,增加語言的表現(xiàn)力。
琴聲吸引了路人。